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最近又遭遇版權上的煩心事了。

7月初開始,網易雲音樂1%歌單下架開端,接着是騰訊音樂兩次起訴網易雲音樂侵權,而後網易雲音樂反訴酷狗音樂版權侵權。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大戰再次打響。

對於騰訊音樂的起訴,網易雲音樂CEO丁博近日接受音樂財經專訪時稱:“如果法院認爲我們確實存在這些問題,而且我們有責任,我們也不推諉。”

28日,網易雲音樂舉辦獨立音樂人沙龍,網易方面借李志經紀人遲斌之口表達了其對尊重音樂版權的態度:網易雲音樂是國內第一個平臺找到我們,說願意進行版權合作,進行付錢的。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幾乎喜極而泣了。

網易雲音樂想借此傳達的,是其很尊重版權,並沒有主觀惡意的侵權,更進一層恐怕是被騰訊起訴有點小鬱悶。

要正名,網易雲音樂需要搞清法律和態度是兩回事

被扣上侵權和盜版帽子,無論哪個音樂平臺都不願意。可是尊重版權只靠表態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實際行動——合法合規。

在版權的處理上,網易雲音樂有一些不規範的地方。騰訊的起訴正是對準不規範使用:

8月11日,騰訊音樂起訴網易雲音樂侵犯吳亦凡付費數字專輯《6》。

8月23日,騰訊音樂再次起訴網易雲音樂侵權,涉及內容包括林暐哲工作室、華誼兄弟等多家唱片公司,侵權藝人包括蘇打綠、謝娜、尚雯婕以及騰訊視頻推出的音樂綜藝節目《明日之子》等。

有侵權的行爲就有被起訴的風險,網易需要做的應該是規範使用版權,消除法律風險。

我瞭解到的消息是,網易雲音樂對現在音樂版權的格局以及版權相關的政策是有委屈的,他們也在試圖扭轉不利的局面。但是,在規則和法律改變之前,該遵守的還是要遵守。

在接受音樂財經採訪時,丁博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騰訊給我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我們也在內部做了很多環節和審查上的調整。“

只不過,現在的版權局面對網易雲音樂來說,有點被動。

在四個音樂平臺的競爭下,國內的版權呈現獨家+轉授的模式

在線音樂市場版權規範化才2年的時間,始於國家版權局的”劍網行動“。

在歐美版權相對成熟的市場,錄音製品獨家版權的採購分銷有一些特別細化的要求。比如,德國《關於著作權與有關保護權的法律》就對製作錄音製品做了強制許可規定,要求音樂作品創作人在授予一家唱片公司版權後,作者或獲得獨家許可的第三方有義務以合理條件許可任何其它唱片公司版權。

但在中國市場,版權還沒有太多細化的規定,各家平臺都在摸着石頭過河。不過,各家平臺在版權採購、分銷上的表現,已經呈現出了一些特徵:各家平臺分別尋找獨家版權的渠道,拿到授權以後,再與其他平臺進行轉授權合作。

在獨家版權採購上,海洋音樂(後與QQ音樂合併爲騰訊音樂)是先行者。與QQ音樂合併之前,海洋音樂長期獨家簽約的音樂及版權代理公司有40多家,其中獨家版權多達20餘家,擁有正版歌曲數量近2000萬首。

2014年下半年開始,QQ音樂(後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騰訊音樂集團)相繼購買了華納、福茂、YG、索尼的獨家版權,今年又簽下了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

阿里音樂音樂擁有相信音樂、華研國際、滾石唱片、寰亞音樂、風潮音樂等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太合音樂(百度音樂的新東家)相繼收購亞神音樂、兵馬司唱片,擁有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大石版權、合音量、京文唱片等幾家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網易雲音樂拿下了日本最大娛樂集團愛貝克思(avex)的獨家音樂版權,還拿下了《2017快樂男聲》、《我想和你唱》第二季、2017年《跨界歌王》、《獵戶星座》等獨家版權。

拿到獨家版權不意味着平臺獨佔,各家都在做一些分銷。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吳偉林曾表示,獨家並非獨佔,而是以轉授權爲前提的,騰訊的獨家版權是獨家代理,不管誰簽了獨家,都會被唱片公司要求分銷。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所有的版權獨家代理合作,一直都是開放版權分銷的,此前已經與網易雲音樂、多米音樂、百度音樂、唱吧等至少8家平臺達成了轉授權合作。阿里音樂將滾石的版權轉授給太合音樂。

市場選擇了獨家+轉授的模式自然有其合理性,當然與國外的成熟市場相比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平臺購買獨家版權之後,想等版權價格大漲時坐收漁利;拿到獨家資源少的平臺在版權採購上會遭遇一些掣肘,網易雲音樂就尷尬在這個地方。

有問題解決問題,行業就會朝着正向發展。

在線音樂需要獨家版權嗎?

獨家版權的爭議從視頻行業蔓延到了在線音樂行業。

抗議獨家版權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用戶需要裝幾個App,才能獲得其想看/聽的內容;一個是幾個平臺爭奪獨家版權資源,導致版權價格大幅上漲,增加平臺方的內容成本。

但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獨家版權是競爭策略的一種。每個平臺都要有一些自己的特色,除了產品、功能上的特色,那就是內容的特色了。

在視頻行業,愛奇藝、優酷土豆、搜狐視頻、騰訊視頻至今都在購買獨家版權內容,只不過視頻行業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各家都過了那個瘋狂爭奪市場份額的階段,所以平臺都不再大力宣傳今天買了什麼獨家版權、明天買了那個獨家版權。對於需要觀看內容的用戶來說,他喜歡的內容在哪個平臺,就去哪個平臺看。

某種程度上,在線音樂正在重複視頻發展的路徑。現在正是平臺爭搶用戶和市場份額的關鍵時期,讓所有平臺都放棄購買獨家版權一起喫”大鍋飯“,根本不可能。

獨家版權還有一個貢獻是正版化。平臺買了獨家版權之後,必然會對盜版行爲進行維權,購買正版資源意識不斷增強。在音樂行業,這對音樂人以及版權方都是好事。同時,版權規範了也將會促進用戶付費意識養成。

音樂與視頻不同的地方在於,音樂是播放重複率高的作品,熱門曲庫的價值遠高於熱門影視作品,所以各家對熱門曲庫的爭奪更加激烈。

騰訊音樂掌握了更多熱門曲庫的獨家版權,網易在熱門曲庫上遜色很多,所以騰訊音樂話語權更大,這是雙方版權戰的核心。

最能感受到國內音樂環境大好的應該是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正版化讓他們收益不斷增長,終於可以和盜版年代喫不飽飯的悲慘狀態告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