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盛唐,一段輝煌的歲月,一個文武都重視的大一統王朝,一個超級巨無霸。盛唐年月是所有熱血男兒的夢,在那個重視軍功的年代,大唐軍隊橫掃宇內,所向披靡。由此,代代名將層出不窮,沒有名將的盛世是一個不完整的盛世。

高仙芝畫像

高仙芝,盛唐名將,成名於唐玄宗開元盛世之中,身敗名裂於唐玄宗天寶年間,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樣的一位名將,卻在半生榮耀之後連遭敗績,最終身敗名裂,死在了自己的君王手中。他的遭遇是時運不濟還是殺人太多遭報應了?一起來看一下吧!半生風光

高仙芝,高句麗人,不是高麗人,他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小時候隨着父親進入了唐朝並定居了下來,這在當時是一種時尚。

高仙芝的本錢還是不錯的,人長得好看,古時候做官首先要看儀容,除了開國時情況比較惡劣放鬆了這一標準,其餘的時候都是嚴格遵守的。再加上父親的關係,高仙芝成功的做官了,而且起點還不低,上來就是遊擊將軍。

高仙芝在當時最強大的唐朝當將軍,這身份地位就不一樣了,再加上年輕氣盛,自然就想着向外擴張,賺大把的軍功,然後給自己升爵位,他也確實是這樣乾的。

高仙芝西征路線圖

雖然高仙芝起步比較高,運道也比較好,但也是需要別人幫襯的。這個時候封常清出現了,有了封常清的幫助後,高仙芝可謂是平步青雲,他與封常清也合稱爲"帝國雙璧"。

後來,高仙芝成爲了獨立領軍的節度使,就任於安西都護府,主要任務就是在西域的擴張。而在他駐軍的那個位置,各方勢力犬牙交錯,而高仙芝守在那裏就可以看出他的優秀,在將星如雲的唐朝也是數一數二的。

高仙芝就任安西四鎮節度使,不僅政治生涯達到了一個高度,軍事生涯也是一個巔峯。雖然還有別的將領和他齊名,但在唐朝他一時風光無二。

前半生功勞給了高仙芝風光的資本,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身敗名裂

高仙芝一直處於一個很高的位置,所謂站的越高摔的越慘,接連的戰敗讓高仙芝的名將招牌顯得那麼的可笑,戰敗後的高仙芝也是那麼的淒涼,事情還是要從他當安西四鎮節度使的時候說起。

高仙芝的政策比較嚴厲,而且爲了軍功也是幹過逼人造反的事情。當然,他還不敢明目張膽的做這種事情,所以他就把目標放在了西域那些小國家、小部族,理由隨便找,還可以逼着他們造反。所以,高仙芝可謂是戰功赫赫。

兵法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高仙芝反其道而行之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唐朝沒有喫過虧,周邊的吐蕃也入侵不了。

恆羅斯之戰態勢圖

但結合國際形勢,大食也在向外擴張,受到壓迫的西域人就向他們求救,高仙芝也知道來者不善,決定主動出擊。

根據史書記載,他率唐軍三萬深入大食國七百餘里,最後在恆羅斯遭遇了大食軍隊,雙方激戰五日,最後高仙芝敗走,全軍回來的只有幾千人。我們參考一下唐朝之前的戰績:一萬打十萬、一人滅一國、三千破十萬等等,所以說高仙芝帶給了唐朝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

既然這樣,高仙芝必然要遭受來自中央的質疑,所以這安西四鎮節度使的位置他是坐不下去了,這次敗仗實在是太刺眼了。高仙芝被召回中央之後就沒有被放出來了。

唐玄宗畫像

直到四年後安史之亂的爆發,他又被提了出來,帶着一幫沒上過戰場的老爺兵上前線。這還不是最誇張的,最誇張的是後面有一個不通軍事而且被嚇壞了的皇帝一直催着出兵。不出意外的,高仙芝再次戰敗,國難關頭掉鏈子再被小人說上幾句壞話,高仙芝就這樣死在了戰場之外。

時也命也,高仙芝最終輸掉了自己的招牌。命乎時乎

高仙芝乘風雲而起又隨風雲而落,他這起起伏伏的一生究竟是恰逢其會還是自己的命就是如此呢?就我看來,是高仙芝自己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命運,最終害死了自己。

首先,高仙芝起點很高,終點更高,再加上他是一位率軍征戰的將軍,這也就註定他不會關心那些平民的心思。其實這也正常,從當時整個唐朝的現狀來講,這些將領也不需要關心這些事,只要按時交稅不犯法就可以了,簡直是無爲而治。

但看看唐朝的民族矛盾,就會明白在邊境地區唐軍對異族人的態度,僅從史書記載來看就會發現他們沒幹什麼好事。邊境的穩定全靠軍隊的威懾,在這種情況下唐朝就不可能全力向外擴張,必須留下部分鎮守的兵力。

恆羅斯之戰圖像

而且,內地不聞戰事,除了讀書不成或者立志軍功封侯的人,邊軍來源就是邊境上的居民,這也就導致了兵力不會太多,總是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

所以,高仙芝在進攻大食的時候纔會遭到別的軍隊的背叛,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的失利。進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兵權,回到朝廷啃老本去了。

再說,高仙芝會做人,至少知道對提拔自己的人一直保持禮遇。但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小團伙之中,自己無形中也就有了對手,做事都要小心一些了。

根據他身死的情形來看,明顯是被小人陷害了,但歸根結底還是他那幾場戰敗,他的摯友封常清也和他在同一天被害死。對比他的前半生可謂是急轉直下了。總結分析

總的來說,高仙芝前半生是榮華富貴享了個遍,運數到了官位就往上升。但他後面幾年的生活就不是簡單的運數就能概括的了。

可以說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恆羅斯那一場敗仗,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他對待治下百姓的政策,將民族分化了,雖然方便了統治卻放棄了人心。

他的一些手段也成爲了大食人進攻的接口,雖然這些藉口沒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給了別人一個正義的藉口,間接的促成了這一場大戰,而唐軍並沒有完成內部的整合,這就給了敵人可乘之機,也讓高仙芝黯然離場。

結束語:高仙芝雖然是唐朝的傑出將領,但很明顯他的學識還是不夠的,對於如何治理百姓並沒有深刻的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