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語電影的翹楚,就不能並說到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了吧。這部電影不僅在1993年成爲首部獲得金棕櫚大獎,還是首部同時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在2005年,它又被美國《時代週刊》選入“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成績斐然。

作爲這部經典電影的導演,陳凱歌帶着它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和現場的師生們回顧起當時拍攝這部電影的起因、創作、和選角的過程,其中還包括了他與演員、主創們的一些幕後小故事。

陳凱歌先是說起了拍攝《霸王別姬》的起因,是由曾獲得金馬影后,後來做了女製片人的徐楓發起的。對於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徐楓應該是個很陌生的名字,她早年和臺灣著名導演胡金銓拍攝了很多景點贏點,還去過戛納電影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俠女》。

陳凱歌和徐楓的第一次接觸,發生在1998年。當時他正好帶着電影《孩子王》參加比賽,徐楓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就把《霸王別姬》的書給了陳凱歌,並希望由他來拍成電影。可惜當時陳凱歌並沒有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先專心拍了別的片子。

但徐楓還是等了陳凱歌兩年,並在他帶着電影《邊走邊唱》參加戛納的時候,又找到了陳凱歌,這才讓陳凱歌確定了要拍這部電影的事情。所以陳凱歌在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也直言徐楓纔是這部電影的第一位功臣。

除了徐楓之外,陳凱歌還說,這部電影的第二個大功臣是原小說的作者李碧華女士。李碧華才高八斗,創作了《胭脂扣》和《青蛇》等影響深遠的小說,而她的敘述方式深得陳凱歌的認同,因此兩人開拍之前,就達成了很好的共識,爲電影打下基礎。

在電影初稿還沒有完成的時候,陳凱歌只能和作爲主演的張國榮口述這個故事。於是當時兩人約在了香港的某個酒店見面,陳凱歌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的安靜、斯文”,還有“他煙吸得很多,而且手指一直顫抖哆嗦”。

雖然當時城開個還完全不瞭解張國榮這個人,但張國榮在聽完故事之後的一句話,讓他打消了疑慮,而且還感到汗毛直立的瞬間。當時張國榮站了起來,與陳凱歌握着手說:“謝謝你給我講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陳凱歌后來感嘆說,“這樣的經驗只有這一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