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个公司都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以前一到10点就开始凑一起点外卖的两位胖编,最近都出奇地沉默。

不仅如此,两人每次和我聊天都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满脸都写着“快问我快问我为什么”。

好奇心害死猫,憋不住的我上前打探了一番。

原来是两人的进食理念发生了分歧。

胖编A,在某天晚上看完《要么瘦,要么死》等系列鸡汤文后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减肥。

她的减肥秘诀是,每餐多吃点肉,除此之外其他高热量的食物都不沾,隐隐有“只要吃肉的速度够快,肥肉就追不上我”的架势。

胖编B,最近人品爆发,摇中了粤B车牌,正在肉和车之间摇摆不定,考虑是否拿20斤肉换辆车回来。

且据我观察,他最近的外卖盒里隐隐出现了点绿色,外卖份数也由三份下降到一份至两份不等。

但胖编B的意志明显不如前一位坚定,这几天,胖编B已经走起了曲线救国战略,开始在公司“蹭吃蹭喝”,估计是打算来个“众筹买车”

根据胖编B最近从我这顺走的零食数量,我觉得这车买回来至少有个车灯是属于我的。

而且按照胖编B这份决心,不出三年我就能看见这车灯。

不过话说回来,我不得不佩服胖编B这逆天的运气。

来深圳有些年头的人都心知肚明,在深圳,比“我在深圳有房”更厉害的话是:“我在深圳有车”。倒不是说大家花不起买车的钱,只是在深圳,摇个车牌号可比买车难多了。

从2015年深圳车牌发放政策收紧以来,深圳主要通过摇号+竞价两种方式发放车牌。但面对日益猛增的用车需求,在深圳摇到车牌号的概率大概比再来一瓶的概率还要低那么一丢丢。

一位朋友跟我戏称说:要想在深圳摇到号,得有个硬件条件——长寿

最近看新闻,深圳新一期(10月)的个人摇号中签率迎来自2016年1月以来第三十二次创历史新低后的首次上涨,是多少呢?0.2604%

身边有位从事IT的朋友跟我吐槽,他12年来深圳,工资从4K涨到现在的25K。前两年考虑到到了结婚的年纪,想买辆车上下班,从16年4月开始摇号,摇到现在就是没中。

问了身边朋友,摇一年多没中的比比皆是。他现在已经开始发动家里有条件的人一起摇号,这样一来,摇号的人就更多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摇上。

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想买的摇不中,摇中的买不起。另外一位朋友,从2015年10月开始摇号,摇到去年2月才中标,结果他正处于负债状态,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看好的车型已经不卖了

摇号这么难,那就买吧。

行,先看看深圳车牌的价格。最新一期(10月)的数据显示,深圳市小汽车车牌的平均成交价为6万多,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还不是巅峰期,最高的是去年12月份,小汽车个人竞价平均成交价突破了9万大关,达95103元,直逼六位数。

没错,在深圳,一块车牌已经相当于一辆普通车的价格了,再实际一点,一块车牌可以够得上香蜜湖的一平米豪宅。

这样看来,别以为来深圳你只是买不起房,其实你连车也买不起。买个房只需要钱,摇号还要看老天看你是否顺眼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

问:现在有什么渠道可以上粤B车牌?

答曰:买个公司就可以拿了,直接上个公司牌照。

现如今在深圳,家里几套房已经不足以炫富了,最新的炫富方式是拥有一块闪闪发光的粤B车牌

为什么大家这么执着于摇号?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答案:

近几年,几条市中心沿线的地铁每站几乎都是伴随着"哎嘿哟"挤上去的,严重一点的连等七趟都挤不上去,即使能勉强被人流挤上去,这感觉也足以让你想吐。

虽然摇车牌号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漫长之路,但相比每次出行还要拜托别人的尴尬,怎么都得硬着头皮摇下去。

在深圳这个满目都是人从众叕的地方,手机有了那块最有效的铁牌,才能感受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自在如风。

理都懂,问题是车牌号这么难摇,我总不能一直等下去吧,咋办?据总结,可行的办法有——

1.最直接的办法是计划高配改低配。直接腾出点钱买个号,毕竟什么时候中标谁也不能确定,也许三个月,也许三年。

2.换个新能源汽车,无需摇号直接上牌。(没有给新能源汽车打广告的意思)

3.先上个外地牌开着,等到摇到号再换过来。(目测周围已经有几个朋友率先换上了东莞和惠州牌照)

当然,对于我等穷人来说,还是老实坐地铁比较实际,毕竟,挤上四号线可比摇号简单的多。

这样想想,是不是觉得自己挺惨?没关系,最让人心痛的不是没摇到,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车牌号从你面前飘过你却无力挽回,这感觉就像鸡汤文里写的: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遇见最想照顾一生的人

这不,这两天的胖编B就隐隐有些自暴自弃的倾向,因为就在今天中午,我听见领导在喊:谁点的三份外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