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受到歐洲文化和審美的影響,中歐永雋創始人呂玲對古董珠寶情有獨鍾,每一件古董珠寶都代表着歷史和文化,歷經時代傳承依舊經典且散發着震撼人心的光芒。Elizabeth Taylor 和Coco Chanel、奧黛麗・赫本是呂玲鍾愛的三位珠寶收藏家,她們自信的氣質和自由的生活方式,精神上等契合和審美相似是呂玲喜歡她們的最重要原因。

LV LING

呂 玲

中歐永雋創始人、業餘畫家

呂玲的人生可以用豐盛來形容:曾在普華永道任職13 年之久的她,現在是中歐永雋的創始人,致力於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商業投資和文化交流合作,合作伙伴包括瑞士財富管理集團、俄羅斯頂級生活方式Insignia 集團、倫敦Four clover club 等。此外,她還是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康河計劃的高級顧問,以及一名業餘畫家。她的生活涵蓋了金融、教育、文化、藝術、美食、珠寶收藏、健康養生等領域,並且她總有能力將愛好做成自己的事業。

呂玲的生活,一半時間在歐洲,一半時間在北京。長期受到歐洲文化和審美的影響,她開始對古董和高定珠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會流連於各大拍賣行的珠寶展場,並親自拜訪高定珠寶家族,挑選自己青睞的珠寶藝術品。

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18 世紀意大利古董蛇形手鐲;40 年代古董戒指;60 年代英國家族定製仿40 年代卡地亞胸針;GLENN SPIRO 高級定製耳環

比如蛇形龍頭的珠寶形態是從公元前的古埃及就有的,雖然當時手工藝還比較粗糙,但整體的形狀就已經初具雛形。葉子、花朵、小鳥等形態也是從19 世紀到當代的設計中都會有的元素,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V&A 博物館,以及卡地亞品牌在做的展覽中,都可以看到類似的主題。呂玲說,珠寶是藝術品,是審美的表達,收藏則是感受美、享受美的過程。珠寶收藏應該首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投資價值只是收藏的附加價值。如果僅從投資角度考慮,大克拉的稀有彩鑽最爲適合。

呂玲對1800-1960 年代的古董珠寶情有獨鍾,維多利亞時代、愛德華時代、裝飾藝術、新藝術以至黃金年代,每個時代珠寶所選的寶石顏色、切割方式,以及設計的形狀都有各自的特點。而定製的方式還可以讓買主挑選自己喜歡的石頭,並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獨一無二的設計。這種承載着歷史意義的珠寶具有象徵性的典型輪廓,和建築等一切藝術形式相通,帶着那個時代的審美風格和趨勢信息。

動植物形態的珠寶設計尤其受到呂玲的青睞:蛇形的金色手環是她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古董店購入,蛇身採用純手工編織的方式,承載着悠久歷史的工藝傳承,並以紅寶石點綴蛇頭;還有閃耀的火烈鳥胸針,來源於法國的家族古董珠寶,與卡地亞博物館裏一款曾被溫莎公爵夫人收藏的珠寶相似,是家族工匠在60 年代按照那款珍寶定做的;另一款來自18 世紀的龍形戒指是她在倫敦蘇富比拍賣得來的,這種龍的元素來源於佛祖打坐的保護龍,此款戒指是爲當時的皇室定做的,在大英博物館能看到類似的款式。此外, 呂玲還收藏了五隻來自Elizabeth Taylor 的翡翠手鐲,是她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所得。這款中西合璧的手鐲採用翡翠鑲金,斷開的設計處理方式更顯其另類。

兩年前,世界著名設計師Jimmy Choo 和其義子Reggie Hung 共同創立的珠寶鞋品牌——紀娜梵吸引了呂玲的高度關注,他們將紅寶石、玉石、藍寶石、蛋白石等稀有珠寶嵌於鞋履表面,獨具匠心打造高級珠寶與奢華鞋履的獨特結合,這促使一直鍾情於歐洲文化的呂玲想要去探索華裔設計師的家族傳承。自此,呂玲開始發現中國文化歷史的無限之美,她還收藏了清代點翠耳環等幾款中國古董珠寶。此外,她還會特意去學習欣賞中國古代的字畫,希冀自己的審美能夠更加博大和包容。

監製:Cherie

攝影:劉佳悅

化妝:趙振凱 髮型:Elaine Wong

美編:Vicky

場地提供:畫間專業美髮沙龍

對於古董收藏

你有什麼話要說?

是否也有經典人物影響了你對

珠寶或者是某一件事物的審美?

分享給我們

爲1位讀者送去

超大容量化妝包

出行一包搞定

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