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趙構能稱高宗,最大的因素就是他建立了南宋。但連年的戰亂,導致百姓無以爲繼而且趙構也害怕岳飛等人擁兵自重在北地稱王。

“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任也;韓世忠、岳飛之功,非不知賞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這是清朝學者王船山在《宋論》中對於宋高宗趙構的評價。

完顏構其實是網上流傳的一個梗,用來諷刺趙構對於金國俯首稱臣。甚至還“敕封”他爲金國江南國主。那麼爲何會對他有如此之譏諷?一、廟號高宗並不高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的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西湖風景,實則是在暗諷當朝權貴忘記亡國之恨。建炎南渡以後,趙構及其幕僚在江南地區重建大宋,史稱南宋。在此期間,趙構並未圖收復故土北國而是隻想做一個偏安一隅的土皇帝。

1. 卑躬屈膝向北國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愛國詞人陸游在病榻上所作之句,此外還有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表面是在寫劉裕,實則表現了自己北伐的強烈願望。儘管高宗無意北伐,但還是迫於壓力不得已做做樣子。

建炎南渡初期,趙構被金國軍隊四處追趕甚至一度跑到海上躲避戰火。最後,終於確定了臨安爲行在。岳飛、韓世忠等人力主抗金,直搗黃龍指日可待。但連年的戰亂,導致百姓無以爲繼而且趙構也害怕岳飛等人擁兵自重在北地稱王。

於是以苟安爲國策的高宗,在南宋處於優勢時主動求和。《宋史》記載,紹興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一四一年,雙方達成合議。金國冊封趙構爲皇帝,乃爲金國附屬。並且每年都要向其納貢金銀、絲絹等。而且以淮河爲界,北方盡歸於金國之手。

這就是著名的《紹興和議》,趙構本想模仿“檀淵之盟”,如同宋真宗認蕭太后爲叔母一樣。但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完全喪失了主動權。大片疆域淪落敵手,自己也成了敵國的屬臣。這就是“完顏構”的來歷。

2. 風波亭裏嘆風波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是抗金英雄岳飛在《滿江紅》中的慷慨陳詞,前文的《紹興和議》條件之一,就是岳飛必須死。正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雖然此句有失偏頗,但不難看出後人對岳飛舉的高度評價。

岳飛以精忠報國聞名於世,他的想法一直就是恢復舊土,迎回二聖。但是這結結實實的觸碰到了趙構的利益。他曾經一度收復黃河以北的大片區域,如果金國妥協願意用徽宗和欽宗來交換,那麼對於趙構而言便是兩難。

出於孝道,他必須將父兄擺在各種利益之前。但倘若二人真的迴歸,那麼自己將何以自處。總不能供奉着兩尊太上皇。還政於他們,那更不可能。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誰會捨得拱手讓人。

“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岳飛的岳家軍,只聽從他自己的命令。如果他在開封稱帝,也會有人支持。若是揮師南下,那麼高宗的地位不保。所以岳飛的功高震主,使得趙構對他多有忌憚。最終削去他的兵權,含冤而死。二、箇中緣由百千條

諡法“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由此可見,高宗這個廟號也是有着很大的讚譽。除了趙構以外,李治和乾隆皇帝的廟號都是高宗。趙構此人,殘害忠良,任用奸佞宵小而且還向敵國俯首稱臣。

全然不顧國恥,只求偏安一隅。那麼爲何這種皇帝,還能夠獲得這種帶有強烈褒義的廟號呢?

1. 苟延殘喘立南國

《宋史》“十一月,詔帝使河北,奉袞冕、玉輅,尊金主爲伯,上尊號十八字。被命,即發京師”。在靖康元年,高宗便被匆匆任命爲河北兵馬大元帥。爲了保存實力,他避其鋒芒,率軍不斷的南移。

金軍擄掠徽、欽二帝以後,趙構“泥馬渡江”率部於南京應天府稱帝。北宋有五個京師,這個應天府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隨後趙構率領自己的親信,匆忙趕往揚州。但金軍的鐵騎,一路追趕。趙構先是到了建康,又去往紹興再逃到海上,最後於臨安落腳。

趙構其實並不是完全的屈辱求和,在南宋前期也打過幾場硬仗。比如和尚原之戰,南宋大將一舉擊潰了西線的金軍,延緩了其向南繼續發展的攻勢。趙構能稱高宗,最大的因素就是他建立了南宋。

南宋一共存在了一百五十餘年,直到後來的忽必烈南下才有了“崖山之後,再無中華”。如果沒有趙構,“再無中華”就會提前一個世紀。雖然南宋軟弱可欺,但卻延長了宋朝的國祚。而且有它的存在,也使得北地百姓始終有繼續活着的信心。

南宋就像是一個大旗,儘管它殘破不堪但仍然是所有漢人的希冀。趙構之所以忌憚武將,首先是宋朝“重文抑武”的傳統。其次,則是東晉的前車之鑑。如果當時的劉裕沒有北伐成功,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劉宋。岳飛同樣主張北伐,如果他也像劉裕一樣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2. 減輕民負力主和

《紹興和議》毫無疑問是喪權辱國的條約,也有人因此將其與石敬瑭相提並論。但趙構的初衷其實是好的,他最初的想法是“如真宗,定盟約,換得太平”。就像檀淵之盟一樣,宋國與遼國兄弟相稱。每年進貢點東西,就能免於兵戈。

當時連年北伐,造成民生困頓。打仗打的就是物資,通俗點說就是打錢。那麼國家的軍用開支從何而來?自然是從百姓的手中。而北伐兵源來自何處?自然也是農民百姓充當兵丁。當時的人口急劇減少,大片荒地無人開墾。

而和議之後,爲南宋換來了十餘年的和平。宋金兩國,南北對峙,使得趙構有了喘息之機。作爲交換條件,他的母親也從黃龍府回到了趙構的身邊。當然,這存在爲趙構洗白的嫌疑。這件事情,趙構包藏私心。但對於百姓而言,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不論是民族自尊心還是各種其他方面,都不如活着來的更加實在。三、江山如此多嬌

趙構此人是具有一定的辦事能力的,在羣龍無首的情況下他扛起大旗。靖康之變以後,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而高宗卻保住了宋朝的大半領土。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中心南移。雖然他給民族造成的恥辱難以磨滅,但是卻給了治下的百姓一方淨土。不論是對待當地土著,還是躲避戰亂南逃之人,他都給予了很高的待遇。

1. 促進經濟發展

“紹興十二年,高宗設經界所。歸正之人,於各鄉領田地;再貸以牛馬。流民亦可貸以田種、農具,安家置業。紹興三十年前,免於一切租賦。”所謂歸正之人,就是從北地跟隨朝廷或者自己來到南方的。高宗給予其土地,而且還無息貸給他們畜力,並且還免除賦稅。

高宗想方設法爲百姓帶來一切便利條件,同時還推行了經界法承認了土地私有制。發明會子,促進了經濟的流通。雖然他在軍事上百無一用,但在經濟方面可謂是治世明君。而且南宋的航海貿易也異常發達。

當時南宋的船隻最遠可以通航到非洲,這並不完全是高宗的功勞。而是絲綢之路一線,盡歸於金國之手。所以,爲了賺取資本必須沿着海洋開闢新的貿易渠道。從而促使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2. 對比方知趙構好

在歷史上南遷的政權除了宋朝還有晉朝以及後來的明朝,這三者而言趙構無異於完勝。永嘉之亂以後司馬睿“五馬南遷,衣冠南渡”,而其本人並沒有很高的水平。反倒是完全憑藉着王導,這纔有了後來的“王與馬,共天下”。

琅琊王氏在掌握着朝中政權,完全架空了司馬睿的統治。以至於後來王敦殺進建康城,在司馬睿的苦苦哀求之下才肯罷休。而南明更無需多言,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先後換了無數個皇帝。其中最爲著名的便是永曆政權。

南明內亂不斷,這纔給了清軍可乘之機造就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絕人寰的事件。後人對他們的稱呼多加一個“僞”字,以表達對其之蔑視。較其而言,宋高宗趙構完全配得上這個廟號。

最起碼他保證了宋朝政權的延續,而且也沒有權臣架空自己更沒有頻繁發生的內亂。南宋給予了廣大漢人,可以棲息之土地。並不似其他南渡政權那般,只知道爭名奪利,各自爲政。如果沒有趙構,那麼金國早就控制了整個宋朝領土。結語:

南宋雖然名義上是宋朝,但其實已然成爲獨立於其的國家。那麼趙構,自然就是開國皇帝。一般開國皇帝都稱“高祖”或者“太祖”,不論德配位與否都有此等尊號。所以說趙構的高宗廟號,並不過分。而且其本人並不是暴君,反而非常儉樸。

參考文獻:

《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