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稱帝時,追封父親孫堅爲皇帝,卻沒有追封哥哥孫策,這是爲何?

蘇東坡曾豪言壯志,提筆寫下“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誰也沒想到歷史上的孫權更多的是腹黑的一面。

孫權之所以能夠繼位,主要是孫策死得早,東吳的基業大部分都是孫策打回來的,而孫權只是撿漏了,撿漏也就算了,可孫權在後期稱帝的時候,追封了父親瞬間爲武烈皇帝,廟號始祖,對於孫策卻沒有追封皇帝,而是一個長沙恆王慘淡收場。前面也說了,東吳的基業都是孫策打下來的,沒有孫策當年拼殺回來的江東六郡,孫權根本就站不住腳根,按理追封孫策爲皇帝也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可孫權卻爲了一己私慾,直接把孫策的名字劃去了。

對於孫權的這一行爲,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看不下去了,對此言曰: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大概的意思和兔死狗烹忘恩負義差不多,至於孫權爲何會這麼做,其實也挺腹黑的。孫權是考慮到了如果追封孫策爲皇帝,那麼問題就來了,孫策後代也擁有繼承皇權的資格,所以爲了避免孫策後人與自己後人之間的奪嫡之爭,沒有追封。這一點也可以從孫策的後代孫紹被冊封吳侯,後又改成了上虞侯,這一下子直接把孫策後代與皇權劃清界限了。

當然孫權的這一做法也是爲了保護皇權,採取的必要手段。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宗廟制度上有一點不合符,雖然孫權是上承了孫策的勢力,但如果真要追封孫策爲皇帝,這就有點不合符禮法,古代的宗廟祭祀有明確的規定,天子也就是立七廟,始祖爲與宗廟正中,而後子孫後代分別對立左右,基本的就是我們看到的父居左爲昭,子居右爲穆。

設想,如果孫權稱帝的時候,追封了其父孫堅爲皇帝之後,在追封孫策爲皇帝,那麼問題就來,這個孫策的靈牌在宗廟之中又該怎麼放?因爲這無疑是多了一個平輩,要麼和父親孫堅同輩,要麼和弟弟孫權同輩,但這兩樣都不合禮法,所以孫策這個皇帝是不可能被追封的。

不過歷史也有特殊,比如司馬昭就追封了大哥司馬師,以及高洋也追封了高澄,這就令人不明覺厲,孫權可能就是憑藉着宗廟禮法佔着皇位不願意鬆手,這也足以表明孫權確實有一些腹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