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護士把要對秦奶奶說的話寫在紙上。秦奶奶說:“在這裏,護士們對我真好啊,照料我喫飯,給我喝牛奶,給我擦身、泡腳、洗頭,有時候家人都做不到這麼細緻。

(原標題:92歲武漢奶奶即將出院 留下21頁護士與她的“紙上傳情”)

“我每天在和你兩個女兒微信,把你的情況告訴她們,讓她們放心。”

“我把你喫東西的照片給你女兒看,她們看到你喫很高興。”

“我們幫你洗個頭,就坐着洗,洗個頭人要舒服多了。”

“我給點牛奶和無糖餅乾給你喫,都是不含糖的,不要緊,你的餐後血糖只有8.9,不高。”

“說你美。”……

武漢市第一醫院感染六病區護士的筆記板上,密密麻麻記錄着她們與一位92歲高齡新冠肺炎患者秦奶奶一個月以來的日常溝通。由於秦奶奶年事已高,耳朵不好使,醫護人員把要對她說的話全部寫在了紙上,足足有21頁。

通過文字,護士們一遍又一遍地關心秦奶奶“餓不餓,渴不渴,要不要換尿片,拉了沒有,身體有哪裏不舒服”,事無鉅細。醫護人員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字裏行間流露。

△護士把要對秦奶奶說的話寫在紙上。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在該院感染六病區的醫護人員日復一日精心照料下,秦奶奶的身心狀況日漸好轉,即將出院。

秦奶奶說:“在這裏,護士們對我真好啊,照料我喫飯,給我喝牛奶,給我擦身、泡腳、洗頭,有時候家人都做不到這麼細緻。(醫護人員)沒有一個對我不耐煩的,沒有一個不高興的,都是細聲細氣向我解釋、說明‘這是做什麼’、‘這是爲了什麼治療’。”

“你們是這個!”秦奶奶向悉心照料她一個月的護士們豎起大拇指。

“秦奶奶年紀大了,不太能聽得清我們說話,但她認識字,所以我們就在紙上寫字和她交流。”武漢市第一醫院感染六病區的護士長李陳芳講述起這段與秦奶奶“紙上傳情”的故事。

△護士們在草稿紙上寫下對秦奶奶的關心

【李陳芳的口述】

92歲秦奶奶聽力不佳,我們寫字與她交流

2月13日,92歲的秦奶奶在低熱30天后住進了武漢市第一醫院,隨即被醫生告病重。2月21日,因患者年齡較大,且多器官功能狀態欠佳,又由告病重轉告病危。

秦奶奶是高齡的重症病人,我們醫護人員都很重視她。每次交班時,大家都會提到她,平時也常常關心她的飲食起居和身體恢復情況。我們感染六病區的醫護人員大部分來自神經內科,也有呼吸科醫生、心理醫生和中醫。大家一起發揮專長,對她進行全面治療、照顧。

△呼吸科主治醫師毛先明與秦奶奶合影

剛入院時,秦奶奶沒什麼食慾,牙齒咀嚼功能差,所以我們給她準備了麪條和粥作爲主食,並輔以營養液補充營養。後來她身體恢復一些,可以喫醫院統一訂購的盒飯時,我們就給她兩份,這樣她就能多選些軟的、好嚼的菜。

△護士照顧秦奶奶

秦奶奶的心理健康也一直是我們很關注的問題。初入院時,她的精神狀態是比較差的。由於她幾乎聽不到周圍人說話,無法與身邊的人交談,難免會認爲大家都不關心她。

從家來到這樣一個陌生環境,還在隔離區內無法外出,秦奶奶的狀態我們是很理解的。

3月4日,我們院門診大樓六樓設置了“天使避風港”心理放鬆減壓工作室,負責病區患者、醫護人員的心理干預。在“天使避風港”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秦奶奶的孤單和恐懼消減了許多。

護士們每次爲秦奶奶進行日常的擦洗、更換衣物、泡腳等護理時,都會向她傳遞“您會好的,我們會一直支持您”這樣的信念,日復一日耐心的護理漸漸讓秦奶奶感受到了我們都是真心實意在對她好,慢慢她就開朗多了。

△呼吸科主治醫師毛先明與神經內科心理睡眠學組組長梅俊華共同照料秦奶奶

有一次秦奶奶對我們說,“在這裏護士們對我真好啊,照料我喫飯,給我喝牛奶,給我擦身、泡腳、洗頭,有時候家人都做不到這麼細緻。”以前她不太和人說話,但現在我們去找她說話時,她會特別高興。

最初嘗試與秦奶奶交流時,即使我們很大聲地說話,她還是一臉茫然地看着我們。得知秦奶奶聽力不佳及能識字的狀況後,護士們就把要對她說的話寫在紙上來和她溝通。

秦奶奶的家人一直很關心她,她女兒也加了很多醫生和護士的微信,我們還把科室的電話留給了她,方便她隨時打電話來關心秦奶奶的身體狀況。

家人打來電話時,她聽不清家人的話,我的同事們就將那些話寫在紙上給她,“我把你的照片發給你的大女兒看,她很高興,也放心多了。她要你能喫就多喫,喫得多,好得快。”

△護士在紙上寫下家人對秦奶奶的關心

3月10日,我在走廊遇到了坐在輪椅上的秦奶奶,她正在等通往CT室的電梯。我和她打招呼,但是她沒聽清,這時我看見她在捋頭髮,就對她說,“奶奶您很漂亮啦”。旁邊的一個護士便在紙上寫下了“說你美”,奶奶看了後特別開心,笑着說,“我都是老太婆啦!”

△護士在紙上寫下“說你美”

照顧重症老人,飲食、大小便、睡眠都要時時上心

輕症的年輕病人更多的是自己照顧自己,我們輔以一些心理支持和建設,但對於臥牀的老年病人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我們要滿足老人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照顧老人們的飲食、大小便、睡眠,讓他們的身體處於比較舒適的狀態,再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我們每天做的工作都很瑣碎,包括2到3小時給病人翻身、活動肢體,不停地看老人的尿不溼需不需要換,喝不喝水,餓不餓,有沒有哪裏不舒服……這些事情我們都已經習慣去做了。

和以前不同的是,以前照顧病人更多是協作,幫助病人家屬一起給病人洗頭髮、洗澡、換尿片、泡腳等等,但現在在無陪護病房裏,我們都會主動完成這些事情。

給老人泡腳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可能很輕鬆,但是對我們穿着防護服的護士而言,其實非常喫力。由於防護服透氣性比較差,我們的衣服都是溼了幹、幹了又溼。乾的時候會覺得悶熱,溼的時候又會很冷。而且防護服也並非量身定做,我們走路也無法大步走,打水、蹲下時也很難受,給泡腳的工作增添了很多負擔。

我們日常需要戴兩層口罩,N95口罩外面套一層外科口罩,這會使我們有很強的憋氣感。我在隔離區外時心率每分鐘80多次,進去了一般就會高達每分鐘100多次,走兩步就會心跳加速。

戴上護目鏡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一行行的在護目鏡上流,雖然我們也做過一些防霧的處理,但也只是緩解了起霧的問題,水柱仍然會留在鏡片上。有時護士們要在病房裏做表格、寫護理記錄,幾乎都是眯着眼睛、湊近電腦來完成。

層層防護用品也讓我們的日常溝通變得很累,兩層口罩會使我們發出的聲音變得很小,而防護服和帽子遮住了耳朵,能聽到的聲音就變得更小了。記得剛開科收治病人的那一天,很多人的嗓子都喊啞了。

“大家都在盡全力堅持”

△醫護人員們在手套上寫下“市一加油、感七最棒”

醫護人員長期堅持在一線難免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應,我也跟同事們說了,“你們身體難受的話一定不要扛,我們還有很多人,如果不舒服可以出來”,但是大家還是在盡全力地堅持。

有一次,一個護士拉肚子,我幫她調了個班,結果第二天她就主動找我說,“我現在不拉肚子了,我可以上班,不用再調我的班了”。

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確實很難受很心疼她們,但也真的很爲她們的堅持感動。

我們還有剛來醫院上班的護士被安排到了隔離點工作,看到那些年輕孩子一開始就要承擔這麼重的任務,我真的很不忍心。

還有49歲的護士在隔離區上夜班,一開始我不瞭解她的年齡,她被排到夜班也沒有跟我說。後來看資料時,我才知道她已經49歲了。

我們原來的科室還有一個二胎媽媽,她給我發信息說,“護士長我準備好了,可以隨時上班”。她的小孩才5個多月,我當然不會安排她來工作,可是她的這份心意讓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支持。

因爲這次疫情,我們的護士有結婚沒結成的,更心痛的是,還有些醫護人員的親人也因爲新冠肺炎去世了。我們科室有兩個醫生的爸爸、一個護士的爸爸還有一個護士的媽媽都在年後因新冠肺炎去世了,但是他們還是堅持在一線上班,真的很不容易。

△醫護人員們在手套上寫下“祝您早日康復!”

堅持在一線的我們看到像秦奶奶這樣的病人身體狀況越來越好,最後能夠出院,都感到很高興。他們的康復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支持着我們和這場疫情抗爭到底。

董耔驛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董籽驛_NA37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