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走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也是最不願意聽到的壞消息。近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環山小學,有兩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小富和小彬,上演了一場真人版的“荒野求生大作戰”。

某天放學後,本應該乖乖回家的小富和小彬偷偷密謀了一個計劃,他們倆相約去野外釣魚,粗心的家長以爲孩子去同學家裏玩,並沒有太過在意,直到週一孩子們還沒有去學校上學,這才引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注意,於是趕緊報警尋找兩個孩子。

警察和家長到處張貼尋人啓事,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仍然不見兩個孩子的蹤影,經過多方詢問,終於從學校附近小賣部的老闆那裏得到消息,他表示曾看到倆孩子從這裏買了東西之後離開。

警察順着這個線索繼續追尋,當調查到附近的龍潭村時,有村民表示看到兩名少年在附近偷柚子,並看到兩個孩子朝山裏走去,模樣與照片上的孩子十分相像。

沿着線索軌跡,孩子的家長和警察們兵分三路開始尋找,後來終於在山上一座寺廟的崖坡下找到了蜷縮成一團的兩個孩子,此時他們已經凍得瑟瑟發抖。

這時距離孩子們走失已經有5天5夜,孩子們表示,原本只是瞞着家裏人去釣魚,但因爲中途迷路,魚沒有釣到,家也找不到了。在這5天裏,兩個孩子靠着採摘水果和烤紅薯充飢,路過寺廟的時候還會去偷寺廟裏的貢品來喫,夜裏就睡在石頭上,或者用樹枝搭建簡易的帳篷避寒。

好在警察和家長及時找到了他們,兩個孩子並沒有受到太大傷害,不然天氣越來越冷,再繼續幾天,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有網友看到後調侃:這絕對是真實上演了一場荒野求生,並且成功通過了測試,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簡直滿分,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不能獨立生活了。

說到獨立生存能力,真想給這兩個孩子點贊,不過這種生存能力並不常用。對小朋友來說,他們只需要一些基礎生活能力就夠了。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呢?

1.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差不多4、5歲之後就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最開始可以是收拾玩具、擺放碗筷,年紀大些可以幫忙打掃家庭衛生,採購生活用品,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隻會幫倒忙,要知道生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進步習得技能的。

2.假期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非常重要,可以提前讓孩子適應社會,學習人際相處,有條件的話可以幫孩子報個夏令營,沒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孩子打一些零工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設計個假期實踐活動。

3.讓孩子參與到部分家庭決策中來

其實獨立生活並不僅僅指自己做家務,也包含能自己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做判斷,做決策,這些能力同樣需要從小培養,這樣等他以後上大學時就更能適應一個人的生活了,所以平時就要多多給與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