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來當三佛齊國的國力從蘇門達臘島延伸到馬來西亞半島的時候,在他東邊的爪哇島上崛起了一個叫做信訶沙裏的封建王國,他們不僅將原本延伸到這裏的三佛齊勢力驅趕了出去,更是在數十年間就建立了一個勢力遍及蘇門答臘島東部、爪哇島全境和加里曼丹島南境的國家。也是拜裏米蘇拉運氣好,雖然剛剛建立的馬六甲王朝一邊要每年給當時的暹羅(泰國)納貢,一邊要堤防滿者伯夷國的進攻,拜裏米蘇拉本人還需要親自去中國嚮明成祖朱棣納貢。

說起東亞包括東南亞地區的宗教信仰,可能大部分人會不假思索的喊出"佛教"兩個字。確實,要知道全球近4億佛教信徒,那可基本集中在大乘佛教的中日韓和小乘佛教的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不過整個東亞地區,卻有三個國家非常特別,他們不僅主體人羣皆信奉伊斯蘭教,更是典型的伊斯蘭教被立爲國教的穆斯林國家,那就是擁80%穆斯林的印度尼西亞、擁有70%穆斯林的文萊以及我們非常熟悉,穆斯林人羣達到53%的馬來西亞。

當我們展開地圖的時候,又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也就是這三個國家恰好是地處馬來半島(西馬)、加里曼丹島(東馬)和蘇門答臘島上,是南洋最大的三個島國。這同時也揭露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一定是在歷史的某一個特定時刻,這個地區有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國家,從而使得他們與東亞其他國家有了區別。

和很多人以爲馬來西亞、文萊以及印度尼西亞擁有古老的建國史不同,實際上他們的國家建立都是在二戰之後。在這之前,這裏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混亂的地區之一。以馬來西亞半島爲例,從公元初直到公元12世紀這裏在受印度文明和國力支配同時,亦曾存在有個羅國、狼牙修國、古柔佛國等各種古國和政權。他們各自爲政,互相攻伐不斷,換句話說中國歷史從戰國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僅僅經歷了200多年,而馬來半島上這個時間是1100年。可想它的混亂。

而位於蘇門答臘島上的印度尼西亞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從公元3世紀開始這裏有一些比較零散的封建王國,接下去就要直到公元七世紀左右纔出現一個稍微強大的政權叫做三佛齊王國,即室利佛逝。唯一特殊的可能就是文萊了,因爲當中國曆史對其有記載,公元7世紀的時候,就知道這裏受一個叫做勃泥的封建國家所控制。

大約是到了公元13世紀末期的時候,這個時候三佛齊王國經過400多年的發展,已經把勢力觸及到了馬來半島和巽他羣島,併成爲蘇門答臘島上最大的國家。如果歷史一直這樣演化下去,沒準現在的馬來西亞(西馬)和印度尼西亞可能就是一個國家。但是萬萬沒想到,在遙遠的中國,一位皇帝的任性讓三佛齊國走向了毀滅,並致使這裏穆斯林化,而這個人正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元世祖忽必烈。

原來當三佛齊國的國力從蘇門達臘島延伸到馬來西亞半島的時候,在他東邊的爪哇島上崛起了一個叫做信訶沙裏的封建王國,他們不僅將原本延伸到這裏的三佛齊勢力驅趕了出去,更是在數十年間就建立了一個勢力遍及蘇門答臘島東部、爪哇島全境和加里曼丹島南境的國家。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意氣風發的信訶沙裏王國國王克塔納伽拉居然被權臣賈亞卡特望給殺了,後者自立爲帝。而老國王的女婿克塔拉亞薩利用信訶沙裏王國殘存的勢力建立滿者伯夷王朝後一紙信件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手中,說自己被打了。

衆所周知,封建時代的中國實行長臂管轄權等霸權主義,爲了更好的管理藩屬國,維持朝貢體系,一般都會使用武力保障藩屬國當權者的統治。況且忽必烈還常常幹幫你打跑了反叛者,自己就賴着不走,要強行佔領你地盤這種的行爲,以至於令諸藩屬國戒心滿滿。但是對克塔拉亞薩來說這會不求助元朝自己也沒辦法啊。而忽必烈爲了獨吞整個爪哇島,更是派出了元朝最強大的海軍出戰記錄,《元文類》記載:海外諸蕃,見於征伐者,惟爪哇之役爲大。會三行省兵二萬,設左右軍都元帥府二,徵行上萬戸府四,發舟千艘,費鈔四萬定,賫一年糧,降虎符十、金符四十、銀符百,金衣段百端備賞"。"至元二十九年二月八日,詔福建行省授亦黑迷失、史弼、高興爲平章政事,徵爪哇。軍二萬,海舟千艘,給一年糧。二十五日,亦黑迷失等陛辭

看看這配置,黑迷失、史弼、高興三位主將,兩萬兵馬,一千艘船隻,一年的糧草……相信整個東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抵擋,更何況相對於進入高度文明的中原地區,此時的爪哇島軍隊還使用木頭槍,身上披着獸皮破布的時代。事實也證明如此,在元軍的幫助下,克塔拉亞薩不消多久就消滅了賈亞卡特望的軍隊,成功奪回了政權。

然而令人喫驚,甚至扭轉整個東南亞三島歷史的事情居然在一種根本沒有人想到的方向發展了。克塔拉亞薩在奪回老岳父的政權後,見元軍露出了狐狸尾巴,隨即轉刀相向,帶着他們那批穿獸皮拿木頭槍的軍隊把元軍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元軍實在拖不住只得撤回中國,史稱"元爪戰爭"。隨後克塔拉亞薩統一了整個爪哇島,滿者伯夷也成爲當時整個三島最爲強大的國家。

滿者伯夷的強大,對於隔岸的三佛齊國來說是莫大的災難。公元1397年,滿者伯夷攻滅三佛齊王國,只有王子拜裏米蘇拉帶着部分軍隊逃到了淡馬錫(今新加坡)。而原來的蘇門答臘島則被廣東南海人梁道明侵佔,建立了新的三佛齊王朝。

而在另一邊,拜裏米蘇拉因刺殺當地酋長於是又帶着人馬跑到了北方。據說是在一棵滿刺加樹下休息時,見一小鼠鹿被獵狗逼到絕境之後絕境反擊獲勝,於是便在此處建國,並把該地命名爲滿刺加(馬六甲)。而這個王朝正是鼎鼎大名的馬六甲王朝。

也是拜裏米蘇拉運氣好,雖然剛剛建立的馬六甲王朝一邊要每年給當時的暹羅(泰國)納貢,一邊要堤防滿者伯夷國的進攻,拜裏米蘇拉本人還需要親自去中國嚮明成祖朱棣納貢。但是隨着整個世界的航海革命開啓,這塊擁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國家開始大發貿易財。

從15世紀開始,隨着鄭和下西洋開闢中西貿易路線,不管是中國下南洋的商人,還是葡萄牙,荷蘭等開闢西方航海路線的冒險家、亦或是中東強勢的阿拉伯香料商人他們紛紛聚集在馬六甲。鄭和更是其中三次把馬六甲當做船隊的中轉地,這些因素都使得馬六甲王朝開始急劇的擴大。

實際上大約從10世紀開始,中西兩方的貿易就基本壟斷在阿拉伯人的手中,他們藉助中亞地理便利成爲中西貿易的價格制定者。等到海上絲綢之路開闢之後,大量的阿拉伯人通過印度來到馬六甲。是的,他們除了陸地上的中西貿易壟斷權以外,也想牢牢把控海上的貿易權,並且順利做到了。

也就是從阿拉伯人來到馬六甲開始,他們逐漸使用自己的財富牢牢控制着這個新興帝國的經濟命脈,再加上馬六甲皇室此時確實也需要一個宗教來凝聚這塊陌生領土上的新居民,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於是伊斯蘭教在整個馬來西亞半島開始蓬勃發展。

特別是公元1446年馬六甲君主穆扎法爾·沙繼位之後,他採用了穆斯林君主的尊號"蘇丹",奉伊斯蘭教爲國教,則算是正式開啓了馬來西亞半島上的土著,即馬來民族的穆斯林化。公元1470年,強大之後的馬六甲王朝反攻蘇門達臘島上的新三佛齊王國,並滅之。隨即馬六甲王朝進入鼎盛時期,領土包括整個泰國南部的馬來西亞半島和蘇門答臘島西南部。

不過之後的故事,對馬六甲王朝來說略微殘忍。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懷璧有罪",歐洲商人不僅覬覦馬六甲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他們更發現了這裏富含豐富的錫礦和金礦。

公元1511年,馬六甲被葡萄牙印度殖民地總督阿爾布克爾克拿下,這個僅僅建立110年的東南亞王國迎來了它的末日。但是有意思的是,雖然馬六甲王朝滅亡了,可之後在這片土地上所建立起來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國家,卻一個個以"蘇丹"立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