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期間,智能懸掛鏈消除 "店內"時間瓶頸,盒馬訂單從消費者下單到打包完成最快只需要8分鐘,超高的效率直接把盒馬單店日接單量提高到萬單以上,是一般商超的五倍。面對疫情期間線上訂單激增,盒馬以懸掛鏈系統爲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統,在揀貨、組包、配送等環節,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承載量——盒馬後臺接到一個線上訂單,這個訂單裏面的商品有水果,蔬菜、零食、酒水、熟食、日用品。

疫情期間,本着"鍾南山說不動就不動"的原則,全國人民通通開啓了宅家模式。大家都選擇"足不出戶"的線上方式來購買生鮮果蔬及各類菜品,這讓生鮮企業的訂單量獲得巨大增長。

然而"火爆"的背後,生鮮企業也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對於它們來說,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消化海量湧入的訂單成了難點。

此前,盒馬啓動"共享員工"計劃,從無法復工的企業調來員工到盒馬上班,以應對訂單暴增帶來的人手不足問題,創新模式獲贊無數,並引起行業跟風。

但是在這場疫情大考中,考驗的不僅僅是共享員工這樣的臨時反應力,還考驗着生鮮平臺的內功。而這兒,卻不是人人都能學的。

面對疫情期間線上訂單激增,盒馬以懸掛鏈系統爲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統,在揀貨、組包、配送等環節,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承載量——盒馬後臺接到一個線上訂單,這個訂單裏面的商品有水果,蔬菜、零食、酒水、熟食、日用品……分佈在一個門店的不同區域。一般超市裏面打包員需要來回走動完成一個包裹的分揀,一天下來運動步數往往會超過3萬步。盒馬則是將訂單進行拆解,將不同任務分配給不同區域的打包員。守住自己區域的打包員會在終端POS機上收到任務,按照指令將水果、蔬菜、零食等不同商品放到懸掛鏈上就可以,智能懸掛鏈系統會自動彙集後完成打包,後臺快遞員取走包裹送貨上門。

疫情期間,智能懸掛鏈消除 "店內"時間瓶頸,盒馬訂單從消費者下單到打包完成最快只需要8分鐘,超高的效率直接把盒馬單店日接單量提高到萬單以上,是一般商超的五倍。

同時,盒馬通過線下堅持營業,到店自提,社區團購等方式,靈活擴展消費場景,在不過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履約率。

得供應鏈者得先機,盒馬有相當成熟的基地和供應鏈夥伴爲其保駕護航。一方面,盒馬通過各地政府及商委,對接更多的供應商,加大從各地農業基地、批發市場採購的力度。另一方面,盒馬合作的500家直採基地,第一時間召集工人復工復產,保證了盒馬的生鮮供應。

常言道,有備才能無患。盒馬鮮生能順利通過這場大考,臨時抱佛腳當然是不行的。從成立第一天起,盒馬就建立起了基於數字化的線上線下能力,技術和數據雙驅動,提早發力並長期驗證,如此,才能保證平臺在緊急關頭穩健運行。

盒馬鮮生的成功告訴我們,要想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既要長圖遠慮,更要隨機應變。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那些"活在當下"的商業模式,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