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車無輪馬無鞍炮無彈,鴻溝鏖兵;帥有才象有智士有勇,滎陽爭雄"。

上面這句老古話,是老祖宗對中國象棋最生動純樸的詮釋,棋如人生,棋局如戰局,自古象棋就被視爲沒有硝煙的戰爭,這項古老的競技遊戲,是我們傳統體育文化的瑰寶。

說起宋代,也許前一刻你還在爲宋人在對外戰爭上的喪權辱國而頓首痛惜,而下一秒又不得不陶醉到見證了宋代一派繁華的清明上河圖裏。宋代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爭議,讓人又愛又恨的朝代,因爲不完美而完美。雖然宋人打仗不爭氣,但相對和平穩定的環境也造就了其繁榮的經濟文化局面,在文弱風氣日趨加重的大環境裏,論起玩來,宋代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個個都不含糊。

宋代流行的娛樂項目比比皆是,要論高雅一點的,宋詞,宋代風俗畫在文人中倍受追捧和喜愛。要論大衆化的,那可就更加多種多樣了,除了最爲人所熟知的蹴鞠,宋代廣爲流行的還有勾欄裏鬥茶,茶肆裏說書,還有大衆化的歌舞,東京城裏的勾欄瓦舍中各種民間藝人穿梭其中,熱鬧極了。其中非常流行,而鮮爲後人瞭解的就是,其實宋人除了癡迷踢足球,對下象棋也有着獨特的熱愛。今天觀點君和大家聊一聊宋人下象棋的那些人和事。除了是“足球”發展的高光時刻,也是象棋成熟的黃金時代

說宋人和象棋的那些事之前,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中國象棋的歷史。因爲今天的象棋盤中間有着一道楚河漢界,於是很多人便想當然的認爲象棋產生於楚漢相爭時期,這其實是誤解。中國象棋起源很早,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戰國,宋玉在《楚辭•招魂》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述:“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之些”。又有《說苑》文記載道: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據此不難看出,當時已經出現“象棋“一詞,且這種遊戲已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開來。

象棋從它的雛形誕生後便受到了時人喜愛,到秦漢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還演變出了許多新玩法,象棋的規則也進一步完善。及至唐宋,尤其時宋代,象棋由貴族之間向大衆普及,並且以其簡單易懂的玩法迅速受得到了市井百姓的喜愛,由此中國象棋在宋代迎來了它高速發展的第二次高峯。

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後,康王趙構在應天繼位,出於“承天受命”,籠絡人心的考慮,自然少不了各種“祥瑞”的出現,但這次的形式頗爲獨特,因爲這次的祥瑞是以象棋爲載體出現的:

《揮麈後錄》有記載:“顯仁後未知上即位,嘗用象戲棋子裹以黃羅,書康王字帖於將上,焚香禱日:'今三十二子俱擲於局,若康王字入九宮者,必得天位。’ 擲其將子果入九官,他子皆不近,後以手加額喜甚”。

中興瑞應圖局部

上面這段記載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中興瑞應圖所畫的內容,康王趙構的棋子擲於棋盤九宮格中後,其它皇子的棋子便不得入,以此祥瑞印證趙構的真龍天子身份,確實很巧妙。而時人選擇象棋作爲祥瑞出現的載體,也恰恰從側面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民間廣受歡迎。

無獨有偶,考古學家曾在福建泉州灣出土的南宋沉船裏發現了在水底沉睡了數百年的象棋子,而且在多個船艙裏均有出現,這足以說明在宋代,象棋已經成爲人們消遣閒暇時間不二之選。

福建泉州南宋沉船裏的象棋

此外在許多宋代古墓羣中都曾發現過象棋的身影。

正是因爲象棋在宋代成爲了上至宮廷達官顯貴,下至市井平民之間流行的競技遊戲,它才迎來了自己繼秦漢之後的又一次大革新,和蹴鞠(即足球)一樣,在宋代迎來了自身發展黃金時代。楚河漢界,這盤棋,來看宋人怎麼玩

在開緊接着上一部分的內容我們聊到,泉州灣水底出土的南宋古沉船裏,後人發現了象棋的身影,更令我們感到驚奇的是,這些象棋棋子分爲紅黑兩種,看上去和今天的象棋並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宋人管象棋叫“象戲”而已。

在開封出土的一座宋代古墓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批銅質象棋子,經鑑定,這些象棋子爲北宋末年徽宗時期的文物。棋子由黃銅製成,呈圓形,分爲正反兩面,一面着漢字,一面繪有圖案。棋子兵種同其它宋代象棋子一樣,分爲將、士、象、車、馬、炮、卒等七種。

蘇州虎丘墓羣出土宋元象棋

這說明今天的象棋佈局在宋代就得到了基本定型,宋人流行的象棋通俗玩法和今天基本上是一樣的,使用“將、士、相、炮、馬、車、卒”三十二個棋子,棋盤上縱向有十路,橫向有九路,紅黑雙方對陣,以將死對方將帥定勝負。

當然,象棋能夠在宋廷的宮室民間如此風靡,肯定不止這一種玩法。

這不,在宋人所著的《事林廣記》中就已經有了關於象棋殘局的記載,裏面具體提到了三十個象棋殘局的名稱。據此,我們可以合理的想象,說不定在南宋臨安街頭已經出現了以擺象棋殘局爲生的老頭哩!更了不起的是,除了《事林廣記》,同時期也湧現了其它關於象棋理論的專門書籍,這也更加佐證了宋人對象棋的喜愛。

另外,在宋初象棋玩法仍然處於百花爭豔的時候,大史學家司馬光根據當時風靡的兩人對弈象棋,創造出了七人共弈的玩法——七國象戲。這種玩法下,整個棋盤上共有120子,七方分別代表戰國七雄,以不同棋子顏色相區別,即“秦白、楚赤、齊青、燕墨、韓丹、魏綠、趙紫”,七方各有17子,包括“將、偏、禪、行人、炮、弓、弩、刀、劍、騎”,最後以一枚黃色的居中,也就是周了。具體玩起來又牽扯到合縱和連橫,參賽人數並不嚴格,三至七人皆可以對弈。

現代四國軍棋圖

簡單的說,這種帶有很明顯軍事色彩的玩法,和今天的四國軍棋非常類似,但規則要比一般玩法複雜的多,而且對下棋的人素質要求很高,實戰中不容易操作,所以最終沒能流行起來。但宋人在下象棋上的腦洞大開真的讓人歎服!象棋也有業內佼佼者,宋朝的娛樂明星可不止高俅一個

說起宋代家喻戶曉的娛樂明星,足夠以他們爲題材出一本關於宋代八卦圈的娛樂雜誌了。除了有靠踢足球實現人生逆襲的高俅,一首豔詞迷倒萬千少女的柳三變,還有和皇帝糾纏不清的舞姬李師師。

高俅劇照

除了這些人,大家不知道的是,宋代象棋屆也誕生了不少明星。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催生出一撮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對於娛樂行業而言,明星就是一羣最引人注目的人。象棋發展到南宋,已經成爲家喻戶曉的羣衆娛樂項目了,在臨安城內的許多小商鋪和小地攤上都能隨處看到象棋的身影。

不僅僅是在民間,象棋在宮中也受到了追捧,在爲皇家提供弈棋服務的機構“棋待詔”裏,專門設置了象棋手的位置,據史書記載,棋待詔裏有許多象棋高手,諸如杜黃、徐彬、林茂、禮重、王安哥這些人都是“象棋國家隊”裏一時間炙手可熱的人物。

除了“男演員”,當時的象棋屆也有自己的“女明星”,據《太平清話》記載:“孝宗奉太皇壽,一時御前應制皆女流也。棋則沈姑姑爲一時之選”。也就是說當時有一位叫沈姑姑的女棋手憑藉其高超棋藝受到時人追捧。

另外,除了這些專業棋手之外,象棋作爲一項雅俗共賞的休閒遊戲,也湧現除了不少業餘高手。宋代婉約派大詞人李清照就是一名忠實的象棋迷,她在《打馬圖經》裏自述道:“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連李清照都對象棋喜愛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宋人對象棋的獨特喜愛之情可見一斑。

結束語:

宋代重文輕武的國策向來爲世人所詬病,這種背景下形成了宋朝守內虛外的局面,但也正是文弱風氣的日漸加深,才使得與之適應的文人士大夫把玩的一些雅戲得到極大發展。由此,既能鬥智鬥勇,又能彰顯翩翩君子之風的“象戲”得以在士人中流行,並且得利於宋代相對安穩的內部環境,象棋實現了由宮廷向民間的普及。

最終,象棋這項傳統競技遊戲在整個宋代煥發出了蓬勃生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