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要直接、武断可简约笼统地,去评定钱先生的书作,就是前面所说,姿态突出的“文人字”,高标一点可称“文人书法”。若要具体评述钱先生的书法,大概又可以一句话总结吧:是典型的“文人字”,总体上是守法度而又恣纵肆。

谈论钱锺书是十分危险的。对于这样一位百年难得一现的槃槃大才,任何议论都可能难免曝露自身的无知。

钱钟书,1910.10.20日—1998,江苏无锡人

钱先生一生穷尽中西古今知识分子文本,他自各也差不多成为了20世纪中国最复杂的知识人文本之一。他的所思、所写,几乎就是一个知识人对所有知识人生命体的一番反顾、一种打量,包括他随意挥笔而下的笔墨。

钱锺书以学术大师名世,其书法罕有人论及。他也从未以书家自称,他对自己的字,还可能十分不自信。在身边人某篇回忆文字中,他说过自己的字功还不如妻子杨绛扎实——我们看他著作,清一色均是杨先生代为题签,这固然是爱妻昵内的表示,可确实也当有服善而退的意味吧。

钱氏及其手稿

晚年,师长陈寅恪在庐山的新墓落就,陈家子女恳请题写墓碑,他起初也是欣然答应,可试写数张草稿后,他自愧不登大雅,还是婉转推辞了了。

所以,总的来讲,他留下的笔墨,严格来说,在同时代同行们横向比较,确实够不上“书法”的高度。

民国时书法生态系统还很健全,名家大师辈出,与之相较,钱钟书离“书法家”这一美誉还是距离不小的。看他的毛笔遗迹,即便是很郑重的条幅,都有不少毛病。比如,墨色过重,结体偏差,功底有欠,殊乏彼时成名书家的韵致与神采。近人论学问,他与陈寅恪可称双子星座,可二人书法都不算特出。

陈寅恪给友人书信——如今市面上很多署名陈寅恪的墨迹,其实很多是其夫人代笔

只是,略显可悲的是,我们的人文传统是在持续衰退着的,书法之风也是在逐步溃败之中的。中国艺术精神的大脉搏,是拦腰断裂了的。民国时可能“不过尔尔”的,人物也好,书法也罢,放置在当代文人学者队伍中度长衡短,难以否认,又是那么高巍独异了。以钱锺书而论,他的字,拿出去与眼下那些专业书法家们较量起来,又能逊色多少呢?

所以,仅就这一短纵向面来论,若标准不是什么于右任台静农的,钱锺书先生的功力与实绩,又完全够格称为书家的吧。陈丹青西画出身,所习专业与中国书法了不相干,前些时日都能大张旗鼓办书法展了,对不对?

2018年6月,北京“如云在野——陈丹青作品特展”展出的陈丹青书法

更别提其余一类,书学素养还远不及陈丹青呢,都昂昂然以书法家招摇于世。滥矣至此,钱锺书又怎会缺一席之地?

细说起来,钱锺书虽然没有刻意练习书法,但是他博雅横通,对于书法史及书法理论的吸收积累,绝对不亚于在世任何学问家。

江苏无锡崇安区健康路新街巷30号,巷子深处,角落里的钱钟书故居

他不是书法家,可他写的那些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对于书法留有大量精辟的言论,让后世的有心人受益匪浅。他这种情况不算特例,只是如今的“专业书法家”只知躲在屋内瞎练字不怎么读书才会觉得奇怪而已。

在旧中国时代,从无所谓专业书法家。对于传统读书人来说,书法这玩意,就是文人的基本功,是学者的必备艺术修养,白纸黑字是他们共有的情愫。而对于一文史从业者来说,书法史之类的阅读,尤是题中应有之义。钱先生自少起,就志在汇通世间学问,露才扬己,地涵海负,自然更不可能例外。

钱钟书手稿里混杂的各种外文笔记,世间已经无人可以整理

关于书法,他并没特意出一专著。可是他的鸿篇巨作,诸如《七缀集》、《谈艺录》、《管锥编》等书中,有大量书法史、书论的精义言论散落,议论畅快,思力深刻。他把沟通古今、融汇中西、搭桥上下、敉平南北的志趣,也搬运到了传统书画的阐释上去了。咳唾珠玉,滔滔不绝,使读者如登览飞流直下的悬河瀑布。

他是有不少妙论的,非常专业。比如他揭示出一个“韵”字,认为这是传统诗文书画的共有特性,而书学之妙,在“法度之外,其韵自远”;比如他像魔术师一般,引来古希腊罗马、叔本华康德等西人要义与中国艺术精神互见,指出书法作出艺术,其成立理由在于“说而不说”、“唤起想象比补充迹象之所未具”等等。

给作家袁鹰的信

他也弄出过《中国诗与中国画》此等专题名论,警示读者说,在中国,诗与书画有着相通的传统与原理,而书法的核心内蕴,不在形似的写字层面,而近乎西人所谓的“形而上学”宗旨,且书法的正宗法脉,当是“文人书法”。在众多散论中,他还不吝啬地表白对于苏轼书作的偏爱,尽管他对苏诗也藏有不少保留意见。

翻阅钱先生有关书法的议论,有两点信息大概是格外重要的:一,可见他到底“粉”的是哪位书家偶像,从而观澜索源,看出他的渊源;二,大家也能就此,大体臆测到钱先生的书法旨趣,是怎样一种情况的吧。

晚年给杨绛的情书,算是比较认真写的作品

这两点搞清楚,钱锺书的书作,到底什么面目、什么水准,也是呼之欲出了。

我们作为闲谈,还应该知道的是,钱锺书对于书法,自幼及长,委实并没在上面太花功夫,这极大地限制了他的成就。

最重要的一个时代背景当在于:钱锺书出生及其成长的年代,科举全废,过去许多社会的主流价值认识日显溃坏,而书法作为科考顺利的核心工具性已经失掉了。换句话说,书法对于读书人来说,已没那么实用了,也不是世家子弟必须得强制学好的项目了。此前的龚自珍,因了书法不特别好,屡屡进士不第的谬况,一去不复返了。

钱钟书父母

是以,到了钱先生那代人,书法与前途属于松绑状态,他不学好书法也不是很有关系了。这点,我们如今体察他前后辈的情况也能看出端倪。比如,鲁迅、李叔同、马叙伦等人,还活在科举时代的尾巴,虽没刻意要成书家,可是被强制苦练过,随手甩出来的字差不多都可当法书看;可到了下一代,诸如陈寅恪、胡适之、傅斯年等大咖,论地位讲学问,固然还是顶呱呱,但若比字,那功底明显是“自郐而下”了。

钱先生也是这般情况。这是时代的背景、社会的大文化氛围对个体才学影响的反馈。具体到钱先生本人,他的习书历程大体如下:

留学前后

其一,钱锺书幼年时,家里并不刻意督察他练书法。据他自各《槐聚诗存》序中所忆,是“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杨绛后来的追述也讲过,钱一出生就过继给伯父钱基成,伯父对他是放羊式教育,管教很松,每日就下午上上课。

余下时间无非上茶馆、听说书、逛小吃摊,书法那是比较不受重视的一门,还渐染晚起晚睡、贪玩贪吃的坏习惯。青少年时代的钱氏,用功所在主要还是诗文、外语、杂书,现存材料基本少见有练字记录。

也有抄经之时

其二,钱先生读书作学问,持重有素,玩气也重,类似临池苦练这等事,多半也是违背他天性的罢,他应该也不大可能喜欢——杨绛与夫君屋檐下过了一甲子,也说钱只有牛津留学期间,因有版本校勘考试,有过一次“苦学”。范旭仑他们研究钱学甚深,也说钱似从未专门花精力去练书法。

钱字的基本功,大体还是少年时打下的,虽也不甚措意。可他家毕竟是文化名门,家中长辈书法都是极为高明的。过去世家子弟的一滴水换在外头,往往都会是瓢泼大雨,不能小觑。而且,在后来他很是很勤读碑帖,加上一生日常书信、写作也基本都用毛笔写就,以今视昔,其实花费的时力也不算少了。

抄苏东坡诗词

他对苏东坡书法,尤有契合,也非常熟,足以“背临”、“意写”。这些,想来都是他书法进益的无形资粮吧。

若要具体评述钱先生的书法,大概又可以一句话总结吧:是典型的“文人字”,总体上是守法度而又恣纵肆。

钱先生遗留墨迹不少,更仰仗杨绛先生留下专一“打扫现场”的虔心劳苦,太多书稿比如《容安馆札记》、《宋诗纪事补订:手稿影印本》等都陆续原本出版,我们得以比较全面地得睹钱先生的文采风流,乃至书学造诣。

一家

如果要直接、武断可简约笼统地,去评定钱先生的书作,就是前面所说,姿态突出的“文人字”,高标一点可称“文人书法”。所谓“文人字”,首要的指标,理所当然是“书卷气”。这类书作,最大特征,在于有一股士大夫的“士气”而非专业主义的“匠息”。

笔致轻松、流利、灵巧、遒劲、生动,或碑或帖,有本有源,个性随意,且有一种经史内涵、笔墨藏古的儒雅超逸之感。此种书法,是书写者精神气质的外展,是书斋生涯里,明理养性的日就月将中所熏洗出来的。就这些标尺而论,钱先生的笔墨可谓若合符契。

晚年探望旧识冰心

钱锺书现存最早的书作,当是他在清华上大学时写给恩师罗家伦的书信与诗稿。这些文字稿全由毛笔所就,行草兼有,十足宋人意态。清新光亮,随意天然,锋芒凌厉,极像他为人,也和他年轻时钟爱宋学宋诗挂的上关联。

而从往后手稿上看,他当有过碑帖的涉略,二王有很多基础痕迹,对孙过庭草书的临习当汲取不少,匆忙而就中流露出来的楷法碑意,接近他那时代流行的张裕钊书风。尤其是东坡居士的洒脱章法,他似乎更具深味。这些情况,与他早期友人吴忠匡的评述是相符合的。

赠书

到了中年之际,从部分书信看,钱锺书的书法风范,是大体定型中,虽有调整,“亦不远矣”。总体上的意见,他的字,有常见的文人书法美感,可是毛病也重,技法形式上还不够精熟,内在筋骨上也过露,不免支离,难避粗率圆滑,是有真态可是繁杂,而这些缺陷也几乎陪伴他始终。他实在没有想过当一名书法家吧。

1950年代前后,给郑振铎的信

只是,越往后,看《钱锺书手稿集》里,很多他晚年随性写下的墨迹,倒多少有些不同的意绪了。那时他已是晚景之年,劫难历过,鬓也星星,书作依然天然流利为主,可也多少有了点老手味道,苍劲饱满,意趣森然,随心逸游,牵丝连带,恣纵豪放,情感连绵,宛然苏体面目占据中心矣,一派“文人书法”的魅力了。

可以说,比较起专业书家来,钱字规范性不足,随性粗率的成分太重,技法功力都大欠缺,可是那种慧意聪蕴跃然纸上,在我等“钱粉”看来,也是足以千金不换的珍物了。钱字,最大的价值并不在其字本身,而是“字以人贵”。

今天,我们该怎么纪念钱钟书?

这等字,在民国时代固然无法与书家一较短长,可放在今日,即便列入一般书展,照我陋见,也不太辱没那些据此谋生的专业书家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