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9個夏奧場館將服務冬奧 你知道都有誰嗎?掃描到手機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鳥巢賽後大型活動很多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盛世開幕。

2018年8月8日,北京迎來了冬奧會舉辦的攻堅時刻,各場館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回看後奧運時代的十年間,這些曾經爲人們帶來無數震撼與感動瞬間的奧運場館和設施,不僅創造了“奧運遺產”賽後高利用率的世界奇蹟,其中絕大部分“奧運遺產”還將在2022年冬奧會中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科技手段實現“華麗變身”,繼續在服務冬奧中煥發新的生機。

“雙奧之城”場館再利用

鳥巢 用作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場館

水立方 舉行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

國家體育館 進行冬奧會冰球和冬殘奧會冰橇冰球的比賽

五棵松體育中心 舉行冬奧會女子冰球比賽

國家會議中心 作爲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

首都體育館 作爲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

首體綜合館 作爲冬奧會花樣滑冰訓練館

首都滑冰館 作爲冬奧會冰球訓練館

北京賽區頒獎廣場 作爲冬奧會北京賽區頒獎廣場

場館利用

奧林匹克公園 10年間接待遊客5億人次

每天傍晚,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健身步道都會吸引不少市民在這裏遛彎和跑步,“2008年奧運會後這裏免費向公衆開放,我有空就會一天到這兒跑上幾圈,也眼見着這裏的服務措施越來越人性化”,附近居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週末有空還經常約朋友到這兒來拍照,拍這裏的花草和水鳥,咱北京奧運會留下來的這個城市後花園真是讓老百姓享受上了。”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作爲2008年奧運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載區,奧林匹克公園在後奧運時代的十年間按照“國際交往聯絡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臺、國家體育休閒中心”的三大功能定位,先後榮獲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首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全國奧林匹克文化旅遊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等稱號。截至目前,奧園累計接待遊客約5億人次。

“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奧運會結束後,我們進行了很多嘗試,走出了一條‘體育+’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特色之路”,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截止到今年5月,奧園舉辦各種大型賽事演出及高端會議展覽9100餘場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世界田徑錦標賽以及2017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等1100餘場次國際活動都在奧園舉行,國際化佔比達到12%。同時,國家重大文體設施相繼落地。“這些設施進一步提升了區域的文化底蘊。”

國家體育場 連續多年實現自主盈利

炫彩躍動的燈光照亮夜空,熟悉唯美的旋律響徹耳畔,現場觀衆彷彿在充滿動感的視聽盛宴中重溫了十年前夏奧會在鳥巢開幕當晚那激動人心的瞬間……作爲鳥巢向北京夏奧會成功舉辦十週年的獻禮之作,這個別具特色的交響視聽秀每晚都會在鳥巢上演,成爲市民和遊客夜遊鳥巢時最喜愛的項目之一。

“我們突出‘社會性、公益性’,努力通過市場化方式破解奧運場館賽後運營難題,逐步形成了以大型活動、旅遊服務、商業開發爲主體的多元化業務,目前旗下擁有5家子公司,年收入超2.5億元,連續多年實現自主盈利”,國家體育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爲2008年北京夏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場館,鳥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奧運夢。而作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鳥巢也是來京遊客必到景點之一。鳥巢先後開發了鳥巢歡樂冰雪季、鳥巢駐場演出、鳥巢青少年系列賽事等體育文化活動,陸續推出鳥巢水、鳥巢茶等創意產品,大大提高了項目的把控力和經營的主動性。

據統計,自2008年10月開放運營至今,鳥巢共接待中外遊客超過3300萬人次,舉辦各類賽演活動310餘場次。

冬奧村項目 利用奧運土地遺產改建

針對去年年底正式啓動建設的北京冬奧村項目,桂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該項目也是對奧運遺產的利用,“這片區域在2008年奧運會時是一處大型的停車場站,也是我們的奧運土地遺產,預計將於2021年8月完工,屆時這片奧運村將爲冬奧會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住宿、餐飲、醫療等服務,並在賽後作爲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進行配租”,桂琳透露,“冬奧會時將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建設三處奧運村,而位於奧園內的這處奧運村,將能提供2260個牀位。”

創造奇蹟 八成以上冬奧場館 系奧運遺產

“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用了90多個場館,目前整體利用狀況良好。很多場館的再利用程度在世界範圍內位居前列,比如鳥巢、水立方等場館,全年場地有活動安排的時間普遍超過80%,利用率之高國際罕見”,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副處長桂琳告訴記者,2022年冬奧會將使用26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北京賽區共有13個場館,而其中11個爲2008年夏奧會的奧運遺產(9個爲場館遺產,2個是土地遺產),“這些奧運遺產將會在2022年的冬奧會中重新履行使命,並在賽後繼續服務公衆。”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是2008年奧運會的重要遺產,這裏曾被喻爲是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心臟”。桂琳介紹,2022年冬奧會期間,奧林匹克公園將繼續成爲冬奧會的核心區域,並得以充分利用。

另外,鳥巢將用作冬奧會開閉幕式場館;水立方將舉行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國家體育館冬奧會時將作爲冰球1館使用,進行冬奧會冰球和冬殘奧會冰橇冰球的比賽;五棵松體育中心主要舉行女子冰球比賽……

“北京賽區八成以上的冬奧場館都是我們的奧運遺產”,桂琳說,“冬奧會後,這些場館的再利用將得到繼續拓展,特別是新增了冰面和製冰系統的競賽或訓練場館,會擁有更加廣闊的賽後利用前景。”

水立方 水上冰上模式自由切換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兩大精品場館之一。進入後奧運時代,水立方的賽後運營一直備受關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表示,水立方於2008年9月30日對公衆開放試運營;2009年10月開始賽後改造,2010年7月重新對外開放。改造完成後,直接面對公衆、遊客開放運營的面積增加到7.7萬平方米,在預留區域內完成了亞洲最大的室內嬉水樂園建設。截至2017年底,水立方總共接待遊客超過2000萬人次,舉辦各類活動1200餘場次,爲200萬羣衆提供游泳服務。

伴隨着2022冬奧週期的來臨,水立方將會承接冬奧會的冰壺比賽和冬殘奧會的輪椅冰壺比賽。“爲此我們採用了一套可轉換的結構來支撐這塊冰場,包括管路、空調和相應的照明系統全部是可轉換的。未來水立方將可以在冰上模式和游泳模式之間自由切換。”楊奇勇說。(完)

【 此內容爲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

】 產品建議與投訴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延伸閱讀: 10年過去了,北京奧運場館現在“忙”啥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