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卻爲素不相識的遠方孩子、老人們獻出自己的愛心,一針一線勾勒出的不只是一條圍巾、一雙手套、一件毛衣這些最普通的物件,而是大愛和貢獻,足以在凜冽的冬天,溫暖一方孩子和老人,讓他們在風雪中和上學路上不再寒冷。

12月4日,連續舉辦五屆的溫暖山城“冬日針愛”活動,按照市文明委工作部署,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委辦公室、市教委、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等單位聯合開展的重慶市第六屆紅櫻桃“冬日針愛”志願行動來到渝中區,轄區內萬名志願者爲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特別是重慶市內18個深度貧困鄉鎮義織圍巾,手套,帽子和毛衣,爲他們送去慰問和溫暖。

76歲志願者五年織了100多件愛心衣物

在渝中區華福巷社區文化小廣場,有一羣搬着小板凳圍坐在一起打毛衣的志願者很是搶眼。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左手穿針、右手引線,時不時互相對着手中的織物比比劃劃,嘴上商量着如何才能把圍巾、毛衣或是手套編織得更加暖和。

“李嬢嬢,你圍巾打得很好!就是要打三尺五長,嘞個長度合適,山區的娃兒些可以多圍兩圈,熱和得很!”76歲的志願者代表王慶華是志願者裏的“老大姐”,從參加第一屆“冬日針愛”活動以來,王慶華年年都不落下,已經有超過100件愛心織物出自她之手。即使上了年紀,但王慶華仍然精神矍鑠,爲現場聚在一起織圍巾的姐妹們提供建議,指導她們什麼針法可以使打出來的圍巾更暖和。幾年的志願活動經驗下來,志願者們總結出來一個心得:圍巾要打三尺五長,這種長度很適合重慶偏遠高山地區的孩子。

“一想到山區的孩子們,就像看到了我自己的孫子。打帽子是一件太微不足道的小事了,而且我年齡也大了,但我希望可以盡一份綿薄之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將這份溫暖傳遞給孩子們。”王慶華一邊說着,一邊手把手教對編織手法還不太熟悉的志願者,大夥甚至還有一個志願編織義工微信羣,每天都會在羣裏交流編織進度和新的編織方法。

做義工18年 全家11口人齊上陣獻愛心

“昨天晚上我織到一點過,因爲現在天氣已經很冷了,拖不得,”志願者李祖英65歲了,她從2000年退休以來就加入了渝中區文明辦的“陽光520”愛心志願者組織。

在李祖英的帶動下,她家裏三代11口人全部都是成爲了渝中區的志願者,家裏人對她的愛心行動十分支持。

“我們志願者加班加點,11月30日領到的毛線,現在已經打了40套60餘件織物,過幾天就要由市文明辦送到山區孩子、老人手中了,想到這裏我的心裏也很暖。”

渝中區超萬名志願者愛心接力

今年“冬日針愛”活動的主題爲針情相伴、暖心暖行,從11月至明年1月,全市開展三個主題活動,各界都爲山區的孩子、老人們以自己的方式奉獻力量。

4日在華福巷社區率先開展的愛心編織活動,接下來還將在渝中區其他街道進行廣泛的愛心接力。

視界網記者從市文明辦瞭解到,渝中區各街道目前已有超萬名志願者參與編織行動,社會各界都用自己的方式貢獻愛心,要在2019年新春佳節來臨前,爲偏遠山區的孩子、老人們送去溫暖的祝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