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級平臺e充網通過分析接入的全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發現,2019年北京市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建設規模快速增長,充電場站網絡建設密度加大。截止2019年12月,北京市已投入運營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場站,同比去年增長34%。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爲了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我國在“新基建”政策端不斷加碼,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快速復甦。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更是讓新能源“坐上快車”,充電樁作爲新能源汽車重要的一環,順勢被推上了“風口”。

Part.1

建設篇

北京市作爲全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頭部城市之一,其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北京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服務平臺e充網作爲國內第一批落地建成的政府級充電設施監管服務平臺,針對2019年北京市充電設施的建設分佈及充電行爲,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

建設規模快速增長

截止2019年末,北京市累計建成約20.24萬1充電設施,其中,私人充電樁15.34萬個,社會公用充電設施2.5萬個,單位內部公用充電設施1.8萬個。目前,北京市電動汽車與公用充電設施的車樁比已達到國家政策中在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地區,公共車樁比例不低於 7:1的要求,並基本形成全市平原地區充電服務半徑小於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體系。

北京市級平臺e充網通過分析接入的全市公用充電設施數據發現,2019年北京市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建設規模快速增長,充電場站網絡建設密度加大。截止2019年12月,北京市已投入運營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場站,同比去年增長34%;覆蓋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同比增長30%。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平臺接入社會公用充電場站同比增速圖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平臺覆蓋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同比增速圖

由中心向外環建設規模遞增

北京市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建設上呈現由中心向外環建設規模遞增的態勢,在北京市整體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建設分佈上,集中在五環內,建設佔比高達65%,而從建設密度的角度進行觀測,五環內的建設密度卻遠遠高於五環外區域。

三環內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主要集中在商業區,其中在二環內在商業區的建設佔比爲50%;三環至六環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集中建設在居民區和商業區,其中四環至五環有37%的充電設施建設在居民區;六環外的充電設施主要建設在居民區(25%)、公共停車場(22%)和城市公園綠地(18%)。

60-90kW的充電設施爲主流

目前,北京市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已形成快充樁爲主建設格局,快慢充建設比例爲1.8:1,分別以60-90kW的快充樁和7-15kW的慢充樁爲主。快慢充分佈上,北京市各環路均以快充樁爲主,二環內快慢充比例最懸殊,達到8:2。截止2019年12月,全市建成快充樁同比去年增長34%,慢充樁同比增長24%。

從區域分佈上了解,快慢樁均主要分佈在朝陽區、豐臺區、海淀區、通州區和大興區等人口密集、平原面積大、靠近城中心的區域。

Part.2

充電行爲篇

全年用電量穩定增長

截止2019年12月,從使用趨勢來看,充電電量和充電次數均呈現平穩上升趨勢,且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由於新能源汽車冬季電池耗電量高、掉電量快,進入11月份之後,用電量和用電次數環比增幅均達到10%以上,12月達到用電峯值。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2019年充電電量和次數月度趨勢圖

快充樁使用需求占主導地位

新能源車主在社會公用充電設施的使用需求上以快充樁爲主,這主要是由於社會公用充電場站的使用場景多爲臨時補電,故對快充樁使用需求強烈。

充電貢獻方面,快充樁以64%的建設佔比,貢獻了約94%的充電電量和充電次數,平均每個快充樁的充電貢獻是慢充樁的8.8倍。整體表現出大功率充電設施更受歡迎的趨勢,60-90kW功率充電設施在建設貢獻比、單槍使用次數和利用率上,均高於7-15kW功率充電設施。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以環路爲單位各場所充電設施佔比情況圖

場站規模及費用對充電行爲的影響

市級平臺e充網經過大量的數據建模分析後發現:場站規模對充電場站運營效果的影響權重最高。規模爲11-20個充電設施的充電場站,運營質量提升的幾率高於其他規模25%;其他影響因素中,免收/限免停車費、服務費優惠更能調動車主充電積極性。運營企業可以此作爲建站參考,實現運營效果和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四類區域充電場站停車費收取情況圖

時間段對充電行爲的影響 引導錯峯充電

以天爲單位進行觀測,北京市充電開始的高峯時段爲早上8:00-9:00、下午15:00-16:00和晚上23:00-0:00點;而充電結束的高峯時段爲早上9:00-10:00、下午16:00-17:00和晚上0:00-1:00點,充電高峯時段和車主通勤、車輛運營時間息息相關。快充樁和慢充樁的開始、結束充電時間偏好有很大不同,但一天中,快充樁和慢充樁都在電價低谷時段23:00-0:00充電電量最高。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北京市充電高峯時段圖

市級平臺e充網通過對充電訂單進行數據分析,快充樁的使用高峯時段與運營車輛的使用規律一致,充電開始和結束的高峯時段相隔一小時,基本可以確定,是同一批車主在運營車輛處於交接班時間和夜晚休息時間的臨時補電行爲。

而慢充樁的使用高峯時段則與上下班通勤時間規律一致,充電時長2-5小時不等,符合個人在上班的工作場所及下班的居住場所,能夠長時間停留,對充電時長要求不高。

聚焦 | e充網發佈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爲淺析報告

不同天氣的充電行爲對比圖

日常的天氣變化對於充電車主有一定影響,但是總量不大,雨天日均充電電量較晴天下降5.17%,日均充電次數下降6.4%。

基於大數據算法的錯峯充電引導

基於目前用戶充電行爲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均衡,和市級平臺數據分析結論,可適當引導用戶錯峯充電,車主使用e充網App,可提前瞭解場站忙閒狀態、場站的其他實時信息,引導用戶避開充電擁堵地區。並通過分時電價信息,鼓勵用戶將充電峯值時段的部分使用需求轉移到充電峯谷時段,合理引導用戶規避高峯。

通過清晰的數據可以瞭解到,北京市車主的充電行爲表現出時間上的不均衡。車主充電開始和結束時間高峯時段明顯,非高峯時段部分資源閒置,利用率不高。應鼓勵社會公用充電設施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接入統一App平臺,並出臺相關政策以推動實施,由此實現對全市社會公用充電資源的整合及統一調度,引導錯峯充電,解決部分充電資源閒置的問題,提升充電設施利用率。

免停車費,更有力吸引車主

市級平臺e充網通過對接入平臺的充電場站進行分析發現,停車費和服務費對充電行爲有一定影響,免收或限免服務費以及實行分時電價的充電場站,用戶使用偏好更高。對於利用率較低的充電場站,可以利用市場手段,引導新能源車主錯峯充電,提升整體利用率。

目前北京市內59%的充電場站收取停車費用,38%不收取停車費用,4%爲限時免費。首都核心功能區和中心城區大部分充電場站選擇收取停車費,這兩個區域土地資源緊缺、商業和人口比較密集,同時也爲了防止油車佔位和充電佔位等情況,大部分運營企業充電場站選擇收取停車費;生態涵養區不收取停車費的充電場站較多,佔比75%。在場所分佈上,企事業單位、城市公園綠地和酒店賓館免收停車費的比例最高,分別爲83%、57%和52%。

免費和限時免費的充電場站對車主更有吸引力,單槍月均充電次數是收費充電場站的1.2倍。因此,部分利用率較低的充電場站,可通過限時免收停車費的方式吸引用戶,培養使用習慣。

而除了停車費之外,北京市通過電動汽車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運營考覈獎勵實施細則,幫助充電設施運營企業強化運營能力,降低充電設施運營成本,從而刺激運營企業降低服務費用,切實爲充電用戶帶來優惠。

關於我們:

新能源汽車報V爲工信部主管、賽迪研究院主辦的新能源汽車報官方公衆號,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爲己任,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爲目標,與產業共成長,與讀者同歡樂。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