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天愁畢業晚上愁機票…18萬都擋不住留學生回家的路!)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們,春假結束後不用返回學校,從3月23日後開始上網課;

美國康奈爾大學強烈建議所有本科生、大部分研究生儘快返回自己的永久居住地,線上教學教育4月6日開始;

英國牛津大學建議英國本地本科生在復活節期間儘量回家,並表示會利用復活節假期準備轉向線上課程;

法國所有學校自週一(3月16日)開始停課;

德國各個大學都做出了決定推遲夏季開學時間的決定;

西班牙馬德里市內及周邊地區關閉學校,大學從3月11日開始停課兩週;

意大利全國大學已關閉……

國際疫情蔓延,四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留學生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1月底至2月,國內疫情嚴峻時,他們要考慮是外國限制入境,他們怎麼回到學校正常學習。現在國內情況好轉,國際狀況卻越來越危急,在國外的他們何去何從?

就算這個書不念了,我也要讓她回國,回到我們身邊,我們才能放心。”一位媽媽道出了很多留學生父母的心聲。可是回國之路也並不容易,全球疫情升級的大背景下,許多海外華人歸心似箭,機票一票難求。

此前海航旗下的金鹿公務航空推出從倫敦經日內瓦飛上海的包機航線,宣傳海報顯示這趟航班共40個座位,每個座位售價18萬起。目前這趟計劃於3月18日出行的航班預訂人數已超員。

準備夏季或秋季入學的一批留學生內心同樣焦灼,他們的求學之路又將有什麼變數?

當散佈四海的中國留學生與“全球旅行”的疫情正面相撞,學生、學校、留學服務機構、甚至目的地國家的經濟收入……留學產業的多個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動。

倫敦飛北京機票1萬多

不少牛津大學同學還是選擇回國

3月13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就新冠肺炎疫情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的專訪。白巖松問:“假如未來有很多國人想要回到國內的話,使館態度是什麼樣的?是否會提供相關的幫助?”崔天凱大使表示:“根據很多專業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還是要儘量減少大規模的聚集和長途旅行,因爲長途旅行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我們希望在這兒的僑胞、留學生要仔細權衡利弊,儘量規避風險。”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我到底要不要回國啊啊啊啊??大家給點意見吧。”3月9日,劉薇所在的紐約大學通知,從3月11日起,線下課程轉爲網上上課。相較之前,美國對疫情的社會情緒也明顯緊張了起來。劉薇很猶豫,既然是上網課了,那到底要不要回國。

海外疫情發到到目前階段,要不要回國成爲了很多留學生關注的焦點,對此張文宏表示當下做好個人的防護、讓自己不生病是最好的辦法。

1月27日,回國過完春節的劉薇返校開學,劉薇的時間點還算湊巧,返校順利。

三天後的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佈: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1月31日,美國宣佈限制入境行政令,該行政令規定:除綠卡持有者和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外,在最近14日內到過中國的非美國公民在2月2日美東時間下午5點之後都將被拒絕入境美國。

彼時已經在美國正常上學的留學生,幾乎一切平順。2月,美國的高中、大學正常上課。

到了3月,情況開始緊張起來。3月10日,全美已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破千。“想買口罩已經很難了,這周開始(3月9日),我在網上買菜也需要搶購了。”劉薇說。

很多中國家長看來,如果美國疫情5月、6月還不能得到控制,會申請延期9月的大學入學,圖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些頂尖學校的夏季學校調整了計劃。“頂尖大學、中學的‘夏校’不好申請,很多高中生把夏校看成是增加申請籌碼的方式,夏校也會正式上課、修學分,對之後申請本科有加分的作用。”留學機構工作人員馬章華介紹道,“比如我今年有個學生申請到了一個很好中學的夏校,但因爲在麻省,不知道能不能去,學校說5月1日前可以免費取消。”

雖然夏季學校要到7月纔開學,但在很多中國家長看來,畢竟安全第一,如果美國的疫情5月、6月還不能得到控制,可能不僅會調整夏季學校的計劃,甚至會申請延期9月的大學入學。

2016年幾位中國留學生參加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圖片來源:新華社

以康奈爾大學爲例,此次申請夏季學校退款的學生有多少?有多少中國學生被錄取了?每經記者郵件詢問了康奈爾大學,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覆。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17日晚7點,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331例,死亡105例。而紐約州成爲全美最多確診的州。

猶豫再三,身在紐約的劉薇決定還是不回國了,考慮到來回折騰風險也大,不如安心宅在住處上網課。

相比之下,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更爲恐慌。牛津大學博三的韓飛表示,原本計劃1月30日飛回英國繼續學業的她因航班取消未能按時成行,“現在我英國的同學都勸我不要回去了,因爲他們都覺得現在中國更安全。

“已經有幾個同學回來了,還有買了票準備回來的。”儘管現在倫敦飛北京機票高達1萬多元,韓飛表示仍有不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同學選擇回國。

英國牛津大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曼切斯特城市大學、拉夫堡大學、杜倫大學等英國高校宣佈正在計劃或已經關閉教室,開闢網上課堂。

國際疫情未爆發前 曲線回澳

泰國前往澳洲人數較去年同期暴增237倍

縱觀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受此次疫情波及最大的是需要去澳大利亞讀書的中國留學生。2月恰逢澳洲開學季,雖然有的大學已一再推遲開學時間,如昆士蘭大學的開學時間甚至推遲到3月24日。但從2月1日起,澳大利亞對中國開啓了入境限制,大批留學生需要面臨回不去學校的問題。

澳大利亞內政事務部的數據顯示,從2月中旬開始已經有31196名中國留學生通過第三國入境澳大利亞,圖爲悉尼歌劇院。圖片來源:攝圖網

泰國、馬來西亞等成爲熱門“回澳”中轉地。按照目前的政策,在這些國家待滿14天,可以繞過禁令進入澳大利亞。截至3月17日18時許,#曲線回澳#的話題在新浪微博上已引發990.7萬的閱讀。

“在停留曼谷的14天裏,逛個街就會遇到一大票澳洲留學生。”在堪培拉讀大三的鄭同學告訴記者,本次輾轉泰國回澳洲,機票、住宿、餐飲等費用一共花費了1.6萬餘元。“雖然有點折騰,但是我覺得很值得,馬上就要畢業了,不想因爲疫情休學,遲拿畢業證會影響我後續的研究生計劃。”

據出行網站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內,16-24歲的學生羣體經第三國中轉前往澳大利亞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97%,其中,由泰國前往澳洲的人數較去年同期暴增237倍。

據悉尼先驅早報3月12日報道,來自澳大利亞內政事務部的數據顯示,從2月中旬開始已經有31196名中國留學生通過第三國入境澳洲,他們以每天約1000人的速度抵達。

國際疫情蔓延致數萬中國留學生未返澳 

有學生半年房租損失3萬

隨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原本被很多留學生視爲最佳中轉站的泰國,也在3月11日發佈了取消包括中國在內18個國家的落地簽證資格,同時取消了另外三個國家或地區的免簽入境資格。

而澳大利亞媒體2月8日報道稱,在澳洲有18.9萬名中國留學生,他們中有10.6萬人無法返回澳洲。

結合上述兩篇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來看,即便有“曲線回澳”的學生,但截至3月12日仍有約7.5萬名中國留學生未能返回澳洲。據每經記者瞭解,接下來的2、3周,澳洲各大延遲開學的高校均會陸續開課,回不去的學生必須提前向校方提出“休學”,否則一旦開學,學費是無法退還的。

“一開始大家可能都還會選擇第三國曲線回澳,但現在澳大利亞也爆發了疫情,很多學生又變成直接回國了。”身在澳大利亞做簽證服務的Amy說,其朋友圈的推文也從教大家如何避免從第三國中轉失敗到教澳洲留學生如何自行申請GAP(即休學)。

“現在通過第三國曲線回澳的可能沒有多少人了,選擇在國內待着的可能越來越多。”Amy預測。

儘管很多澳大利亞高校也推出了線上網課,但這一選項被多數留學生認爲不值得,“大部分的學生不願意上網課,網課環境沒那麼好,學生會怕掛科,並且一門課普遍要四五千澳幣的。”Amy指出。

而休學相當於延期畢業,時間和金錢上也得做出犧牲。

很多澳大利亞高校推出了網課,但多數留學生認爲不值得,圖爲悉尼海岸。圖片來源:攝圖網

就讀於悉尼科技大學的毛毛同學,1月回國,目前也選擇了休學。“感覺(房租)壓力很大,房租是按周交的,算下來一個月要5000元人民幣。”毛毛向每經記者苦笑,澳洲不能臨時退房,之前都簽了合同的。“我和室友剛聯繫了租房中介,希望他能幫忙跟房東講講,看能否降點租金。”“我大概7月份纔會回悉尼,這當中依舊需要支付3萬元的房租。”

不過,面對疫情,毛毛同學的母親則向每經記者表示,“遲半年畢業不要緊,孩子的安全最重要。考慮到疫情也蔓延到了澳洲,我們覺得有必要休學。”

無論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被疫情打亂規劃的留學生都有着自己的無奈和擔心。“在澳洲的,擔心自己惹病,在國內的擔心自己簽證下不來,然後又怕網課跟不上,每個人都擔心,只是點不一樣。”Amy說。

2018-2019財年,國際學生爲澳貢獻376億澳元

中國留學生佔比最多

對於以澳大利亞爲首的高校來說,疫情所導致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選擇休學也讓他們感到擔憂。

一些學校爲了讓中國留學生迴歸而採取了“打錢”補助的措施。其中,墨爾本大學2月25日便在官方微信上表示,正在爲受冠狀病毒(COVID-19)和相關旅行限制影響的學生提供一項支持計劃,其中包括最高7500澳元的補助金支持,以彌補學生航班取消的損失、住宿和隔離等產生的費用。此外,阿德萊德大學也表示,會爲每名學生提供最高2000澳元的航空補貼。

但這些舉措曾被質疑在爲支持中國留學生用在第三國隔離14天的方法,繞過旅行禁令返回澳洲上學。

澳大利亞一些學校爲了讓中國留學生迴歸而採取了“打錢”補助的措施。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此,澳大利亞教育部部長Dan Tehan在一份聲明中說:“政府從未鼓勵中國大陸的學生先去第三國待14天,因爲這些第三國也可能有旅行限制。然而,澳大利亞目前的旅行限制無法阻止他們這麼做。”

教育是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之一。據CNN報道,2018-2019財年,國際學生總計爲澳大利亞貢獻了376億澳元(250億美元)。其中,中國留學生是澳大利亞佔比最多的國際留學生。

澳大利亞政府發佈的一份《2019年國際留學生數據報告》(2019 International student data summary)顯示,2019年有超過26萬名中國人來澳求學,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所有留學生中的佔比爲27.3%。

製圖:帥靈茜

據《金融時報》報道,如中國留學生缺席本學期的課程,將直接造成澳經濟60億到80億澳元的損失。

“其實不止是澳洲,我覺得全世界都依賴中國留學生,大家都不想放棄這一杯羹,因爲每年幾十萬的留學生,一個人一年要交的學費就是20多萬元。如果都不能出去了,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在內的國家經濟,都會帶來打擊。”鄭州一家留學工作室的Rose認爲。

身處澳大利亞的Amy對此已經有所感知,“先不說我們公司,我也認識別的同行,看他們的公司確實是受疫情很大影響。”往年這個時候是澳大利亞研究生的申請季,但Amy感覺從大環境來說申請量會減少,“因爲疫情問題,就算學校發了錄取給你,簽證不下也沒有用”。

留學機構

語言培訓業務影響或達70%左右

疫情不僅困擾着中國留學生,還讓中國留學機構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

據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近期對近百家留學機構調研顯示,73%的機構表示學生諮詢人數較往年下降,且有65.2%的機構預計2020年的中國留學生總數會下降,疫情對留學行業的影響可見一斑。

製圖:帥靈茜

對於正在備考,準備於今、明兩年衝擊海外高校的學生來講,這次突發疫情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最大的變化就是一個字‘亂’,主要是因爲2、3、4月份我們的託福、雅思考試被取消了。”新東方國外考試推廣管理中心總經理劉爍煬在3月6日的線上直播中一針見血的指出,考生的複習節奏完全被打亂了。

對此,奇點留學創始人郭凱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亦表示。“(託福、雅思)考試無法進行,將影響學生的後續安排。雖然受疫情衝擊,不少海外高校同意延期收學生的語言類考試成績,但對學生而言,刷分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算了一下,2月和3月保守估計至少會影響10萬考生,大概裏面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考生選擇了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雅思考試。”劉爍煬在上述直播中透露。

“目前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已經公佈了3月份開放機考。”劉爍煬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替代性的考試,比如Duolingo考試可以替代雅思和託福成績。

在馬華章看來,對今年9月入學的這批留學生,大部分已完成了申請,語言成績問題不大,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簽證形勢尚不明朗。“現在成都的學生簽證顯示最早可預約的是6月初。關鍵是,北京學生簽證預約的時間,顯示最早的都是11月底,北京那麼多學生出國……好在現在還不限制領區,他們可以去其它領事館辦理。”

留學生們愁,留學機構的壓力也陡增。

疫情不僅困擾中國留學生,還讓中國留學機構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考。圖片來源:攝圖網

Rose告訴每經記者,他們的業務分語言培訓和留學服務兩塊,“留學業務可能要受30%-40%的影響,語言培訓業務的影響要達到70%左右,原本去年訂的今年的增長計劃,現在就完全不適用了。”

關於國內留學生的申請數量,Rose的直觀感受是明顯減少。“如果海外疫情繼續蔓延,我覺得三四月都會冷淡。這基本上是我從業以來見過最低谷的情況了,壞得超乎想象。”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Rose接到的諮詢一半是問出關於出去留學的,一半都是在問關於回國的問題。“其實我們的壓力很大,每天都接收到家長的焦慮。”

總體來講,疫情對中國留學行業造成的影響是供求關係上的。

“從提供留學的‘供給’方來講,影響蠻大的。大部分公司的招生模式、運營模式都需要在線下安排。即便當下各類線上炒得很熱鬧,但我認爲對教育行業來講,是個虛假繁榮。此次疫情讓很多機構,從學生現場培訓、招生活動安排,到辦公場地的租賃,甚至連巡展、遊學等板塊都受到猛烈衝擊,直接影響到公司收入,阻斷了現金流。”郭凱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另一方對於學生這類“需求”方而言,疫情致使語言考試暫停,影響學生的出國安排,“會減弱學生出國留學的可能性,當中最大的挑戰是,原本把留學當做第一選擇的學生,可能會將其作爲第二選擇。”

留學生增長人數放緩

留學行業下沉

放下焦慮,坦然面對,是業內人士對疫情下中國留學生們的建議。

“有很多同學可能真的要延期一個學期或者一年,但事已至此,只能即來之則安之。”在直播中,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認爲,大環境逼着大家放慢腳步,在這段時間內,“我們要自己把控方向,向前、向上的軌跡不要停下來,這段時間你的人生還是往前走的”。

“留學是個長期的規劃,總體趨勢不會改變。”郭凱亦向每經記者表示,疫情或許並不都是危險,當中也存在某些機遇。“回不了澳洲,選擇休學的同學,和麪對美國停課的同學,要靜下心來思考怎樣度過這個超長假期,一定要堅持學習,做好防護工作。回不去、停課都是暫時性的,要懂得留學的終極目的和意義,是給人生更多機會。

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數據顯示,64.06%的機構認爲,中國學生並不會因爲疫情而改變留學計劃。

製圖:帥靈茜

陪伴中國留學行業走過20年的郭凱,諳熟行業中的每一個細微變化。他告訴每經記者,“現在想去國外求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值得欣喜的是,大家的盲目性、功利性等行爲減少了。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從過去的盲目跟風逐漸走向成熟冷靜,他們認識到,不能因爲考不上國內高校就轉戰海外,花錢鍍金買學位是沒有意義的。”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郭凱曾伴隨兩家中國留學機構成功上市。談及行業未來,他表示,依舊看好市場前景。“過去十年裏,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的是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這當中已有不少家長開始從幼兒園階段就籌備孩子的出國計劃。我認爲往後十年,留學生會在二、三、四線城市繼續普及和擴大。

不過,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長幅度自2018年起呈放緩趨勢。教育部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66.21萬人,同比上年增長了8.83%。

製圖:帥靈茜

留學生增長人數的放緩,則暗示了行業機構將面臨加速洗牌。“我相信很多單靠出賣信息的留學機構肯定生存不下去,通過招生、運營模式賺快錢的公司會被市場無情淘汰。”郭凱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馬華章、劉薇、韓飛、Amy、Rose爲化名)

記者手記 | 無論身在何方,都應保持向學之心

身在校園裏的學子,可能想象不到畢業後很多年的人,對能靜下心來學習的渴望。我們自己做學生時又何嘗不是這樣,那時候的學習,也許只是爲了拿到一張文憑、一份學歷,一個結果。

工作以後才發現,學習不是結果,是一種過程、一種滋養,是讓人目光明亮、終身相伴的好習慣。

記得企業經營管理學者陳春花曾說,最讓她感到擔憂的,是很多年輕人覺得在家焦慮慌張、無所事事、上網課也聽不進去。這明明是一段靜心學習、梳理自己的時光。

對於現在的留學生,無論是停課還是上網課,是留在當地宅着不敢出門還是已經踏上了回國的旅程,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家仍然可以繼續學習。至於留學們會不會因爲疫情推遲畢業時間,回過頭來看都只是一個小小的水花,畢竟人生的路還很長,只要一直保持向學之心,過程與結果,都不會太差。

視覺:帥靈茜

排版:杜毅 楊詩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