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穹窿山御道和蘇州其他的御道不同,一般的御道是爲皇帝專設,路面常用青磚豎砌成“人”字形花紋,寓意過路者是“萬人之上”的君主。據專家考證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次都來過穹窿山,並且每次都會到上真觀祈福延壽,然後到山頂眺望太湖、領略風景,此處故得名“望湖園”。

穹窿山景區,地處姑蘇西部,爲蘇州第一名山,主峯“箬帽峯”,海拔341.7米,素有“吳中之巔”之稱。此山氣勢雄偉,地域寬闊,蒼松翠竹,山色秀美,如入仙境,歷史悠長,《孫子兵法》誕生地,乾隆皇帝六次祈福地,人文景觀豐富,集政治、軍事、宗教、文化於一山。

御道是1.5米寬的硯華石鋪成的小道,也就是乾隆御道。穹窿山御道和蘇州其他的御道不同,一般的御道是爲皇帝專設,路面常用青磚豎砌成“人”字形花紋,寓意過路者是“萬人之上”的君主。但穹窿山上的御道是先前就用山石鋪成,因爲當年乾隆六次來穹窿山時,每次都是走這條道上山,故稱御道,因而這裏的御道更多帶有紀念性質了。

古代大軍事家孫子隱居在此,並寫出了中國歷史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

寧邦寺位於穹窿山景區的北面,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始建於梁代,稱“海雲禪院”,重建於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當時抗金英雄岳飛被秦檜謀害後,抗金名將韓世忠看破朝廷的腐敗,隱居在蘇州的滄浪亭,他的六位部將也隨之在此剃髮修行,出家隱居。他們雖然離開了朝廷,但還是心繫國家,於是把“海雲禪院”改名爲“寧邦寺”,寧邦寧邦就是希望國家和平安寧的意思。

坐落在三茅峯的上真觀,面向蘇州古城,背靠小王山,東鄰佛教名山靈巖山,南與香山桃花嶺、白馬嶺、爛柯山、大苑鄰、小苑嶺等諸勝同脈毗鄰,峯巒連綿起伏,猶如游龍翻騰之狀,氣勢磅礴。

望湖園是穹窿山的山頂花園,佔地60畝。據專家考證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次都來過穹窿山,並且每次都會到上真觀祈福延壽,然後到山頂眺望太湖、領略風景,此處故得名“望湖園”。

穹窿山景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拾階而上,步移景易,或蒼松翠竹,或泉水潺潺,環境極爲清幽靜謐。此山氣勢雄偉,地域寬闊,東連木瀆,西瀕太湖,綿延光福、藏書、胥口三鎮,全長約7.5公里,林地面積2萬多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