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切讓最近很忙。

他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個船伕的故事》,13 號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首映。昨日上午他本人也去了山西平遙,還在電影展上開了個新聞發佈會。

首映之後,就已經有觀衆在豆瓣點評了。不如人意,這是目前的評價走向。

小田切讓最近還有部新劇播出了,《時效警察開始了》,纔開始第一集。這部劇其實是一部續集,前一部在2006年播出,當時還比較稚嫩的他在裏面演一位詼諧又認真的警察。可能因爲上一部口碑很好,這一次的迴歸讓觀衆期望值太高,所以評價也不是很樂觀。

還有婁燁導演上個月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的《蘭心大劇院》,小田切讓也是主演之一。他當時也去了威尼斯電影節,不止是作爲《蘭心大劇院》的主演,還有導演的身份,因爲《一個船伕的故事》入圍了“威尼斯日單元”。

《一個船伕的故事》大致講的就是一名叫十市的船伕在河中救起一位受傷女子後,生活發生了改變,故事背景是150年前的日本,主題其實是說的社會變革。之前預告片出來的時候,就看到一些非常熟悉的面孔,淺野忠信、村上淳、蒼井優……值得一提的是此電影的攝像是杜可風。

“小田切讓的朋友圈,杜可風的攝影精選”,這是《一個船伕的故事》豆瓣評價中的一條,是一條 13 日看完首映的即時評價。

在新聞發佈會上,小田切讓說這個電影的劇本在十年前就已開始,寫的時候也是以自己當主演爲基準,所以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像是在自說自話。

小田切讓其實一直有一個導演夢。他出生於一個小縣城的單親家庭,小的時候媽媽去上班就會把他放在電影院裏。熒幕上播放片段的用意,鏡頭語言的互文,他都能很真切的感受到導演的表達,也在那個時候他萌生了做導演的想法。

後來去到美國求學陰差陽錯的走上了演員這條路,回到日本也很快就得到機會演戲。2004年的時候在北野武的電影《血與骨》中出演,電影好評帶來的流量讓人開始注意到配角小田切讓,同年拿到了第28屆日本電影學院最佳男配角。

《新選組》、《彩虹老人院》、《時效警察》、《東京塔》……他出道以後在影視作品上得到的評價居高不下。大衆的印象中小田切讓只是一個演員,他其實也有嘗試過自己拍短片,所以此次拍電影也不是那麼奇怪,“演而優則導”這話放他身上似乎也成立。

有位朋友在前幾天的釜山電影節上見到了小田切讓,她承認說小田切讓的魅力大於影片的魅力。而且作爲一名導演的處女作,除了故事節奏平緩之外,還是能看到很多亮點。亮點是影片有用到日本民間志怪,妖怪談這種手法,不過可惜的是這個亮點並沒有太輔助故事的表現。

小田切讓幾十年的從業經驗確實給他帶來了很多益處,除了演員資源,還有他的個人審美。此片的攝像是杜可風,看預告的時候就知道畫面的排布是具有高級感的,可能很多人在說的電影節奏問題其實是因爲電影筆墨過於輸出意識審美而導致的。

在這次的發佈會上,他還回應了關於身體狀況不佳的傳聞。他說到之後又做了更仔細的檢查,目前身體非常健康。看來他還可以再戰二十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