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我發過一篇《做個夾縫媽媽,讓孩子多玩一會兒是一會兒》的文章,有位寶媽順便延伸着問了我關於幼小銜接和三年級魔咒的問題。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不怕三年級魔咒嗎?

我在回覆中也說了,因爲李大榮還在上大班,尚未接受小學教育,因此我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在沒有得到印證之前,我是不敢貿然說有用或者沒用,不負責任也站不住腳。但是如果讓大家一下子等一年之久,去驗證或是修正我的看法,又似乎很不現實。

所以,想來想去我還是想談談自己對於幼小銜接的看法,因爲越是處在這個時期,我就越是發現,真正的幼小銜接其實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希望我的不成熟的想法能給大家一點小小的參考吧。

幼小銜接≠提前學

首先,我想問一下,大家是不是真的知道什麼是“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不怕三年級魔咒嗎?

百度上的概念寫的比較官方,幼小銜接其實就是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一系列訓練。

這種訓練呢,他其實涵蓋着方方面面,比如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生活技能等,而非單純的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而往往很多家長都將幼小銜接直接等同於提前學習,這其實是不對的。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從幼兒園小豆包的角色很好的像一年級小學生過渡,而不單單是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學會一年級的知識。

你想想看,孩子去學校僅僅是爲了學習的嗎?孩子需不需要交往?如何能跟同學相處融洽,如何能跟老師良好交流,跟別人相處的不好就被孤立,孩子最初的小學生涯就融入地不順利,自然沒辦法快速地進入小學生狀態。

這不是一個單純智商高的孩子就能做好的,還要具備待人接物處事的能力,這需要的是情商,這不是填鴨式教學能做到的,需要父母言傳身教。

再者,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具備啊,在學校如何照顧好自己,起碼上廁所自己要安排好吧?課間時間抓緊上廁所,課上內急也要敢於舉手,這些看似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卻不是哪個孩子都可以做到的。

那個一年級班裏沒有幾個課間貪玩,課上想尿又不敢跟老師說,怕同學笑話,結果尿褲子,這很常見的!怕被別人嘲笑,不敢告訴老師自己忍着溼回家的孩子也有好多。雖然又氣又好笑,但在榮媽看來,卻是一年級的小朋友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弱弱地說一句,近幾個月,我覺得最頭疼的幼小銜接項目,不是數學不是寫字也不是體育,而是教李大榮大便完擦屁股……如廁的問題,雖然羞於啓齒,但往往是孩子上學時很容易被嘲笑、變窘迫的事情。

再者,別以爲只有學習纔是孩子的難關,跳繩其實也是……現在的教育,不光是書本知識,體育也是要求的,而在一年級的體育項目裏,跳繩無疑是大魔王,協調性不好,跳繩跳不好,也會被同學嘲笑。

我就見過小區樓底下,死命練跳繩的小男孩。還有跳繩怎麼都跳不好,家長還要拍視頻交作業的小胖子,小學生的生活也是艱辛的一批。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覺得也應該是幼兒園時期就必須要培養好的,那就是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不走神,回家高效地完成作業,自己收拾文具和書包,我覺得這些其實比孩子學了多少會了多少更重要。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不怕三年級魔咒嗎?

上一張大榮寫字的帥照,現階段,我覺得握筆姿勢和坐姿比孩子的字漂不漂亮要重要。

總之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會變成孩子適應小學生活、不愛去學校的導火索。當然,學習自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但矯枉過正毀終生。

超前學與三年級魔咒

留言裏的媽媽提到了“三年級魔咒”,這很好,說明現在的家長很多已經意識到起跑線之前超車的做法,很可能是目光短淺、弊大於利的做法。

過早的讓孩子進入小學模式,學習小學知識,其實是有隱患的。好些老師都會說:“一年級跟得上不算什麼,三年級纔是檢驗好學生的試金石!”

進入三年級後,班級裏總會有一些孩子,原本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但到了三年級卻成績下滑,上課也不能集中精力聽課,下課完成作業也很喫力。孩子很苦惱,家長很納悶,以前不是學的挺好的嗎?這孩子怎麼一下子變笨了?

仔細想想,極有可能是超前教育造成的惡果。

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習得了小學的知識,那上了小學還可能會認真聽嗎?而且,小學老師講課自然不會比幼兒園老師講課有意思,既然已經會了就不需要聽講了吧?久而久之,養成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睡覺、開小差等不良的聽課習慣。

一二年級不認真聽課的無所謂,因爲超前學的東西還夠應付考試和作業,可到了三年級,老本喫的差不多,而課本的深度和廣度卻已經不是一年級的水平,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認真聽講40分鐘,怕是就很難了。不聽講自然就不會懂,不會懂自然就不會做作業,不會做作業自然考試就懵逼。這個惡性循環就不難理解了。

此外,過火的超前教育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是可能導致的又一個惡果。現在很多幼小銜接班,都只注重知識的輸出,填鴨式地教學,趕進度似的在有限時間內給孩子教儘可能多的知識,從而讓家長覺得這個班報的課真值!但卻可能會讓幼兒園的孩子不堪重負,畢竟幼兒園階段就是給孩子玩的。

一旦孩子對知識失去渴望,甚至厭學心理,自然是不可能在小學的階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有的孩子會認爲之前強壓的學習讓自己不開心,早早地產生逆反心理、厭學。

所以,過早的教授孩子小學知識其實是有隱藏風險的,這也是爲什麼教育局嚴抓幼兒園去小學化的原因。小學的知識,原本就應該讓孩子在小學裏面學習,早教給他幹啥?重複做無用功嗎?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不怕三年級魔咒嗎?

令人困惑的幼小銜接

其實道理我們都懂,不懂的看我上面這些其實也已經懂了。可家長們面臨的局面卻是很尷尬的。我們的孩子,恰好趕上了教育改革的陣痛階段,上下執行有偏差,政策一個樣,實際又是另一個樣,每個城市的執行程度也不一樣,家長們是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

就拿榮媽身邊做例子,我們家樓上的歡歡,大李大榮一歲,今年9月剛上小學,上小學前跟大榮一個幼兒園。歡歡媽媽就跟我說,歡歡的小學是漢語拼音一個月內學完,如果之前沒有學過的話,會完全跟不上。

你說尷尬不尷尬,幼兒園能遵從教育局政策去小學化,可小學並不是按部就班地教你,如果你不學,上小學寫作業就可能很費勁。

還有一個尷尬是,據我所知,別的好些省市一年級已經不教拼音了,但陝西省還沒有取消,未來也可能也會按照這個大趨勢取消了,但問題是我孩子明年上學,今年的話我是教還是不教?

所以,我自己在幼小銜接這件事情上都是萬分糾結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教他一些,總比一點都不知道強,畢竟大家都在學,使孩子們的起跑線在向前推進,完全不學的話,很可能真的起跑慢。

但我也同樣在擔憂學多了就“三年級魔咒”。於是我所作出的折中性辦法是:教,當然要教,但授之以漁,一定比授之以魚更好。

怎麼個意思呢?就是教他思考的方法,不要教他答案;多教他開闊眼界的事,不要教書本上會有的知識;鼓勵他對更多的事情充滿好奇心,不要總讓他坐在桌子前面;最後一點就是,要做的時候就認真做,做完之後就敞開玩。

篇幅原因,我只能先給大家一個思想路線,實踐的部分實在沒辦法詳細說,大家要是想要看,我下一篇再仔細寫。

總之,在我看來,幼小銜接其實是個很廣闊的範圍,它不是狹隘地學習小學知識,廣義上講,只要是有助於孩子適應小學節奏的事情,都算是幼小銜接。

我們對於掌握知識的注意力別那麼集中,相反的,應該更注重孩子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等的培養。從始至終,學習、分數都不是孩子一生要追求的,學習是爲了能夠更好的生存,它其實是爲了生存服務的,所以孩子終其一生的學習,不單單只是知識,方方面面都將是影響他是否順遂的因素。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不怕三年級魔咒嗎?

所以我想說的是,一年級的知識其實就那麼一些,我們大可不必如臨大敵一般地去重視他,不忽視就夠了。相反的,我們應該在孩子恰好是求知慾、記憶力、理解能力都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時,給他們更所有營養的課外能力。

幼小銜接到底有沒有必要?不怕三年級魔咒嗎?

上魔方課的小夥伴們,一個個都是顏藝高手,我終於知道我兒子那比塑料花還假的笑容是怎麼來的了,

幼兒園給孩子們開設興趣班的時候,園長說的話我很贊同,他說:

幼小銜接班固然重要,但我覺得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興趣班,卻能夠讓孩子擁有成績以外的一技之長,當他在給全班同學表演的時候,那便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如果你問我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我得說當然有必要,經過訓練的孩子必然跟沒訓練的不一樣。但如果你問我,這個階段的小孩,有沒有必要上幼小銜接班?我覺得沒必要,雞血式的教學不適合幼兒園小朋友。

當然,如果幼兒園有教一部分知識的話,是挺好的。但如果沒教,我覺得家長自己每天抽點時間教一教完全夠用。特別是現在很多媽媽都主張啓蒙教育,恨不得孩子3歲就開始數學英語的各種啓蒙訓練,這些都足夠應付一年級了。

最後我想說個誤區,好多人都以爲幼兒園就是帶孩子玩的,其實並不是。老師們寫教案的時候,每一個活動必然背後是有一定的教學目的。而教育局讓去小學化,僅僅是不讓教小學的知識,並不是說不讓教學啊,孩子們照樣也要在課堂上遵守紀律聽講啊。

現行幼兒園使用的五大領域教材,其實就是幼小銜接的內容的。不論是數學概念還是動手能力,我覺得都挺好的。幼兒園講究的是在遊戲當中給孩子們教學,它更多的是啓迪孩子的思維方式,你以爲孩子們在玩,但其實他們也在動腦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換個形式交給孩子,就不算違規了。打個比方啊。如果老師教孩子1+1=2,這個就不行。但如果老師讓孩子們動手,一個積木上再搭一個積木,是幾個積木啊?這個就可以了,這也是我比較認可的方式。

其實,幼兒園的立場挺難的,一方面很多家長的訴求是“我們沒時間管孩子,你們再不教點東西我可轉園了啊!”一方面教育局說“你們敢教一點小學的東西試試?”

教學方式有很多種,教書育人原本就不是照本宣科,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在幼兒園度過的每一天都是有效率的。如果不滿意,雞血媽每天上線半小時,也就足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