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旅行城市中,越南給我的感覺是最百感交集的。這裏有着明顯的中國文化影響痕跡,寺廟使用的是中文名稱,門口的牌匾上也都是中文詩句,如果你恰好在越南寺廟中,幾近感受不到和國內的區別。

如果你待的地方是河內這種和中國臨近的越南北部城市,中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會極其明顯。但是越南人的日常卻一點都不"中國"。他們街頭早餐是濃烈的黑咖啡加法棍,在越南中部的熱門旅遊城市大叻,如果不是街頭的黃皮膚人種提醒你這是亞洲,你甚至有一恍惚這裏就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歐洲小鎮,更不用提越南文就是根據法文5個拉丁字母重新發明的了。

衆所周知越南歷史上曾短暫隸屬過中國,由此受中華文化影響自是說的通,另一方面越南又在近代完全淪爲法國的殖民地,和清王朝爆發了宗主國之爭的"中法戰爭"。但是沒去越南之前我一直認爲越南是像日韓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一樣,中國文化會呈現壓倒性優勢,萬萬沒想到原來他們方方面面都更"法式",可以說是我在東南亞國家中見過最歐洲的國家。而越南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子,實際上跟兩個人關係非常大,那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乾隆皇帝和法國傳教士百多祿。

早在明宣宗時期,越南由當時的後黎朝所統治,並一直延續到了清乾隆年間。和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樣,後黎朝的統治不可能是永久的。實際上早在16世紀末年,後黎朝皇室就已經成爲了越南鄭阮兩大家族的傀儡王朝,鄭氏控制越南的北部,阮氏則控制越南南部。

不過這兩個家族打了一百多年也沒打贏對方,史稱"鄭阮紛爭"。長時間的南北戰爭給越南百姓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政局敗壞,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1771年農民出生的阮惠、阮嶽、阮侶三兄弟在西山發動起義。

萬萬沒料到,阮氏三兄弟的這一起義竟然先後消滅了鄭阮兩股勢力,統一越南,結束其兩百多年南北分裂局面。但是這裏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鄭阮兩氏掌權的時候,後黎朝雖然是傀儡皇室,但是終究不算改朝換代,可阮惠卻要自己做皇帝,於是逃到雲南的後黎朝末代皇帝昭統帝逐向當時的宗主國,清乾隆皇帝求救。爲此,清朝前後出動3萬兵馬和當時已經成功拿下越南的西山朝展開大戰,史稱"清越戰爭","安南之役","清平安南之戰"。

雖然這場戰爭叫做"清平安南之戰",甚至被乾隆列入十大武功之中,但實際上當時清朝並沒有絕對的力量去平定安南,在一場場上報的勝利中是清軍大規模的損兵折將。最後實在沒辦法,孫士毅、福康安等清軍將領私底下和越南此時的實際統治者西山朝皇帝阮惠達成協議,兩軍議和停戰,乾隆封阮惠爲安南國王。而阮惠也派了人假扮自己前往北京向乾隆朝貢。

如此一來,最悲劇的自然就是後黎朝末代皇帝昭統帝了,在乾隆眼中他已經完全被拋棄,最後被乾隆變相軟禁在北京城,並連同諸多後黎朝遺臣,皇室子弟一起死在了北京城。

乾隆于越南的態度對越南朝政來說影響是巨大的,阮惠的西山朝成爲正統之後,對剩餘在越南境內的阮鄭兩個家族展開了不遺餘力的打擊。其中阮家的後裔中有一個叫做阮福映的王子,他不得不如喪家之犬一樣,拼命尋找的救命稻草。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感嘆命運的蹊蹺,往往一個平凡的相遇,就能完全改變一個國家,甚至一整片區域的歷史。1777年,當只有15歲的阮福映從嘉定(現胡志明市)逃難到越南最南端河仙鎮一座叫做聖約瑟夫神學院的時候,他看到了一位年僅36歲,卻歷經滄桑,目光頹廢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這個人自我介紹叫做"百多祿"。

作爲天主教教士,百多祿和當時歐洲衆多的傳教士一樣,早在其24歲時就懷揣着夢想前往亞洲傳教,勢把上帝的福音播撒全世界。夢想很美好,現實卻極其殘酷,他本身在暹羅的阿瑜陀耶城傳教,不想阿瑜陀耶城被緬甸貢榜王朝攻破,他只得跑到越南的河仙鎮。可惜在在這裏他也不好過,先是全院的傳教士被當地政府抓起來嚴刑拷打了3個月,後來又遭遇海盜襲擊,一部分學員被殺死,學校被焚燬。百多祿只得逃往印度本地治裏的法國人轄區躲了一陣。

但是這些波折並沒有消滅百多祿傳教的意志,1775年他再次返回河仙鎮重建了聖約瑟夫神學院,可惜進展一直不大。所以當阮福映這一位王子逃難到自己神學院的時候,百多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由於長時間在亞洲的打拼,他已然明白想要傳教就必須得到當局政府的支持,從上而下是唯一的可能。這個時候他還哪能挑到底是坐在皇宮裏的王子還是流落街頭的王子,而這落難王子自然也沒有資格挑百多祿到底是落魄傳教士還是實權傳教士,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展開了合作。

於是在接下去的日子中,百多祿陪着阮福映一起抵禦西山朝的軍隊,爲他出謀劃策。可惜終究力量懸殊,阮福映不得不帶着阮家殘餘的勢力流落泰國曼谷。爲此百多祿建議阮福映將崑崙島和會安兩地割讓給法國以換取法軍支持,復國心切的阮福映自然應允。於是1784年,百多祿帶着阮福映年僅5歲的兒子阮福景,開始了流亡說服法國之旅,

由於當時法國在亞洲的大本營位於印度本地治裏,百多祿先是帶着阮福景來到了這裏,可惜本地治裏的法國總督目前在印度正跟英國人打的火熱,任百多祿如何說服,他都不願意到東南亞那片混亂的土地上。在滯留20個月後,百多祿只得帶着阮福景前往法國巴黎。

在這裏,作爲法國皇室第一次見到的東亞人,可愛的阮福景受到了貴族般接待。隨後談判順利程度也超過百多祿的預料,路易十六欣然應允了百多祿的條件,雙方簽訂《越法凡爾賽條約》,法國出動4艘軍艦,1200名步兵,200名炮兵以及250名黑人奔赴越南前線幫助阮福映。

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有了法軍的幫忙,阮福映於公元1802年殲滅阮惠的西山軍,並在當年五月正式稱帝,建年號嘉隆。同年十一月,阮福映不僅復國,還完成了越南的正式統一,奠定現在的越南國界。而幫助他實現這一切的百多祿卻已經在1799年10月因病去世。

實際上故事到這裏,不能說百多祿是賣了阮福映還是幫了阮福映。原來百多祿之所以能說服路易十六出兵幫助阮福映,是因爲他在答應阮福映割讓崑崙島和會安之外,還爲法王謀劃了一幅以越南爲跳板征服整個東南亞的計劃。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越南、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皆完全淪爲法國殖民地。

這就導致了百多祿如今在越南是一個譭譽參半,並不受待見的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