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出去溜達了一圈,回來覺得很累,就睡了個“午覺”,醒來一看朋友圈,都在發IG奪冠的消息。不是IG的粉絲,所以就一併滑了過去。

過了一會兒再刷朋友圈,看到有個“清流”妹子,發了一句:就我一個人覺得在朋友圈發IG的男生很low?有些天天只曉得打遊戲的直男,找不到女朋友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我不是IG的粉絲,甚至一開始連這個組合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我這次還是站IG,至於那個妹子,只有呵呵了。

雖然我們一直接受的教育是:“天天打遊戲不好”,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都這麼大個人了,誰還不能有個興趣愛好嗎?

再說了,打遊戲就low了?你知道之前清華學生打遊戲,拿了全國第一嗎?你遊戲公司的人,工資有多高嗎?

打遊戲的男人low?你這種愛逼逼的人就不low了?

你們身邊肯定也有這樣一種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這,看不起那。

“你怎麼用mac的口紅啊,好low啊”

“居然還有男生穿鴻星爾克的鞋子,好low啊”

“你怎麼喜歡這個明星,好low啊”

在他們眼裏,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小到奶茶甜品,大到城市國家,他們都給仔細的排上了不同的等級。一旦他們覺得自己的等級比你高,就忍不住對你嗤之以鼻。

2

因爲做自媒體的原因,朋友圈裏的好友就比較多,所以各種奇葩都會有。

之前我去越南玩兒,發了個朋友圈。大家都在評論,問好不好玩兒之類的。

只有她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居然有人去越南玩兒,越南有什麼好玩的,又破又髒。

我特麼愛去哪裏去哪裏?你逼逼啥!

當我到泰國的時候,這人又開始逼逼了。“怎麼大家都喜歡往泰國跑”。

點開她朋友圈,前幾天去了趟巴黎。果不其然,在她心裏,旅遊是有等級的。

去歐洲打卡的,是可以看不起往東南亞跑的;出國遊的,是可以嘲笑省內遊的。

同樣的還有:

“又不是出國遊,發那麼多朋友圈幹嘛”

“家門口的一個公園,也值得他發朋友圈”

朋友圈對這種人來說,可能是競技場,照片得美,定位得高大上,否則就是Low,就是不配。

但對於有的人來,朋友圈就是一個記錄自己生活的地方,如果可以,我家茅坑我都想定個位。

3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問答:

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最高讚的回答是這樣的: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所以,那些動不動就喜歡把,xxx很Low掛在嘴邊的人,其實並沒有見過太多世面。

去過一次歐洲,就以爲自己環遊了整個世界,看不起沒出過國的人;買過一次臘梅神仙水,就看不起用悅詩風吟的人;聽過幾首好妹妹趙雷的民謠,就對流行歌手嗤之以鼻。

所謂一瓶不響,半瓶晃盪,就是這個道理。

4

成人的社交的一大禮儀,就是你可以不熱愛你不喜歡的,但請不要對別人的愛好潑冷水。

別人喜歡的明星,你不感興趣,不說話就行,沒必要在哪裏逼逼。

別人要去的地方,你不喜歡,適當給點建議就好,別擺出一副看傻逼的表情。

像我有個朋友,特別喜歡漢服。一開始只是在參加同袍活動的時候,穿着出去。後來因爲大家都習慣了,所以也經常穿着和我們出去聚會啥的。

但有次聚會,來了個女生,卻一臉鄙夷地看着我這朋友,“你這樣穿着出去,別人不會把你當神經病嗎?你的朋友對你真好,要是我朋友天天穿成這樣,我是不敢和她一起出門。”

這種人,就是嘴欠。

還有《延禧宮略》和《如懿傳》熱播的時候,因爲講的是同一時期的人物,所以難免被拿來比較。每個人的愛好不同,這都沒啥,但有些評論真的看不下去:

“喜歡看《延禧宮略》的人肯定很Low吧,這種腦殘爽劇也看的下去?”

“看《如懿傳》的很不覺得自己low嗎?拖拖拉拉,演的啥玩意兒”

還有類似的。

“我只聽歐美音樂,中國歌簡直沒法聽”

“刷x音真的很low,還不如看幾部電影”

“啥年代了還玩兒微博,我只會看推特”

“國產護膚品也能用?真不怕爛臉!”

….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不能因爲喫了一頓高級日料,就不再喫你媽煮的白米飯了吧?有的時候,你想看書,想健身,想成爲更好的自己,但有的時候,你就想啃着豬蹄,刷着手機,打把遊戲,追點腦殘劇。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高級與低級。外國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興趣愛好更是沒有那麼多的三六九等。不信的話,鳳凰傳奇和莫扎特的交響曲擺在你媽面前,你問她選哪一個?

喜歡IG的男生不low;用MAC的女生也不low;沒出過國的人也不low。

只有那種天天帶着有色眼睛的勢利眼才最Low!

-END-

作者:陳子淏阿鹿的好基友,江湖郎中,專治感情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