摘要:这部小说借一个来到巴黎的波斯人之口,讨论了很多启蒙时代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各个沙龙中都读这部书,实质上是为启蒙运动推波助澜。我们知道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曾风靡巴黎各个沙龙。

原标题:孟德斯鸠--巴黎沙龙的宠儿

1721年,孟德斯鸠出版了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一时洛阳纸贵。他在巴黎各个著名的沙龙都受到欢迎。这部小说借一个来到巴黎的波斯人之口,讨论了很多启蒙时代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各个沙龙中都读这部书,实质上是为启蒙运动推波助澜。

我们知道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曾风靡巴黎各个沙龙

今天就介绍一下吧。

若弗兰夫人在圣奥诺雷大街的沙龙是当时最著名的沙龙之一,她的来客不凭出身、财富、权位,而只凭才智。在她的沙龙里,是智慧主导。当时人们都说,像黎世留这样权倾一时的大人物,都很难被邀请。很多宫廷显贵以受邀请为荣,在若弗兰夫人的沙龙里,这些显贵们相当懂规矩,从不胡乱插嘴发言,而是恭听那些文人高士议论横生。人们都知道,若弗兰夫人沙龙的入场劵是智慧、风雅、艺术水平和礼貌风度。出入这个沙龙的有大科学家丰特奈儿、哲学家达朗贝尔、孟德斯鸠、伏尔泰、爱尔维修.....这几位都是启蒙思想巨人。当时国外贵宾到巴黎,以能有幸访问若夫人的沙龙为荣。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未来的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波兰逊王斯坦尼斯拉斯,都曾是这个沙龙的座上宾。著名的画家勒莫尼有一幅著名的大画,就是在若弗兰夫人的沙龙中,首读伏尔泰的剧本《中国孤儿》。而且这些沙龙不仅仅讨论文学,他们对社会政治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对政府人选都有发言权。可以说那时的公众舆论基本上由沙龙所谈话题所左右。到了19世纪上半叶,真正继承了这种沙龙传统的就是雷加米埃夫人的沙龙。

孟德斯鸠的书《波斯人信札》当时大受欢迎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书写得好看,文字诙谐幽默,该尖刻时又一针见血。再有就是当时法国正风行着东方热,孟德斯鸠给这书主人按了个波斯人的身份,书中所谈之事有许多东方帝王后宫中的场景。孟德斯鸠从那些耶稣会教士口中听到不少东方的奇闻逸事,有些还很有点香艳,这些异国情调掩盖了书中的主题,也避免引起当局的注意,许多人拿它当一部风俗小说看。加入这部书中通信的人有四类:主人公郁斯贝克,他的后宫妻妾,他的朋友和看管后宫的阉人奴隶。每一类人都讲述自己的生活见闻,内心活动,有痛苦有欢乐。在描绘这些后宫生活时,他笔下有种冷峻的愤怒,很为女性屈辱打抱不平。比如他在第22封信中说:“造化之手曾把妇女置于从属地位,又把她们解脱出来,男女两性之间产生了混乱,双方的权利本来是相互的”。在第38封信中,他说:“我们对女人的支配是真正的专横,女人之所以让我们支配,无非是因为她们比我们温和,因此比我们人道和理智。如果我们男人讲道理,这些优点无疑会使女人占有优势,可是因为男人根本不讲理,结果这些优点却使女人失去了优势”。

想要了解更多法国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