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广东精卫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鉴定人侯彩兰前往欧洲国家塞尔维亚支援应对新冠疫情,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验。侯彩兰是此行唯一的一名精神心理专家。

对于此次驰援,

侯彩兰如何去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有哪些“中国经验”可以分享?

一起来看看记者前线采访

侯彩兰在出发前接受提升免疫力的针剂注射。

记者:在此次疫情当中,我们国家的普通居民、患者、患者家属在疫情中较多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哪些?此次前去塞尔维亚,作为精神心理专家您决定如何去开展这个领域的心理援助工作?

侯彩兰:国内疫情爆发后,大多数居民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恐慌,由于疫情波及面比较大,普通民众前期最开始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恐慌情绪。随着医学领域对疾病的了解加深,大家的恐慌感这才逐步减弱,向好的方向发展。在经历类似的大疫情中,不同人群的感受不一样,普通人群,在宅家过程中可能比较无聊、有焦虑、紧张的情绪,而患者则有恐惧、无助的感受。我们统计发现接近一半的新冠肺炎患者,都会出现创伤相关的症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惊恐发作等问题。而家属群体,尤其是家属不幸病故的那部分人,又会因为家人的去世而出现多重创伤 。此外,新冠病毒本身是可以攻击神经系统的,因为感染而出现谵妄等情况的老年病患就比较常见,他们可能出现脑部症状,易激惹和情绪问题。

这些我们中国同行在临床发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案,其实在塞尔维亚也是可以分享的。比如对特定群体及时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重点人群进行相应的评估等等。

侯彩兰从家中出发。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接到赴塞尔维亚进行相关支援工作的通知的?

侯彩兰:3月15日下午就接到了相关部门的援外任务,起初还不知道是哪个国家,后来才知道是帮助塞尔维亚,挺激动的。3月16日去申请公务护照,17日就拿到了因公护照和相关签证。

记者:因为塞尔维亚并非英语国家,我们在工作中怎么克服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侯彩兰:前期有问过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 ,其实塞尔维亚在些场合用使用英语是比较普遍的。因此一般性工作使用英语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需要使用到当地语言的时候,是会借助翻译来开展工作的。

记者:您此去塞尔维亚的工作预期是怎样,有没有一个初步的目标?

侯彩兰:这是我第一次从事跨国合作的相关工作。我想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充分尊重当地人文、习俗的基础上进行分享 。我们会充分地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和做法 ,同时也对当地现状进行调研,查找当地和我们的一些共同的做法,为后续合作打基础。

其实,这次是我国统一部署的援助任务,派出的由广东临床、感染、急危重症 、公共卫生、疾病防控 、精神卫生专家队伍。在以往的医疗援外的国际合作中,我们派出精神卫生专家的情况并不多。但这次我国抗疫过程中,精神、心理专家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也和群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此去塞尔维亚,更多是去分享经验,增进交流、沟通。最终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报告,我们并不直接参与一线临床工作。

记者:对于此次前往境外进行抗击疫情工作,家人、同事们是怎样的态度?

侯彩兰:刚刚开始时,因为欧洲未知的因素较多,同样从事医学工作的老公会紧张一些 ,总是叮嘱我做好防护。孩子还小,倒也没有特别反对。我的同事非常支持我去参与援塞尔维亚抗疫专家组,帮助准备了许多的物资,大到个人防护物质,小到生活中许多的细节物品,真的感谢他们。为了家人、同事,我也会努力完成此次的工作使命,为增进两国传统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丨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广东精卫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南方都市报(记者/王道斌 见习记者/丁慧 通讯员/郝黎 通讯员供图)

广东司法行政

官方微信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