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蔣濤

本文首發於總第860期《中國新聞週刊》

7月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離開北京,對保加利亞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在索非亞舉行的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隨後,李克強赴德國,與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中國總理18年來首訪保加利亞,也是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後總理首訪歐洲。中國外交部官員表示,此訪對保持中保、中德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關係良好發展勢頭、推動“16+1合作”走向深入具有重要意義。

“16+1”,面向“新歐洲”的合作

“16+1合作”, 是指中國與中東歐16國領導人的會晤機制。自2012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

官方數據顯示出“16+1合作”釋放出的潛能:過去6年來,中國與16國的貿易年均增長6.5%,從400億美元增長到近700億美元,佔中歐貿易比重從9.3%提高到11%。中方累計投資近100億美元,16國在華投資超過14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運行近9000列,中國公民赴中東歐國家人次增長了5倍多,目前雙向留學生已近萬人,雙向旅遊突破每年百萬人次。

保加利亞經濟部長在接受國家廣播電臺採訪時表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16+1’合作爲保加利亞及本地區提供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優質合作平臺,有力促進了雙多邊投資貿易和往來。”

此訪期間,李克強多次強調,“16+1合作”是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符合歐洲的整體利益。相關合作始終遵循包括世貿組織規則在內的國際通行規則,遵循歐盟有關法律法規框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要求企業按照市場規則、商業原則參與歐洲招標項目,不搞排他性安排,是公開透明、開放合作的大平臺。

“中國不會‘喫獨食’,而是與上述國際金融組織和西歐國家一道,分享與中東歐16國開展務實合作的有益經驗,推動中國與歐洲更多元包容的合作發展。” 外交學院教授熊煒分析認爲,中東歐16國發展對資金需求量較大,而來源相對較少。中國作爲世界銀行主要股東國之一,還加入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中方積極倡議這些國際金融組織與中國金融機構開展“銀團式”合作,共同爲中東歐國家一些重大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也預期得到合理回報。實踐證明,“16+1合作”既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爲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打造了新引擎。

“16+1合作”不是地緣政治平臺,而是經貿人文合作平臺。這成爲中國總理和此次會議主辦國保加利亞總理共同釋放的信號。

當地時間7月6日上午,李克強與保加利亞總理鮑裏索夫共見記者時做出了上述表態。鮑裏索夫更直言,“16+1合作”不是反對歐盟一體化,而是促進歐盟以內國家,以及歐盟以外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經貿人文交流,是完全基於市場原則的務實合作。李克強也強調,中國曆來支持歐洲一體化,支持一個團結的歐盟。“16+1合作”不僅有利於中國與中東歐,有利於歐洲,也有利於世界多極化和貿易自由化。

“‘16+1’機制不會分裂歐洲。這不是一個地緣政治聯盟,不會在歐洲引起分裂。”保加利亞政府網的新聞稿引述鮑裏索夫的話稱,“我想把這一信息明確地從索非亞傳播給我所有歐洲的夥伴們:我們(‘16+1’機制)的目標不是引起歐盟分裂。恰恰相反,我們盼望儘可能使相對落後的巴爾幹地區的收入水平,達到我們都期待的水平。這是這個多邊會議想要實現的目的。”

在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看來,如今中歐面臨相似的挑戰,即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的抬頭。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同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推“16+1合作”走實走深,有利於維護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也是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爲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發展注入穩定性與確定性。

“16+1合作”被視爲中國面向“新歐洲”的合作。有着長期歐洲問題研究經驗的王義桅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從實踐來看,“16+1合作”不僅有利於促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發展,也有利於縮小歐盟內部差距,實現均衡發展,更好推進一體化進程。歐盟作爲多極化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最大的經貿合作伙伴,一個團結、穩定、繁榮的歐盟和強大、穩定的歐元符合中方根本利益

外交學院教授熊煒也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中國主張多邊主義與世界格局多極化,歐洲作爲世界和平繁榮的重要一極,歐洲這一“極”穩,世界就會更加穩定平衡,從而更進一步推動國際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的發展。

中國與“老歐洲”挖潛合作新領域

當地時間7月8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柏林泰格爾機場,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

德國是世界製造業強國和出口大國,以“工匠精神”著稱的“德國製造”享譽全球,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數量龐大,“工業4.0”成爲開啓“萬物互聯”進程新標杆。德國也成爲歐洲重要的發動機和“老歐洲”中的代表性國家。

如今,中德之間活躍着70多個對話與磋商機制。德國已連續43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繼續成爲德國在全球的最大貿易伙伴。但在長期合作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的挑戰,中國與“老歐洲”之間的合作關鍵在於如何求同存異。

以德國爲例,有歐洲的企業擔心,中國企業一旦學到先進技術,就會成爲他們的競爭對手。同時,關於中國“剽竊”技術、侵犯知識產權等擔憂,也困擾着一些工商界人士邁出與中國企業合作的腳步。另外也有聲音擔憂,中國“以市場換技術”,是否存在設置市場門檻,強制技術轉讓等情況?

對此,熊煒認爲,中國發展存在不平衡問題,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兩國產業和技術上的互補性將長期存在。同時,隨着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消費結構優化,中國市場對德國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不會減少,只會增加。雙方還可以共同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共同開拓更廣闊的市場。這意味着,中德加強技術合作絕不是你失我得的“零和遊戲”,而是智慧共享、機遇共享、加速創新、互促互進的共贏途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大衆汽車公司爲代表的德國企業較早參與中國對外開放進程。僅過去5年,中國從德國進口產品達4700億美元。今年以來,中國相繼推出擴大開放新舉措,放寬金融、汽車等領域市場準入及外資股比限制,大幅降低部分產品進口關稅。據官方介紹,李克強此次訪問德國,中德雙方簽署汽車製造、金融保險等領域合作協議,中方開放利好措施首先在中德合作中落地。

此訪期間,李克強也明確表示,中國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不允許強制轉讓技術,高度重視在數字化和大數據利用過程中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中方一直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要求中國企業嚴格按市場原則、商業規則辦事,隨時糾正與規則不符的做法。

中國致力於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對內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這不僅有利於外資企業,也是中國本土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基於市場規則,中國政府不加干預。希望德方把中國企業當作平等、可信賴的合作伙伴,爲他們赴德、赴歐投資創造公平開放的環境和穩定的制度框架。

與此同時,中德雙方在此訪期間首次就德國汽車企業在華合資項目所佔股比提高、化工企業在華建立大型獨資項目等達成協議。

“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中德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產業和科技優勢,加強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領域合作,特別是以智能製造、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爲突破口,挖潛彼此互利合作新的增長領域。”億歐智庫創始人黃淵普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中歐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

當前,美國正在挑起全球範圍的貿易摩擦越演越烈。李克強此次訪歐,維護多邊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也是重要的議題。李克強指出,中國從來不會主動挑起貿易爭端,更不會主動打貿易戰,但如果對方採取加徵關稅等做法挑起貿易戰,中方必將採取相應反制措施。這既是維護自身發展利益,也是維護世貿組織規則。他同時對外宣示,無論外部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辦好自己的事,使中國經濟始終保持穩中向好。

德國知名學者、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對《中國新聞週刊》認爲,中方希望德國和歐洲理性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全球範圍內推進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爲,同中國共同捍衛全球多邊體制。

在辜學武看來,中方向德國和歐洲表達了兩個非常清晰的信息:一是,中國不會受美國總統特朗普政策的干擾,會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設想來進一步推動自身的對外開放;二是,如果特朗普總統一意孤行地推行單邊貿易保護政策,不僅僅是中國,全球都會受到損失。爲了能夠得到德國的支持,中方做出了諸多努力,來消除在合作過程中的疑慮。比方說公佈負面清單,同時也加快中歐自由貿易的談判速度,向歐洲表達會持續加大開放的明確信號,也釋放善意。

中國堅持開放發展,與歐洲國家“向東看”的預期契合,“16+1合作”目前進展良好,各國參與熱情日益高漲。阿爾巴尼亞總理拉馬提出,牽頭建立“16+1”青年發展中心;波黑部長會議主席茲維茲迪奇表示,希望在明年舉行第四次中國-中東歐交通部長會議,並表示願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地區經濟聯繫和市場聯通;羅馬尼亞總理登奇勒則提出,希望在“16+1合作”框架下建立智慧城市中心。

李克強此次訪問德國期間,中德領導人也釋放出信號,要共同維護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多邊秩序。雙方還確認,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將在北京如期舉行。作爲中歐最高級別的對話機制,會晤對中歐關係發揮着重要的引領作用。根據計劃,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將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李克強總理將同圖斯克和容克共同主持本次會唔。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加劇的複雜形勢,中德分別作爲亞洲和歐洲最大經濟體,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和利益交匯點都在增多。在全球治理領域,中德有責任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一個和平穩定、開放合作的世界。具體而言,中國正同德國共同推動中歐投資協定早日達成,儘快開啓中歐自貿區談判,共同發出中歐致力於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積極信號。

王義桅也認爲,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肆虐,中國和歐盟有責任挺身而出,防止這種行爲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的衝擊和衰退性影響。他預計,中歐雙方領導人將在接下來的會晤中發出信號: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爲核心、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互利共贏的經濟全球化,與時俱進改革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值班編輯:莊兼程特朗普汽車領導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