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路程、速度和时间

学习内容:教材第2021页,路程、速度和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总结和归纳路程、速度、时间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五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的吗?都去哪里了?怎么去的?那你知道快速客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吗?
​  
出示铁路示意图。

​   
设计意图: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也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400+300=700千米。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 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 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案:(1118×5=590(千米)

298×7=686(千米)

4. 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 “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

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2. 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85×10=850(千米)

2)北京到青岛

137+360+393=890(千米)

890850=40(千米)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习这些知识的?还有什么疑问?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进一步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板书设计:

3.5 路程、速度和时间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六、布置作业:课本练一练1-3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灵活性。

七、课后练习:

1、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4、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

115÷3=5(小时)

2546÷78=7(小时)8+7=15

3、(1285÷3=95(千米)(21425÷95=15

4、(150-15)÷3

=135÷3

=45(千米)

数学故事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

  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着耳朵直蹦跳,还编了一支山歌笑话他:

  乌龟,乌龟,爬爬,

  一早出门采花;

  乌龟,乌龟,走走,

  傍晚还在们口。

  乌龟生气了,说:“兔子,兔子,你别神气活现的,咱们就来赛跑!

  “什么,什么?乌龟,你说什么?”“咱们这就来赛跑。”兔子一听,差点笑破了肚子:“乌龟,你真敢跟我赛跑?那好,咱们从这儿跑起,看谁先跑到那边山脚下的一棵大树。预备!一,二,三,---”

  兔子撒开腿就跑,跑得真快,一会儿就跑得很远了。他回头一看,乌龟才爬了一小段路呢,心想:乌龟敢跟兔子赛跑,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呀,在这儿睡上一大觉,让他爬到这儿,不,让他爬到前面去吧,我三蹦二跳的就追上他了。“啦啦啦,啦啦啦,胜利准是我的嘛!”兔子把身子往地上一歪,合上眼皮,真的睡着了。

  再说乌龟,爬得也真慢,可是他一个劲儿地爬,爬呀,爬呀,爬,等他爬到兔子身边,已经累坏了。兔子还再睡觉,乌龟也想休息一会儿,可他知道兔子跑得比他快,只有坚持爬下去才有可能赢。于是,他不停地往前爬、爬、爬。离大树越来越近了,只差几十步了,十几步了,几步了………终于到了。

  兔子呢?他还在睡觉呢!兔子醒来后往后一看,唉,乌龟怎么不见了?再往前一看,哎呀,不得了了!乌龟已经爬到大树底下了。兔子一看可急了,急忙赶上去可已经晚了,乌龟已经赢了。乌龟胜利了。

    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为什么这次比赛乌龟反而赢了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