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逛商場,看到讓人揪心的一幕:

在商場一樓的遊樂區,裏面有個攀爬的地方,孩子們可以繫上安全繩從下爬到上,教練在一旁看着。

經過時,剛好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死死抓着媽媽的衣角,小小的臉上都是淚,跺着腳說:“媽媽我怕,我不想玩。”

女孩媽媽拿開她的手說:“真沒出息,這有什麼好哭的,你看芳芳姐都已經上去了,你快去吧,別怕,媽媽和阿姨在這兒呢。”

孩子媽用力把孩子推向教練,孩子卻賴在地上不動了,還哇哇地大聲哭出來。旁邊的女人勸說:“算了,孩子不想玩就別勉強了,先在這看着吧,等芳芳玩完再一起走。”

女孩媽媽一巴掌往孩子頭上扇去:“哭哭啼啼的,膽小鬼,像你爸一樣沒用。”說完,怒氣衝衝地坐在一旁,女孩嚇得手足無措。

其實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特別難受。每個人都有害怕的事物,尤其是孩子,在他/她說“我怕”時,作爲孩子最信任的依靠,父母的反應非常重要。



現在還有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膽小怕事,是一件非常不正常、丟人的事,卻沒有意識到,“恐懼”就像生氣、難過這些負面情緒一樣,是客觀存在的。由於先天性格的不同,每個孩子對於世界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可能對於父母來說,黑暗、高處、人羣、兇猛的動物、鮮豔的裝扮、突然的聲響等等,都已司空見慣,不足爲奇,但我們不能因爲自己不怕,就斷定孩子也不應該怕。

謹慎的“害怕”,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一種思維的發展,值得我們保護和引導,而不是隨便貼上“膽小、沒出息、丟人”的標籤。

那麼,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我們應該怎麼辦?下面分享一些寶媽寶爸網友的故事,供大家交流學習:









最後,你的寶寶也有對你說過“我怕”嗎?你覺得這時候父母要怎樣做纔好?歡迎在評論區評論、留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