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1月9日,距离2018年11月11日00:00还有不到48小时了

购物车准备好了吗?日用、食品、衣服、有用的,没那么有用但是便宜的都加进去了吗?淘宝购物津贴领了吗?双十一战队能量已经集完了吗?红包雨有秒杀吗?

……

等等,最重要的!

淘宝微博帮还花呗的抽奖微博,还有清空购物车的微博转发了吗?

嗯!做好了就等双十一00:00靠手速和网速了……

双十一轰轰烈烈的场景,让人仿佛有种回到北方家庭过冬时候,卖大白菜车开到居民楼下,大妈们拿着蛇皮袋,十斤、二十斤的抢,刚开始还挑,看大白菜越来越少,吆喝声越来越大,就不管不顾……

前两天我领导还幽怨地说,本来双十一没有想买的东西,但看轮番刷屏的广告就总觉得不点开淘宝逛逛,对不起双十一。

而我就很清醒了,面对满减、赠送、优惠券……这些复杂如奥数的规则,我这个只懂得算3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大脑已经宕机,还有我再看看我的银行账户余额,我也彻底对双十一死心。

网上把像我这种默默围观双十一的人称为“双十一编外人员”。

(*双十一编外人员:泛指那些什么规则都不懂,什么活动都没参与,也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每天看着周围人热热闹闹地为双十一做准备自己却默默旁观的人群.)

当然我心里还是很感谢某宝的,也正好因为他们这么事儿妈,提前一个月搞一些什么组队攒能量,拉人点赞……每天早上,我都会接到我的姐妹发微信给我要我给她战队集能量,而上一次这么频繁的微信互动,还是在去年双十一的时候……

终于到了今天战队攒能量的最后一天,姐妹说,这个月吃粥还是吃菜就看你了,让我发自内心的想问问马爸爸,这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

明明在今年的双十一启动会上,阿里方面声称:“今年的玩法会更简单!”

结果,去年只要定点摇一摇抢红包雨,今年抢现金红包还不容易,从10月底开始就预热,分好几轮活动,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红包活动,还没有到双十一,你就要提前一个月每天都要登陆淘宝,天天集能量,拉人点个赞,有认真在玩活动,组建了淘宝集赞微信群的,每天打了鸡血一样,群策群力,力争共同致富。

结果10月31号第一轮战队开奖,总共就十几块,还不够群里一人一块钱。

当然大家也没有时间气馁,因为下轮活动马上就来了,这热闹的样子,像极了过年。

其实以我多年来血拼双十一的经验,双十一往往都是套路满满的,像是有些商家弄了很多花里胡哨的满减、津贴、前多少名购买可以送价值多少的礼物以此来作为双十一活动的优惠,你必须要先凑够满减,然后再抢津贴,最后再拼手速,到付款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想买的东西再凑单满减的东西,你花的钱比非双十一时期还要多。

最尴尬的事情,是在双十一开始预售这段时间,你想买的东西双十一有优惠,但你又急用,你是买还是不买?

有的人攒着双十一血拼,先勤俭持家一个月,白粥配榨菜,结果双十一过后,还是依旧不看打开银行卡账单,怕看到晕厥过去。

(△每个月我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双十一最大的骗局。

它只告诉你怎么花,但是它却没有告诉你怎么还。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18岁到35岁的年轻一代,对信贷消费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宏利金融的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一代身背的债务,竟达到了他们月收入的18.5倍。在亚洲同龄人里也排在最高一档。

中国前几代人节俭的消费观,让中国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而新成长起来的一群年轻人,却让我们成为世界上负债最高的国度。

信用卡、花呗、借呗、个人信贷,你想花钱买东西有很多借钱的方式,等你花到爽了,他们再集体催你,“快还钱,快还钱,快还钱”、“我们不管你怎么还,你快还钱”……

这个社会只会教你如何去买买买,但永远都不会教你,信用卡刷爆了该怎么还。每当我看到电视里的借贷广告,我都想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别忽悠年轻人了,他们真的还不起。

双十一,理性消费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