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歷史上看,隋朝起,虢州(靈寶)屬河南郡,之後不管是名稱如何變化,比如改爲閿鄉縣、靈寶縣等,歸屬上一直都是陝州。同年弘農郡更名鳳林郡,領弘農、閿鄉、湖城3縣,屬豫州。

有位網友因差旅原因,去了河南靈寶。他聽人說,到了靈寶,舌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來兩個肉夾饃。

這位網友說,我就納悶兒,明明是饃夾肉,怎麼偏說成肉夾饃?本人學過古代漢語,知道文言文中有“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和被動句的說法。若按此推測,那“肉夾饃”實際上是因爲過去人窮,喫上肉不容易,爲了突出肉比饃金貴,特意強調把“肉”倒裝到了前面,也可直譯爲被動句——“肉被夾於饃中”。

當這位網友準備向店家打聽“肉夾饃”的來歷時。老闆娘嘴快,咯咯囔囔咬皮套子似的一口陝西話道:“撒(啥)子嘛肉夾饃、饃夾肉的,鵝(我)也不等(懂)。聽鵝蒙(我們)老蹦(輩)兒仍(人)說,這裏仍(人)說‘饃夾肉’就像‘木(沒)夾肉’,趕賊(乾脆)就反過來說‘肉夾饃’,聽起來就亮堂多了。”

而衆多周知,肉夾饃是陝西的傳統美食,爲何會在靈寶如此受歡迎呢?此外,靈寶人怎麼不說河南方言,反而說的是陝西話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探究。

靈寶著名的景點之一

靈寶市地處豫、秦、晉三省交界,既有本地特色,也受外來影響,以致境內風俗東西不同,南北各異。靈寶語言屬現代漢語北方語區的中原官話。與普通話相比,差異主要表現在多陰平聲調,四聲陰陽相錯不夠分明。即便生活在同一境內,東西南北的語調也有很大差異。

其方言語調基本上可分三類:一類是原閿鄉縣所轄鄉鎮,其特點與陝西省相近;一類是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分別與盧氏縣和三門峽市類似;一類是市區周邊鄉鎮。在方言上,靈寶語言別具一格。妯娌叫先後,父親叫爹或大,母親叫娘,連襟叫擔子,受苦叫受症,天不怕、地不怕叫“二百五”,疲倦打盹叫迷瞪,如此等等。

從靈寶的地理位置、歷史歸屬、方言特色三方面來講,它和陝西的淵源真的是千絲萬縷。

一、靈寶市的地理位置:

從地理位置上看,靈寶位於黃河南,歸屬河南,便於區域劃分和管理。

靈寶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分別與陝西省洛南縣、潼關縣,山西省芮城縣、平陸縣,河南省陝縣、洛寧縣、盧氏縣接壤,介於東經110º21ˊ—111º11ˊ、北緯34º44ˊ—34º71ˊ之間,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9公里。全市總面積3011平方公里。

二、歷史上靈寶歸屬:

從歷史上看,隋朝起,虢州(靈寶)屬河南郡,之後不管是名稱如何變化,比如改爲閿鄉縣、靈寶縣等,歸屬上一直都是陝州。所以,歷史傳承因素,靈寶要劃歸河南。

歷史上的靈寶↓

靈寶虞夏時屬豫州,商爲桃林,周名桃林塞,置函谷關。春秋初屬虢,關西屬秦。晉滅虢,函谷關東屬晉。

秦置桃林縣,屬三川郡。漢元鼎三年(前114年),函谷關遷新安縣,同年在函谷關故關置弘農縣(以弘農澗水得名)。

西漢元鼎四年置弘農郡,領弘農、陝、澠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丹水、析、商、上洛等十一縣。同年在湖關地置胡縣。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改名湖縣,屬京兆尹。新莽改弘農郡爲右隊,領弘農縣。後漢復弘農郡。建武二年(26年)劃丹水、析屬南陽郡。建武十五年(39年)劃商、上洛屬京兆尹,增湖縣、華陰兩縣。弘農郡領弘農、陝、澠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湖縣、華陰9縣,後改爲恆農郡、恆農縣。

三國時屬魏,仍名恆農郡、恆農縣,領縣仍舊。

晉複名弘農,屬司州,領弘農、陝、澠池、宜陽、湖縣、華陰6縣。

南北朝時期靈寶地區轄四郡:西恆農郡、朱陽郡、石城郡、閿鄉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弘農郡及閿鄉郡,置虢州(治所在盧氏)。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湖城縣爲閿鄉縣,同年復置桃林縣,均屬河南郡。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弘農郡,移治所於鴻臚川(虢略鎮)。領弘農、長泉、盧氏、朱陽四縣。義寧元年(617年)復置湖城縣,仍存閿鄉縣,屬河南郡。同年弘農郡更名鳳林郡,領弘農、閿鄉、湖城3縣,屬豫州。此時靈寶地區有弘農、朱陽、邑陽、桃林、閿鄉、湖城、玉城(義寧元年置)7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鳳林郡更名鼎州(以閿鄉之黃帝鑄鼎原名之),移治閿鄉。貞觀八年(634年),虢州由盧氏移治弘農,更名虢郡,廢鼎州。天寶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領弘農、閿鄉、湖城、朱陽、玉城、盧氏6縣。同年因於函谷關尹喜故宅掘得“靈符”,改桃林縣爲靈寶縣,屬陝州。五代屬後唐保義軍,仍名虢州,領縣仍舊。

宋、遼、金仍名虢州,領虢略、朱陽、盧氏、欒川4縣,屬陝西路。此時省玉城入虢略,靈寶、閿鄉、湖城3縣屬陝州。

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省湖城入閿鄉(縣治在今閿底鎮)。至元三年(1266年)省靈寶入陝縣。至元八年(1271年)復置靈寶屬陝州。至元十年(1273年)靈寶地域有靈、閿兩縣,屬河南路陝州。

明,靈寶、閿鄉屬河南府,繼改屬陝州。閿鄉縣治移至唐湖城舊址。清,靈寶、閿鄉屬陝州。

中華民國初年屬河南省豫西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靈寶、閿鄉初屬陝州專區。

1952年4月,陝州專區撤銷後屬洛陽專區。

1954年6月,靈寶、閿鄉合縣,仍名靈寶縣,治所在靈寶舊城。

1959年移治虢略鎮。1986年2月撤銷洛陽專區,三門峽市升格爲地級市,靈寶縣屬三門峽管轄。

1993年5月,靈寶撤縣設市。

三、靈寶方言

靈寶市地處豫、秦、晉三省交界,既有本地特色,也受外來影響,以致境內風俗東西不同,南北各異。

靈寶語言屬現代漢語北方語區的中原官話。與普通話相比,差異主要表現在多陰平聲調,四聲陰陽相錯不夠分明。即便生活在同一境內,東西南北的語調也有很大差異。

基本上可分三類:一類是原閿鄉縣所轄鄉鎮,其特點與陝西省相近;一類是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分別與盧氏縣和三門峽市類似;一類是市區周邊鄉鎮。

在方言上,靈寶語言別具一格。妯娌叫先後,父親叫爹或大,母親叫娘,連襟叫擔子,受苦叫受症,天不怕、地不怕叫“二百五”,疲倦打盹叫迷瞪,如此等等。

當然,靈寶方言只有部分和陝西話相近,並不能以偏概全說都是陝西腔調。

內容整合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