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不少朋友对于广播体操的作用有很大的误解,认为这只是一种锻炼身体柔韧性的运动。他们还认为,不管是为了健康或身材好看,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力量训练,才是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既然有疑问,我就和大家解释下其中的科学道理。

专门的力量训练真的必须吗?肌肉看起来不够饱满,不棱角分明,就真的没有力量吗?

我们先看自然界的野生动物,老虎做力量训练吗?豹子做吗?它们的肌肉饱满吗?没有,是吧?看起来柔柔的、软软的,感觉真的没什么力量,样子萌萌哒。但是“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万兽之王不是白叫的啊。

哪怕是身材小得多的狼、狗发威,不管什么人见了都得绕路走。这叫自知之明,力量悬殊着呢。

为什么?因为四足动物都是用腰胯带动全身发力的,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这大自然的洪荒之力,就叫“龙虎之力”。我们人变直立了,上肢和下肢在腰胯这里就断开了联系,所以无法发挥出动物的那种野性的力量。

但是灵长类的优势在于手可以抓握,灵活,拿起棍棒来,还可以与猛虎一搏。著名的武松打虎,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棍棒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延长部分,不用说也知道会提升力量。这是因为物理学的动能定律在起作用,通过棍棒让手的力矩变长,在末端产生更大的速度,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起作用,质量和速度。

专门进行力量训练,确实可以提高重量,但是速度会受到影响,重量越高,速度越慢。老虎在灵活度上就不如猴子,所以这是个权衡。

但是现实中,所谓的力量训练,基本是片面追求重量的方式,丝毫不考虑速度。这么锻炼就有很大的问题,膨胀的肌肉会绷紧筋膜,不仅速度大幅下降,还会限制关节的灵活性。这种力量,就变成了拙力,或者蛮力。

而且大多数的接近静态的力量训练都十分违背现实生活和自然天赋,比如没有人会扛着重物反复上下蹲,也没有动物会做仰卧起坐。这种刻意强化局部的锻炼方式,会破坏整体的协调,从而产生各种不好的结果。

以举哑铃为例,为了保证手臂能稳定来回运动,肩部、腰腹部这里就必须绷紧,否则就会伤到肩和腰。这么一练,手臂是粗了,但是肩背和腰胯也给卡死了。

而“肩紧一身僵”、“腰为一身之主宰”,牺牲这么重要的灵活性,去获得一点点力量或外形的膨胀,值得吗?

真正的力量训练不是这样的,而是要发挥腰胯的作用,让力贯通全身,做到灵活、柔韧又有力量。大家别看太极拳看起来很软,真正的行家,真的能四两拨千斤。腰胯一转,同时脚一蹬地,手顺着身体旋转,全身都往一个方向用力,和动物用力的方式非常接近,威力特别大。

不会用腰和会用腰,就相当于棍子和双截棍的区别。一根400克的双截棍,就可以将水泥墙抽出小坑。如果换成棍子,起码要5公斤才能有这个效果。更别提,棍子耍起来多累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和大家表明一个道理:人体真正的力量,是靠柔韧和灵活来实现的,不是靠肌肉块头和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用腰胯发力。

广播体操,就是以腰胯为轴,练全身的,既练柔韧,也练灵活。身体不再僵硬了,自然就有力量。

我这位学生做的广播体操,就可以说是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整个人像一张弓,蓄势待发,充满弹性和张力。她也是一个妥妥的中年女子啊,猜猜多少岁?文末看视频链接

而且“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身体也会很好。但是做力量训练,不会有这种效果,还会有后遗症,因为腰腹僵硬,会导致各种妇科杂病。

退一步说,练广播体操,可以同时锻炼深层小肌肉和浅层大肌肉,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提高,去做任何力量训练,都能提升表现、更加轻松;而做力量训练,偏重锻炼浅层大肌肉,深层小肌肉的功能退化,会影响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时再做广播体操就是笨手笨脚,单脚的踢腿运动肯定站都站不稳,更别说放慢动作了。

孰优孰劣,毋庸置疑。

很多人都说科学运动,各种方法、理论都有,但科学是什么?不过是人为的规律,更何况很多理论还说不上科学,就是商业利益炒作的产物。既然人是自然的产物,就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少些人为的东西,违背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我之所以大力推崇广播体操,就是因为它十分贴合人自然的模样。你正经做研究,也会发现它很科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好好做,才能起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