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心臟負擔供給血液,腦部控制思想和動作,肺部讓人呼吸;那麼腎臟呢?其實您要知道,腎臟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器官,它的功能正常與否關係着您的健康、幸福及生活。

腎臟(數量是兩個)運作正常無恙時,您不會去注意或關心它的存在;但是一旦碰到腎結石發生,或頻尿且排尿有灼熱感,或尿中帶血,或因腎臟有毛病而引起高血壓,您就會對這個器官有更新的認識及尊重了。

如果腎臟病拖得久又嚴重,其主要的功能都會受損,此時便需要採用標準的飲食療法,其主要目的是減緩病情惡化的速度,提供患者適當的營養並儘可能地修正已出現的異常現象。不過這並不容易做到,因爲腎疾患者的食慾本來就很差,如果再加以限制飲食,可能連他們愛喫的少數幾樣東西都碰不得了。

當腎功能開始萎縮時,首要的應對目標是減輕腎臟的負擔。在飲食方面,必須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量,因爲腎臟已經無力再去應付血液輸送過來的所有蛋白質。高蛋白的飲食會惡化腎臟的病況。患者應減少多少的蛋白質攝發取量要依其腎臟受損的程度而定。

蛋白質是由碳、氫、氧和氮等生命必需物所組成的複合分子。這些基本的分子聯合組成22種較大的氨基酸,然後這些氨基酸再結合爲各種蛋白質,成爲肌肉、骨骼、激素、血紅蛋白以及人體其他組織的基本要素。

這22種氨基酸其中的9種被稱爲“必需氨基酸”,即人類缺少其中一樣就無法生存。含有這些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被稱爲“高品質蛋白質”,例如肉類、牛奶、家禽肉、魚和蛋。而植物性蛋白質則因不含這些必需氨基酸而被稱爲“低品質蛋白質”。光喫植物性食物無法取得完整的營養,因此有必要再搭配含有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把蛋白質分爲“高”、“低”品質並無任何褒貶的意味,這種區別法只是反映了蛋白質的組成形態而已。

如果腎臟病繼續惡化, 病人身體排除磷的能力也會連帶減弱。磷的最豐富來源是小麥,其次是蛋、肉、家禽肉和加工肉品,這些都應該避免食用。此時患者還可能缺鈣,原因有二:其一、排不出去的磷會積聚在血液中,導致副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將鈣質由骨骼中吸出,並釋放在尿液中排出體外、其二、由於腎病還會降低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因此小腸吸收鈣質的能力進而減弱。要補充這些流失的鈣質,您必須每天攝取1500- 4500 毫克的鈣質來預防骨骼變脆弱。牛奶由於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因此不適合在此作爲鈣質的補充來源。服用鈣質補充劑是最好的方法,其中碳酸鈣和醋酸鈣是最佳選擇;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則因含鈣量稍低,因此較爲遜色。 鈣質補充劑可減少身體對食物中磷的吸收,只要體內的磷含量降低,副甲狀腺激素的製造量就會減少。

腎臟病後期還可能出現體內鉀質滯留的毛病,而鉀質太多會引起心搏停止。血液中含鉀量太高的人必須避免富含鉀質的食物,例如水果(尤其是香蕉)、水果乾、蜜糖、牛肉、豬肉、沙丁魚、小麥、麥麩、家禽肉、腎果、黃豆粉及各種生的蔬菜。

腎臟病患者若有貧血現象,可能會想要補充鐵質。以紅細胞生成素補充激素來控制這種貧血,效果比任何的飲食療法都要好。不過病人往往還是多少得服用一點鐵質補充劑。

腎功能不良還會使鎂滯留體內。要減少鎂的攝取量, 就得避免服用含鎂的制酸劑和通便劑、並少喫富含鎂的食物:種籽、堅果、小麥胚、全穀粒、豆類、甘蔗酒、糖蜜、深綠葉蔬菜、可可粉以及巧克力。 此外魚、肉和牛奶也含有少量的鎂。

除了腎臟病患者應遵守的飲食原則包括攝取足夠的熱量、限制蛋白質的食用量、服用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並減少鹽、鉀、和磷的攝取量。醫護人員必須與病人合力來設計一套適合病人特殊需求的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