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由於漢代的人們只能獲取最基礎的鮮花或乾花,且即便是研磨過的花瓣也沒有很長的保質期,所以實際上着紅妝的漢代女子還不算很多。古代的女子妝容,人們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唐代妝面。

如果現在打開一個女孩子的網絡購物車,那能有多少購物車裏面沒有化妝品呢?恐怕少之又少。在這個越來越傾向於爲愉悅自己而裝扮的年代,化妝着實是件稀疏平常的事。若是我們要開一場有關化妝的茶話會,那估計除了有難以計數的年輕人到來,可能還會有不少古人都會搬出積灰的時光機衝去現場。

古代的女子妝容,人們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唐代妝面。一方面是因爲大量唐代仕女畫和壁畫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女子的妝容,另一方面是因爲盛唐氣象本身就吸引了很多人,當代與之有關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所以這場茶話會中來的最多的古人大抵就是唐人。

可這個時候呂后可能就要代表先秦至漢的女性話說了:我們化妝品雖然不多,但我們也是會好好化妝的!雖然我們因爲社會文化而崇尚雅靜,但"素裝"也算得上是漢代標配,而且偶爾還有其他的妝容!

先來聊聊這素裝。它確實有些像今天的"素顏妝"。人們用米粉或鉛粉打底,再畫個蛾眉,妝容就此搞定。也許有人好奇,既然都已經追求雅靜了,那乾脆純素顏不好嗎?其實,這種"粉白黛黑"的素妝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的人們化這樣的妝,並非單純的追求美麗,而是爲了參與巫術儀式或其他禮儀活動。待到漢代開始統一地追隨"黃老之學"和儒家思想後,自然美再一次得到社會審美的認可,既能展現女子的自然美,又能滿足女性裝扮需求的素裝便又成爲了流行。

不過一片淡雅之中,偶爾還是會出一抹亮麗的色彩。早在秦始皇在追求長生的時候,爲了讓自己更接近上天,他就命宮中的女子"悉紅妝翠眉"。雖然此時人們採用的還是容易脫妝的硃砂,但這確實是迄今爲止確定的最早的中國彩妝。隨後因爲絲綢之路的暢通,西域的化妝品和香料也不斷傳入,彩妝得到了巨大進步。其中外來的彩妝有兩個典型的代表——"燕支"和石榴花。

燕支花的花朵爲紅色,葉爲藍色。人們採摘花朵曬乾,再研磨成胭脂粉,便可用於上妝。這燕支粉比秦人用的硃砂要好用的多,不會一碰就落粉。而石榴花在取色方法上雖然沒有燕支花輕鬆,但顏色堪比燕支。且時人會先用水煮提取石榴花的色彩,然後用布帛蘸取汁水或將汁水塗在金箔紙上,當作口紅。

而脣妝的樣式,除了隨心塗抹,還有特定造型,譬如櫻桃脣。漢代的櫻桃脣就已上小下寬,圓潤有型,嬌小飽滿,畫法與後世相差不大了。

可以說,正是在這些"進口"化妝品的支持下,中原一帶纔不斷出現了新的妝面。"庸來妝"、"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等會有機會裝點中國歷史,還得感謝絲綢之路。因爲這些彩妝多以紅色爲基調,所以漢語纔有"紅妝"一說。且因爲這些豔麗的妝容襯得美人更美,所以人們還習慣了用"燕支"來指稱美人。

不過由於漢代的人們只能獲取最基礎的鮮花或乾花,且即便是研磨過的花瓣也沒有很長的保質期,所以實際上着紅妝的漢代女子還不算很多。直到南北朝時期人們在燕支花汁中加入了牛髓、狨胰等配料,燕支才變成粘稠而易保存的模樣。而這樣的燕支,則是至今聞名的胭脂的前身。

至於後世還保留下來的面靨,倒不是漢人的原創。早在商周時期,爲了暗示後宮女子不方便服飾天子,宮人們就在兩邊酒窩處點上紅色的"旳"(同"的"),也就是面靨。隨着幾千年過去,直到一位漢代舞姬把面靨作爲平時面妝的一部分,面靨纔開始作爲日常妝容流行起來。

而在紅妝和"粉白黛青"之外,漢人還創造了一種"額黃"妝。是的,正是此前由演員劉亦菲所扮演的《花木蘭》中的那個怪異的妝容。漢代佛教才傳入,寺廟還非常少,但一些女子看着金光閃閃的佛像,覺得這妝容可以借鑑,便開始在額頭抹上松花粉等黃色的粉末,隨後漸漸形成了這種挑戰當今審美的額黃妝。

不過"美眉"們還是覺得只是臉上多了兩抹豔麗的色彩,這還不夠。她們還希望自己的眼睛也是美麗的,能夠讓人"一眼萬年"。所以她們還想辦法修飾自己的眼睛。可是古代沒有睫毛膏,也沒有眼線筆,甚至沒有繽紛的眼影,她們思來想去只得"曲線救國",對自己的眉毛花心思。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4版王力歷史國學正版書籍博庫 ¥49.8 購買

衛莊公夫人莊姜的那種"螓首蛾眉"在漢代繼續流行,美名遠揚的卓文君和因恩愛而羨煞旁人的西漢臣子張敞的妻子便都是"美眉",甚至雙雙擠進中國古代四大美眉的榜單。

且因爲越來越多地受到楚地浪漫主義風氣的影響,漢代女子越來越喜歡把蛾眉描長。長一點,再長一點,直到幾乎長眉連娟。而都變形成這樣了,漢人也自然不會再叫它娥眉,便新取名爲"廣眉"。

除了蛾眉、廣眉,女子們還流行諸如八字眉、愁眉、遠山眉等。就連叱吒風雲的漢武帝,都忍不住令宮人們全部畫上他喜歡的八字眉。值得一提的是,由漢朝大將梁冀之妻發明的愁眉,因爲常與"啼妝"相結合,讓男子生出愛憐之感,所以到了桓帝年間風行一時。結果後來這個妝容被後世的士大夫們看做是"亡國之妝"。

除了這些畫在臉上的,女子們還想出了貼在臉上的裝扮。璀璨的金箔、亮麗的鳥羽、彩色的昆蟲翅膀,多變的雲母石,甚至是魚骨都被用到了彩妝上,形成了至今還有大量粉絲的花鈿。

花鈿在先秦就已經出現,在漢代已進入成熟階段。人們將各種材料裁剪爲圓形、菱形、梅花形、桃形、雀羽斑形、鳥形等,將他們裝飾在眉心。不過此時最出名的一種花鈿卻有些殘忍,和點翠首飾一樣都是取用翠鳥的羽毛。

有時候,"花鈿"還會特指人們畫在眉心的紋飾。這些畫上去的花鈿雖然沒有貼上去的有光澤,但也精美大氣,與先秦至漢的氣度正相襯。

時至今日,人們不再單是"女爲悅己者容",而是越來越把妝容當做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塗抹畫勾爲自己的生活上色。而古代的女子,雖然沒有太多拋頭露面的機會,但也有一顆愛美之心。她們用她們的巧手,將自己的面龐一番塗抹,最終繪出一副連帝王都傾心的容顏。所以啊,光塞滿購物車是還不夠的,多練練,下一位榜上有名的美眉或許就正在屏幕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