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英雄精神历久弥新。七年前,歼15舰载机在航母上首次着舰成功,然而这次任务却成了罗阳人生的最后一程。

4月5日的《新闻联播》

和央视特别节目《家国清明》中

追忆逝去的罗阳

坚定一份永不逝去的信仰

英雄已逝 浩气长存

罗阳生前是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30年间,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执行任务时,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51岁。

罗阳去世后,罗妈妈吴传英搜集了很多有关罗阳的报道。在流逝的时光里,她一方面为失去儿子而忧伤,同时也为重新认识了儿子而欣慰。

吴传英觉得,罗阳性格内向,好钻研业务,会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但没想到他会成为企业管理者。

年来,书里记载的文字,让吴传英把平时跟儿子相处的点滴片段串成了完整的回忆。忠诚本分、埋头苦干,罗妈妈记住的是这样一个属牛的儿子。

跟儿子的照片一起陪着罗妈妈的,还有这架歼15的模型机,这是罗阳半生为之奋斗的心血造就。

这里是航空工业沈飞的数字化车间,最近几天,总装厂内各个车间在忙着对接零件生产进度。

罗阳生前,几乎每周都要到总装厂房看望加班的同事,了解生产进度。

罗阳去世后的这几年,航空工业沈飞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罗阳去世的2012年,厂里营业收入是123亿元,而到了2018年年底,已经增长为200亿元。

如今,在航空工业沈飞的航空博览园,普通百姓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许多罗阳的故事。

一个战机型号,通常要经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攻坚克难,千千万万个像罗阳这样的人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他们习惯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在型号研制过程中

用岁月打磨出来的报国精神的生动体现

罗阳,你还在我们身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