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的恐慌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8日早盤大幅低開,午間跌幅擴大並再度觸發熔斷機制。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凱文·哈西特更是大膽猜測,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4月份美國可能損失高達100萬個就業崗位。

3月1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8日早盤大幅低開,午間跌幅擴大並再度觸發熔斷機制。新華社發(郭克攝)

華爾街,見證本月第四次熔斷!

由於新冠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的恐慌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8日早盤大幅低開,午間跌幅擴大並再度觸發熔斷機制。

當日午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分別暴跌7.82%和7.01%,觸發熔斷機制,市場暫停交易15分鐘。

3月1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8日早盤大幅低開,午間跌幅擴大並再度觸發熔斷機制。新華社發(郭克攝)

截至市場熔斷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下跌1660.63點、177.29點和462.37點,跌幅分別爲7.82%、7.01%和6.3%。

板塊方面,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全線下跌。其中,能源板塊、工業板塊和金融板塊分別以12.19%、10.93%和9.56%的跌幅領跌,必需消費品板塊跌幅最小,爲4.11%。

3月1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8日早盤大幅低開,午間跌幅擴大並再度觸發熔斷機制。新華社發(郭克攝)

這是紐約股市在本月的第四次熔斷,也是1988年設立熔斷機制以來的第五次熔斷。

美國經濟離衰退懸崖有多遠?

短時間內美國股市接連暴跌,多次熔斷。向來力挺美國經濟的特朗普不得不低頭,承認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他在16日白宮記者會上,表情凝重,稱新冠肺炎疫情爲美國“隱形的敵人”,可能會持續到七八月甚至更晚。

疫情來襲,股市崩盤。美國經濟,已經被推到了懸崖邊?

這是3月16日拍攝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電子顯示屏。新華社/路透

宵禁令下,商業停擺

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宣讀了公衆應對疫情的新指南,建議公衆儘可能在家辦公或學習;避免10人以上聚會;避免到酒吧、餐廳或美食廣場就餐;避免隨意出行、購物和進行社交活動等。

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更嚴格舉措。例如,新澤西州、紐約州和康涅狄格州宣佈在晚八點至早五點之間宵禁;舊金山市要求居民留在家中,除非確有必要,不要出門。

首都華盛頓、洛杉磯等其他城市宣佈關閉所有酒吧、夜總會、電影院、體育場館等公共娛樂設施,要求餐館只提供外賣服務。

美國各大體育聯賽也宣佈暫停賽事,避免人羣聚集。

受這些政策影響,華盛頓街上冷清了許多。儘管一年一度櫻花盛開季節臨近,櫻花節的慶祝活動也都已延期或取消。

受疫情影響,餐館預訂和上座率大幅減少、影院票房收入大幅下滑、小企業主爲生計艱難掙扎的故事頻頻見諸報端。

3月15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麥當勞餐廳的一部分餐區被禁用以響應州政府降低就餐密度的要求。新華社發(郭克攝)

美政府難挽狂瀾

不斷蔓延的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

最新調查顯示,3月份紐約州製造業活動已經下滑,總體經營狀況指數降至2009年以來新低。經濟學家伊恩·謝潑德森對此點評,“製造業重回衰退”。

爲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特朗普日前宣佈釋放500億美元資金,幫助各州和地方政府應對疫情。

美聯儲自本月以來連續兩次緊急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並出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政策,重啓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採用的非常規政策工具。

然而由於擔心這些措施遠遠不夠,投資者並不“買賬”。

在這種擔心驅動下,紐約股市16日開盤後即暴跌,一週以來第三次觸發熔斷機制,收盤時三大股指均暴跌超過11%,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下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3月17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新華社發(郭克攝)

美國離衰退有多遠?

跟美國專家聊經濟,他們態度不一。

按最樂觀的預期,美國經濟或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觸底反彈。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巴里·博斯沃思認爲,美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深度萎縮後、第三季度出現V型反彈。

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薩姆·布拉德則認爲美國經濟將在第二、第三季度出現深度但短暫的衰退,到今年底之前緩慢復甦。

也有相對悲觀的觀點認爲,美國經濟衰退,甚至由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

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德斯蒙德·拉赫曼指出,疫情可能會引發全球股票和信貸市場泡沫破滅,進而造成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衰退。

包括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加里·科恩和前美聯儲副主席艾倫·布林德在內的知名專家認爲,美國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

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凱文·哈西特更是大膽猜測,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4月份美國可能損失高達100萬個就業崗位。

來源:新華社

記者:劉亞南 潘麗君高攀 許緣 熊茂伶

監製:孫愛東

責編:張初

校對:張婉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