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來

楊東來(1894- 1945)原名以馥,字廷芳 ,晚號澹巖,東溝月山人。少時從祖父讀四書五經,1913年考入省立武昌第一師範學校,後又修業於國學專修館。1918 年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受業於國學大師黃侃,攻語言文學及詞章訓話,復師事湖北國學館館長王葆心,博覽經史子集諸書,其用功之勤,造詣之深,深得恩師嘉賞。1922年,湖北佐治員研究所在武昌招考,旨在造拔佐治之才,應試者不下數千人,楊舉奪魁,名噪江城。半年後以優等生受任湖北省教育廳督學,兼平民教育委員會委員。1926年,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原有政局改組,此後,他相繼應聘爲湖北省立高、省立師範、省立四中六中、大冶-中、大冶師範等校國文教員。1938 年,日寇入侵,家鄉淪陷,便在大冶、武昌等縣鄉村設館執教,講授詞章、訓詁及經史類中華文化精華,宏揚國魂,傳播愛國復仇思想,深得時人敬重,寒暑假居家時,常有匪寇進村騷擾,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出面斡旋排解,以保鄉民安寧。1945年春,張體學率部抵月山,曾登門拜訪,譽其爲社會賢達。抗戰勝利後不久病近,其自視雲:“乏司馬傳書,死去竟成千古恨,勝放翁”著順時幸見九州同。”

楊東來平生儉樸,而不惜巨資購書,以資學術研究。曾致力於文字、聲的、訓話之學,早年所著《左傳古音考》、《史記假借字考》,多發人所未發,其師黃侃閱後稱爲佳作,即爲其作序促其付梓。建國後,黃侃之侄武漢大學教授黃焯復爲此二書作跋,褒譽有加。楊生前經手訂、自書、纂集成冊的還有《澹巖文存》四卷、《澹巖家書》四卷、《儒學發微論》、《澹巖詩詞選》、《澹巖楹聯集》,惜在“文化大革命”中俱已散失。所著(月山鄉土志》,開創了本地爲村落撰志的先例,爲北京、上海等圖書館所珍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