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山禅城区司法局了解情况后,会同相关单位深入调研,及时指导蓬山村扶贫工作队探索电子网络平台“云”销售方式,形成产销对接,省去中介商,在价格上形成优势,为合作社的玉米销售开辟出一条新路径。未来,佛山禅城区司法局指导扶贫工作队将发掘更多像小钟一样的年经人才,组建一支更规范、更专业的电商销售团队,把蓬山价优物美的农产品推向更宽广的市场,形成一条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消费扶贫产业链。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佛山市禅城区司法局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消费扶贫文件指示,指导驻湛江蓬山村的扶贫工作队探索电子网络平台消费扶贫新模式。截止4月26日,湛江石岭镇蓬山春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收到通过电话、电商平台、微信群接龙等线上方式下单的订单600单,销售玉米6000斤,销售营业额达17000元。

农产品通过“云销售”,贫困户销量额翻10倍!助力农村振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三条路径,合力拓宽消费扶贫渠道

今年初,湛江石岭镇蓬山春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了200亩甜玉米。但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玉米的市场价格不甚理想。加之合作社的玉米主要都是销往批发市场,如果碰到市场低迷,价钱亏损特别严重。

佛山禅城区司法局了解情况后,会同相关单位深入调研,及时指导蓬山村扶贫工作队探索电子网络平台“云”销售方式,形成产销对接,省去中介商,在价格上形成优势,为合作社的玉米销售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玉米“云销售”具体怎么做呢?

一方面,扶贫工作队加强与佛山电台沟通,通过电台宣传扶贫村玉米的品牌及因疫情滞销的信息,开展电话销售。

另一方面,利用电商平台以优惠价格吸引客户拼单,开展“云”销售。

此外,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还组建微信群,在群内发起商品拼单,开展友情销售,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支持扶贫工作。

知人善用,着重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

小钟家是蓬山村里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贫困户。一直以来,小钟家只能依靠小钟丈夫外出务工的收入维持生计,压力很大。蓬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在走访中了解到,小钟虽然没有外出打工,但平时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各种农产品、海味干货的销售信息。如今恰好碰到合作社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正需要懂网络销售的人手。村书记第一时间想到了有微商经验的小钟,于是便把小钟引荐给合作社。

无论是线上与消费者沟通,还是打包产品、发货,小钟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赢得村委干部及扶贫工作队的赞赏。小钟除了帮助合作社完成玉米消费扶贫任务外,还为自己积累了不少客源。短短半个月时间,已有40多单订单,销售营业额达到15000元,是年前几个月销量额的10倍,小钟家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

组建团队,发挥消费扶贫产业链作用

蓬山村农产品种类繁多,但地理位置较偏僻,距离珠三角地区较远。如何把蓬山村的优质农产品推向珠三角地区消费,一直是困扰扶贫工作队的难题。

本次“云销售”虽然销售量不大,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这是蓬山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一次成功尝试。预计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蓬山农产品走向珠三角消费群,形成一条稳定的产销对接链。

合作社人员在包装玉米

合作社准备发货的玉米

蓬山村还有20亩玉米,产量约4-5万斤待销售。未来,佛山禅城区司法局指导扶贫工作队将发掘更多像小钟一样的年经人才,组建一支更规范、更专业的电商销售团队,把蓬山价优物美的农产品推向更宽广的市场,形成一条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消费扶贫产业链。

来源丨佛山市司法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