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上真的有一种爱,可以消灭你的不安全感吗?

者 | 罗近月

1.不安全感非“悲观主义者”专属

面对爱情,往往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乐观主义者;另一种是悲观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对爱情的理解相当于这样一个公式:爱情的质量=过去积极因素之和—所有的消极因素之和。

他们认为只要过去的时光足够美好,就完全能消融后来出现的任何问题。

而悲观主义者却认为:一旦关系出现了不可调和的问题,就必须立刻结束,不能有任何依恋或者不舍,重新开始才是最好的选择。

乐观主义者认为守得住就有希望,喜欢用各种方式挽留关系;悲观主义者则相信不破不立,既然已经出现了问题,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变好,不如重新开始更简单。

不管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在他们选择倾向的背后,都有各自内心难以迈过的坎。

乐观主义看似积极,内心也可能潜藏着担心和焦虑;悲观主义看似消极,在选择放弃的时候,也可能有很多的留恋。

那么,到底哪一种选择才是安全的呢?

实际上,没有选择是安全的。我们人生中每一次真正的选择,都是从不安全中开始的。

2.无法消灭的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对有些人来说如临大敌,必须用尽各种方式去消除。要让对方立刻满足才心安,或者强迫自己赶快转移注意力,不去关注内心的忐忑。

实际上,不管你做什么,无论你做如何周全的考虑,哪里有变化和成长,哪里就有不安全感,你可以暂时摆脱它,但无法真正消灭它。

当你想方设法去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时,你会发现不管找到多少理由说服自己,内心依然充满不安;

当你要求他人满足你的需要,你会发现不管对方怎么做,你依然无法获得满足;

当你试图转移注意力、不去面对问题的时候,你获得了暂时的平静,不安全感还会卷土重来。

消灭不安全感的路,就好比希腊神话里的推石头上坡的西绪福斯。被宙斯施了魔法的石头,每当被西绪福斯推上山顶,又会重新回到山脚。

他做多少努力其实不重要,本质是他一直都在推石头上山,周而复始。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内心的忐忑就像那块施了魔法的大石头,当你开始推它,你就想一直推下去,这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使命。然后,你就会因此忽略其他重要的部分。

所以,为了消灭内心的不安全而做的选择,也许永远不会有结果。就像推石头的西西福斯,他一定也无数次从眼前的努力中获得希望,但很快希望又会破灭。

3.聚焦不安全感,本质上是对成长的拒绝

小兰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在恋爱中,她要求男友必须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比如秒回信息、报告行踪、不能跟其他女生讲话超过三句等。

即便如此,她依然无法安心,每天都要查男友的手机,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信息或电话,她甚至还悄悄在男友的车上装了隐秘的监控器。

如此竭尽全力,把所有不确定的因素变成亲眼可见,她感觉到安全了吗?

并不。

每一次,她都觉得只要确定对方没有可疑行踪,她以后就可以安心生活了,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当她内心感觉不安全时,她又想再试一次。

她不断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又无数次破坏自己的承诺。

她开始厌恶自己,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不信任男友,另一方面又控制不住内心的质疑。

一开始,即便她经常对男友提出无理要求,男友也总是包容忍让。然而两年后,男友终于受不了,提出了分手。她质问男友:“你是不是有了喜欢的人,才会这么狠心抛弃我?”

男友说:“你还不明白吗?我是爱你,才对你各种忍让,然而你却得寸进尺,丝毫不顾及我们的感情。”

小兰说:“你知道我有问题,我没有安全感,才会做出这么多让你反感的事情啊!”

男友说:“我选择离开你并不是因为你有问题,而是因为你只想满足一个有问题的自己,却从不正视和思考自己的问题……这让我对我们的未来不抱希望。”

小兰觉得无比委屈,为了稳住这段关系她想尽了办法,为了安抚自己内心的恐惧她费尽心思,换来的却是她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或许她男友说得对,不能因为内心有恐惧、有不安全感就为所欲为,让自己的满足凌驾于任何人的尊严之上。太过放纵自己,短暂的满足也终将会失去。

聚焦于不安全感,本质上是对成长的拒绝。

我们觉得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心安理得地困在原地。这种保护,会让你拒绝掉生活中的大部分机会,并总觉得是别人辜负了自己。

在面对可能会失去的恐惧和焦虑时,没有任何确认是能够给你长久满足的,我们始终需要在一场场内心的暴雨中勇敢向前,成长出一个有力量面对不确定的自己。

4.克制,让人成长

曾看到过一句话说:“带着克制,人就会逼着自己长大,去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

听起来有些残酷,却是事实。

从小到大,我们每一次成长,每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每一次不确定的机会,无不是在克制自己、直面不安全感中前行的。

很多时候,让我们踌躇不前的不是不安全感,而是我们不能忍受不安全感的存在,总是试图消灭它。我们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把一切不确定变成确定,却反而在追求极致的路上变得止步不前。

所有远方和未知,都没有绝对的确定和安全可言。这意味着,当你靠近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个忠于自己的决定时,结果会是喜忧参半的。

有些时候,哪怕明知做出了选择后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也必须这么做。所有的选择,都伴随着取舍和风险的,没有对错。

在不安全感面前,所有的自我克制,都是为了增加我们探索内心和面对挑战的勇气,这种克制,能为我们的人生创造更多自我实现和活出自我的机会。

不管在爱情还是婚姻关系里,如果你遇到一些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你可以克制自己不急于解决它,而是静下来去思考问题的根源和对你的意义,你就会收获更多。

你会发现这些问题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被你忽略很久的世界,里面可能装着你对自己的不接纳和否定,以及一些一直被你压抑的渴望。

当你看得见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无论眼前的困境如何局限你,你都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自由。

克制不同于压抑。

压抑是明知存在问题,却选择视而不见,忽略和否认你内心很在意的东西。

而克制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需要,看见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并为具体的选择做出承担和努力,具备更多主动的空间。

就像张艾嘉的歌里所唱:“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路寻找内心安稳的过程,也许遍寻不着,但最终我们会和真实的自己不期而遇,虽不完美,却拥有了更多靠近美好的可能。

当你能忍住一定程度的焦虑,不急着寻找眼前的满足,才能真正去看见那条拯救关系而非控制关系的路。不安全感永远没办法在关系里被满足,但可以在自己这里被疗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