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中美元首會晤,雙方就經貿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達成了共識,暫時停止加徵新的關稅:

美國承諾,推遲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原定2019年1月1日執行)。

昨天(12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在推特上發文說,“中國同意降低從美國進口到中國的汽車關稅。”

昨天,外交部也發表聲明:中美正朝着取消所有加徵關稅的方向加緊磋商。

 

2018年,因大環境的因素造成的車市動盪,比以往都更多、更復雜。如果說在國內市場,消費萎縮帶來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寒冬,那麼,在全球範圍內,中美貿易摩擦變成爲全球汽車市場動盪的一大推手。

不止與美國直接產生貿易衝突的中國市場,歐洲、日本乃至全球汽車格局也因此動盪不安。

回顧一下今年的貿易戰始末,及其一路掀起的飛土揚沙。 

一次史無前例的博弈 

北京時間3月23日0時50分左右,從美國華盛頓傳來震動全球市場的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特朗普當場宣佈,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在這一天之前,特朗普單方面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還只是處在調查、談判和試探階段,但這一天之後,“中美貿易摩擦”正式升級爲“中美貿易戰”。 

北京時間7月6日12點01分,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中國迅速對等反制340億美元。

這標誌着中美貿易戰第一槍打響,也標誌着貿易戰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北京時間8月23日12:01,美國對中國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措施正式生效,中國隨即對等反制160億美元。 

中美貿易戰第二輪開打。 

9月18日,美國政府宣佈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徵關稅稅率爲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25%。 

爲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不得不對已公佈的約600億美元清單商品實施加徵關稅措施。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級。 

截至雙方談判前,中美貿易戰已經“你來我往”進行了以上三輪“加價”。 

中國進口車市場“動盪”

上文提到,爲了應對第二輪貿易戰,中國在7月6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545項約34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汽車類商品涉及28項,範圍涵蓋越野車、小客車、貨車、變速箱及零件等等,燃油車、混合動力電動車(非插電及可插電)、純電動車等類別。 

而原本,中國已於7月1日正式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根據最新的進口汽車關稅稅率,汽車整車稅率降至15%。但是由於受到貿易戰影響,不得已5天之後,將美國產的汽車關稅從15%上漲到了40%(非美國產汽車不受影響,仍然執行15%的進口車關稅稅率)。 

“短期來看,進口車市場變化巨大,從業者將會面臨十多年發展史上最大的挑戰。2019年,如果國際環境進一步惡化,提前實施國六區域按計劃實施,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或將下滑5%以上。”來自國機汽車的報告這樣預測。 

2017年中國汽車進口量達到125萬輛,其中28萬輛來自美國工廠,佔據全年進口車銷量22.4%的份額。 

2018年1-9月累計進口汽車84.7萬輛,同比下降4.2%。經銷商交付客戶進口車(AAK)銷量爲62.2萬輛,同比下降6.4%。其中,美產車遭受了“精準打擊”。 

據統計,1-9月總體上美國產的進口車進口量下滑27.8%。最受傷的豪華品牌是林肯,1-9月進口量下滑30%。而寶馬則利用7月1日-8月23日之間的低稅窗口期,大量報關新款寶馬X5,前9月累計報關4.57萬輛。 

與美產車對比,德產車和日產車在下半年的降關稅福利的照顧下,整體處於增長態勢。其中以雷克薩斯和奧迪表現最爲出衆,雷克薩斯NX 1-9月進口量增長80%。 

幾家歡喜幾家愁。 

被“關稅”制裁的品牌  

理論上講,關稅上調後,美系車應該會受影響。但實際情況是,進口到中國的美國品牌產品,如特斯拉Model S/X電動車,福特品牌性能車、部分越野車、皮卡,以及林肯品牌全系車型等,在中國的銷量中所佔份額不是最大的。 

比如特斯拉2017年在中國銷售了不到2萬輛車;福特向中國出口銷售約8萬輛,其中包括林肯品牌全系車型,以及性能車、部分越野車、皮卡等,但這8萬輛也並非全部來自美國本土。 

不過儘管體量不大,但對於尚未國產的林肯品牌自身來講,進口稅的增加對林肯的影響其實是“災難式”的。 

看一組數字。 

2014年年底,林肯品牌正式入華。2015年,林肯在華銷量爲1.1萬輛;2016年暴漲至3.2萬輛,同比增長180%;2017年增速放緩銷量爲5.4萬輛,但依舊實現了66%的增長。 

進入2018年,福特汽車上半年銷量下滑,截至11月,林肯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了4.4萬輛,同比增幅爲3%。 

連續三年時間,一次次創造新紀錄的林肯,本以爲可以穩步向上,但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貿易戰弄得“前途未卜”。接下來,“加速本土化”或許是幫助林肯“突圍”的唯一方式了。 

從進口量上講,在美國生產、出口至中國的汽車中,佔比最多的並非美系而是德系車。 

寶馬美國斯帕坦堡工廠位於南卡州,寶馬高端SUV車型均由該工廠生產。寶馬X3、X4、X5一直由美國工廠生產供貨。2017年中國總計進口寶馬18.74萬輛,其中近10萬輛在美國工廠生產。另外奔馳的GLS、GLE/Coupe也是美產。  

再說幾句 

除了中國進口車市場受到波及、部分車企成爲受害者、甚至貿易戰火也可能波及日歐等汽車市場,此時美國自己的車企也沒有好過到哪去: 

福特和通用這兩個美系品牌在進口關稅方面未受到太大影響,但是由於貿易戰還包含了對鋼鐵等進口原料的加稅內容,所以,其造車成本被間接提升了不少。 

2018年9月26日,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韓愷特(James Hackett)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鋼鐵和鋁徵收的進口關稅已經耗費福特汽車大約10億美元的利潤。要知道,今年的福特正處在自救的關鍵時刻,10億美元的損失無異於雪上加霜。 

通用比福特好一點,但是在11月下旬也提出了裁員15%和關閉北美7個工廠的決定。而有意思的是,對於通用的決定,特朗普表達了相當的不滿——他對通用汽車的CEO瑪麗博拉說:通用應該關閉在中國的工廠纔對! 

總之,從3月份到現在,貿易戰已經帶來了多輸的局面:如履薄冰的車企,逼不得已的抱團取暖(歐洲和日本達成貿易聯盟),而最終爲這一切買單的,是老百姓。

中美談判還在進行,儘管延遲加稅和降低進口稅的承諾已經做出,但多輸的局面能否真正迎來轉機?期待談判帶來的好結果,期待更多實質性政策的落地。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