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早的纸币,就出现在宋朝,当时叫交子、会子;我们现在常说的城市化,宋朝已经浮现出了苗头,南宋时期,江苏的镇江、真州(真州就是现在的仪征县),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了四比六;福建的汀州,在南宋初期,城市人口仅占3.52%,等到末年,则占到32.74%,超过了三成。这个比例,搁在今天,也是相当惊人,如果按户籍计算,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只有39.9%。

交子

宋朝经济的发达,也体现在贸易方面,就拿宋代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来说,虽然宋代中日之间没有唐朝那样国家使节级别的官方往来,但是贸易和文化方面的交往非常密切,特别是宋朝发行的铜钱,在日本广为应用。在中国南宋时期,正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末期,也处在一个转型期,当时日本的权臣、未来武士政治的主要开创者平清盛,就是凭借跟南宋的贸易,集聚了大量的财富,在他那个时代,中国的货币通行于日本,以至于日本历史上把这一段称为“中国钱的时代”。

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也让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丰富,宋代的地理书籍上,不光对周边国家,甚至对欧洲的一些地理风俗,都有记载。而且,航海也催生了新的神祇,比如今天中国东南地区广泛信仰的“妈祖”,就是在宋代被敕封,进入中国神话系统的。

再说宋朝的技术,对当时与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项,是印刷术。印刷术的发达,首先是激发了思想的普及。可以说“没有木版印刷就没有朱子学”;印刷术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和副作用,比如导致文字的规范化,我们现在打字,使用的宋体字,就是源自于宋朝。副作用呢,引用苏轼《李君山房记》里的一段话:“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在苏东坡看来,印刷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读书人以抄书为主,抄书有助于读书,普及之后,得到一本书,容易多了,只是这么一来,大家都不读书了。这纯粹属于吐槽,逻辑上不大站得住脚。

说到技术,说些八卦。比如关于烹饪。今天我们使用的烹饪用语,大都出自宋朝。宋朝人发明了用豆子和谷物做成的调味品“酱”,如川菜常用的豆瓣酱;面条这个说法,也是宋朝的发明,以前叫什么呢:汤饼。与此相应,凉拌面,宋朝人最早这么吃。最关键的一点,宋朝人改良了食用油的加热方法,给中餐增加了炒和炸这两大烹调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