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出學習,省內外名師得知羅雲霞是鄉村教師,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一直通過網絡,遠程指導羅雲霞的業務。除了幫助鄉親們銷售蘋果,魏乾還特別熱心地成爲大家學習網絡知識的“指導員”。

01

1992年出生的志願者張雷: 給醫護人員的子女講課

“我能用我的專業爲‘抗疫’做些什麼?”大年初二,看到我市第一批赴武漢醫療救援隊出發的新聞後,在寶雞一中擔任初三英語教師的張雷,腦海中就有了這個思考。“我不是醫務人員,不能上一線。但我很多朋友都在從事志願服務,他們觸動了我。”

2月16日,張雷看到共青團寶雞市委發佈了一條志願服務招募活動信息,其中需要30位老師,爲奔赴武漢醫護人員的子女義務講課,張雷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爲母親是醫護人員,父親是退伍老兵,我自己也是人民教師,全家都是黨員。在特殊時期,如果每個人都能立足崗位,就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戰勝的。如果能爲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做一點事情,讓醫護人員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中去,也算我的一點心意。”張雷說。

通過遴選後,張雷順利地成爲一名志願者,負責爲幾位醫護人員子女進行英語輔導。2月16日晚,張雷第一時間與結對子學生和家長取得了聯繫,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個人需求,連夜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從2月17日開始,張雷和結對學生每天利用微信視頻和釘釘直播,進行網絡輔導。

“因爲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幾名學生,所以剛開始還是跟學生溝通,拉近心理距離爲主。然後從學習方法入手,以課本爲素材,從音標、單詞、對話、篇章學習,不追求進度,只追求效果,鞏固學校所學知識。”雖然張雷初三年級的在線教學工作壓力大,而且作爲班主任,他需要處理很多繁雜的事情,但他仍舊不斷修正學習計劃,堅持完成結對輔導工作。

“我跟學生家長說好了,結對輔導不能只停留在疫情期間,這幾名學生的輔導我會一直進行下去。正如我們青年志願者那句口號所言:立足崗位,守土盡責,志願服務,青年有我。”張雷說。

02

1994年出生的職業農民魏乾:青春如蘋果一般甜美

今年26歲的魏乾是在鳳翔縣城長大的,卻從小就對鄉村裏的人和事有着一份深深的情感。如今,他更是從城市來到鄉村,在鄉村幹起了“甜美”事業——成爲一名職業農民,幫着鄉親們銷售蘋果,讓大家的日子一起甜美起來。

2016年魏乾大學畢業後,便回鄉創業。他在學校學的是數字媒體應用專業,學以致用,他開辦起的公司就是利用網絡進行蘋果銷售。他還辦起有實體的淘寶店,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把鳳翔縣田家莊鎮齊村以及周邊鄉村品質好的蘋果賣出去。

“我們是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運作的,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訂單農業’,讓鄉親們種出來的蘋果不愁銷售的問題。”魏乾說。

有一戶人與魏乾合作,老兩口原本是貧困戶,種了2畝蘋果地,他們辛勤作務,收入比較可觀,直接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19年純收入達到13000元。

除了幫助鄉親們銷售蘋果,魏乾還特別熱心地成爲大家學習網絡知識的“指導員”。如何在微信朋友圈裏展示自己的蘋果?如何拍攝展示蘋果豐收的抖音小視頻?……鄉親們來問這些問題時,魏乾都耐心地演示、解答。

“有的鄉親會把同一個問題問六七遍,因爲他們對智能手機操作不太瞭解,每一次來問我都會耐心解答。”魏乾笑着說。

除了諮詢有關蘋果的問題外,還有不少鄉親會問“題外”的問題,比如,怎麼在淘寶上買喜歡的衣服、如何在網上挑選日用雜品等,魏乾依然會耐心解答,熱情地做好這些“附加題”。正因如此,鄉親們都稱呼他“乾娃”。

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同時,魏乾自己的公司2019年的營業額也超過了一百萬元,實現了共贏!

“鳳翔縣是蘋果大縣。如果能把蘋果網絡銷售份額做大,不僅能幫助農民銷售果子,賣個好價錢,我自己從中也可以得到發展,這個‘蛋糕’是很大的!”魏乾算着其中的經濟賬,信心滿滿地說。

03

1993年出生的鄉村教師羅雲霞:我的高處在鄉村

常言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高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有人說是豐厚的工資待遇。千陽縣冉家溝村元明寺小學教師羅雲霞卻說:“我的‘高處’在鄉村。”

1993年6月,羅雲霞出生在寶雞縣(今陳倉區)西部偏遠山區——香泉鎮三泉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羅雲霞深知教育對於農村孩子的重要性。於是,2017年6月,從渭南師範學院畢業的她,毅然選擇了鄉村教師的職業。

2017年8月28日,羅雲霞通過考試,成了元明寺小學的一位教師。“你是唯一的專業英語老師,是咱們的‘寶’。”“我知道好喫的包子店、火鍋店,以後帶你去。”“我有電動車,我可以載你。”……初進校門,同事們的熱情讓羅雲霞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羅雲霞興奮地說:“這裏所有老師都高看我一眼,沒有拿我當外人、新人,我們當時才認識三天,但感覺已經認識了好多年那般熟悉、溫暖。”

不過,更讓羅雲霞覺得被高看一眼的還是領導和同事對她委以重任,以及業界同行的關心、呵護。羅雲霞雖是新入職教師,但領導和同事聽完她的課之後,直接將三年級語文、四年級英語等教學重擔交給了她。而且,全校十多名教師給了羅雲霞一個“特權”——可以隨意聽任何一個老師的課。此外,鄉村教師近年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有諸多外出學習的機會。

外出學習,省內外名師得知羅雲霞是鄉村教師,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一直通過網絡,遠程指導羅雲霞的業務。於是,在一邊教學實踐,一邊接受同事手把手指導、聆聽名師課程的過程中,羅雲霞的教學水平直線上升。這不,不到三年時間,她不僅成了學生和學生家長青睞的教師,成了能帶各個學科的教學多面手,更在千陽縣英語教學能手大賽中嶄露頭角,榮獲縣級教學能手稱號。

就是這樣,令所有人“高看”一眼的羅雲霞,在鄉村找到了盡情展露才華的“高處”。你瞧,課堂上,有時她會帶着學生演繹情景劇,用情景式教學帶着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有時她會帶着學生進行英語說唱,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

04

1993年出生的農技人員牛雨佳:用知識助力貧困戶脫貧

牛雨佳,1993年2月出生,土生土長的眉縣人。2015年6月,牛雨佳作爲碩士研究生,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畢業。畢業後,她便來到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成了一名基層農技人員。

當初,她也考慮過去大城市選擇一個專業不相關的“體面”工作,但這就意味着要放棄多年在學校學到的農業專業知識。左思右想,牛雨佳最終選擇“隨初心而走”。27歲的她,至今已在農業戰線上奮鬥好幾年了。

牛雨佳(右)

剛開始工作,在下鄉時她也不大自信:人家都種樹多少年了,自己一個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毛娃娃”,他們能信得過自己麼?“技術要不斷更新,只要是正確的、對產業發展有利的,不管是誰,大家一定會認同。”同事們的不斷鼓勵,增加了她的自信心。之後,她和同事們一遍一遍總結試驗田和實驗室中得出的研究成果,並將研究成果用於指導實踐,讓果農們學習應用新技術。

牛雨佳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要幫扶的貧困戶是眉縣齊鎮齊鎮村的蔡文龍。蔡文龍種了6畝獼猴桃,但缺乏技術,作務水平不高,產量較低。牛雨佳指導他開展標準化生產,幫他不斷提高果實品質。通過一年的技術指導和幫扶,2019年蔡文龍果園中商品果率達到80%以上,每畝收入超過10000元。還有齊鎮村貧困戶李小紅、高拉翠等人也都多次得到牛雨佳的幫扶指導,產業年收入都超過了3.5萬元,成功實現了脫貧。這些事實,讓羣衆接受、認可了這個年輕人。

農技人員的工作特性,決定了牛雨佳必須要走遍眉縣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塊果園。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個年輕的女孩子一直忙着進村入戶,指導、培訓。每次從田間地頭回來時,她經常是灰頭土臉,鞋子上也沾滿泥土。

正是通過深入基層和農民交朋友,通過不斷學習努力實踐,牛雨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爲家鄉人民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來源:寶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