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产业、企业、公益、教育四驾马车齐头并进 常德桃源扶贫攻坚在路上

“这样的山路只有我这种老司机才敢走,我告诉你,这个路比去西藏的路还要难走,这个斜坡太长啦!”10月中旬,笔者前往了桃源县最为贫困的几个村落。近年来,全县以中央和省《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从2012年底,桃源全县贫困人口11.58万人,县级贫困村139个,到目前还有16749人未脱贫,还有22个贫困村未退出,全县干部群众是在真正踏实持久地打一场扶贫攻坚战,并会为这场战役取得最后的全面胜利继续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产业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湖南桃源县地处湘西北,与多个国家级贫困县接壤,由于区域资源匮乏、少数民族聚居、劳动力缺失、文化素质低下等原因,导致多年来收入增长缓慢、发展方式拙劣、脱贫致富无力,是省级扶贫工作面上县。

图上的老大爷脸上笑开了花,可见居住在西安镇的村民现在生活的不错。“我之前在外打工,现在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山里,农活我干不了,前几年差点没饭吃,现在好了,摘点香菇,我一天能赚100元。”

西安镇地处桃源县西南端,是桃源县有名的贫困乡镇,全镇10个行政村均被列入省级贫困村,群众生活来源主要依赖田里的几粒稻谷和从山上采伐木材,即使终日辛苦,日子也只能勉强满足温饱。昔日的西安镇有三最:最远,离城区89公里;最穷,10歌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地理条件最差,山多地少,基础建设薄弱。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难,创业难,收入不稳定的现状,政府积极发掘本土资源优势,并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

由于西安镇地处桃源富硒带,富硒产业基础优良,再加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适宜菌类生物的生长。2017年底,桃源县质量监督检测及计量检定所对此的鲜香菇进行了检测,据检测,西安镇桃安村的鲜香菇含硒量为0.068mg/kg,属于富硒产品,西安镇抓住这一优势,根据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经过仔细的认证和测算,并对风险进行了严格评估后,最终确定了食用菌种植为本年度及今后产业扶贫的重点。目前在大水田、白洋坪、东安、桃安等4个村建立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共有大棚121个,计划在2020年之前逐步推广到全镇10个贫困村。

据悉,该项目总投入530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230万、社会资本100万、供销联社200万。目前,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管理或种植、利润分红等方式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来,通过该种模式,进一步完善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链条,实现了企业、基地和贫困户之间的协同合作和食用菌产业种植、销售、加工的一体化生产,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小小菌棒成为脱贫攻坚的加力棒。

可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是目前桃源县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指导。

企业扶贫—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桃源县杨溪桥镇这家茶叶厂了不起,不仅解决掉村民的就业问题,还给村民们指明了一条创富之路。

“我复垦了几亩老茶园,詹总给了2124元的奖励,加上詹总公司收购的茶叶,今年收入1万多元,经过培育后,明年茶园的产量增加,收入翻一番没有问题。”杨溪桥镇落马洞村贫困户黄培根告诉笔者,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或者入股公司茶叶合作社,或直接到公司务工的贫困户就有358户、1228人,2017年他们仅合作社分红就有30万元收入。

据了解,他们口中的詹总,名叫詹立君,16岁就担任过原牯牛山公社茶厂的技术员。他牵头组建了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营运模式,引领当地群众抓产业、建基地、拓市场。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达7000人,其中贫困户1600人。为了充分调动贫困户开发野茶的积极性,先后为贫困户无偿投入资金100万元,户均开发1-2亩茶园,现共开发高山野茶3500亩。为了拓展野茶收购渠道,让利当地茶农,詹总公司高于市场价格对当地茶农采摘的鲜叶予以优先收购,。不仅如此,到年底,对交售鲜叶的茶农在公司茶叶销售纯利中提取20%的现金以分红的形式分给茶农,2016整年,公司就获纯利110万元,为茶农分得22万元。

这些年,詹立君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家乡修村道,他出钱出力,补上资金缺口;捐资助学、扶贫济困20余万元。“有困难,找詹总。”一时间成为了当地村名的一句口头禅。谁是最可爱的人?相信杨溪桥镇的村名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詹总吧。

公益扶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九妹九妹可爱的花蕾……”这首歌曾火遍全国,现在,桃源县的九妹可比这首歌还要火。九妹是谁?九妹是九妹公益家园的发起人,现任公益家园理事长。

2013年中秋节,九妹回到老家桃源青林乡,与妈妈拉家常,说起隔壁队里的陈奶奶。“奶奶前段时间在看人打牌,打牌的人在吃米粉,她当时可能很想吃吧,看着打牌的人走之后,捡起就吃。后来一个月的时间,陈奶奶就走了。听得我好心酸啊。现在社会这么发达了,孤寡老人的连碗米粉也吃不起。”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九妹说起陈奶奶还是有点难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九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希望能为家乡困难的老人做点事情。

想干就干,2014年春节,九妹买好农家猪肉和鱼,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一起将爱心物资亲手送到了村里贫困老人的手上,还给了每人300元红包。九妹的举动感染到了别人,她的朋友们纷纷表示要加入关爱农村贫苦老人的队伍中来。2015年底,收到捐款52604元、32包衣服、120包面条、2000元苹果,共走访了91位孤寡老人;2017年底,收到捐款73700元、衣服500件、面条555斤,红枣444斤,共走访了111位孤寡老人与抗战老兵。

综合这几年共募集善款20多万元,走访孤寡老人及抗战老人近400人次。太多感人的故事在九妹公益家园里发生了。2018年9月,九妹正式在民政局注册登记九妹公益家园。公益家园扶贫会一直在路上。

教育扶贫—少年强则中国强

潘皓老师的支教事迹在桃源是众所知道的事情。不少媒体联系采访都被他一一拒绝,外界很多人都问他,你完全可以选择在镇上中心校支教,为什么会跑到大山里去受苦。他说“我刚进山的时候,很多朋友也是不相信我真的来大山里支教了,其实我个人觉得作为教师应该真正对的起这份职业,教师这项职业的性质是完全精神和默默潜行的,是灵魂的传播者,孔子早在几千年以前就说了,传道授业解惑也,与宗教里的传道士在形式上是一样,教育职业也是信仰,教育者应无处不在,心静了,哪里都是风景”。

2018年3月,潘皓因工作需要由县教育局委派到观音寺镇万阳山村从事支教工作。万阳山村是深藏在万阳山麓的一个封闭的小山村,离镇上虽然只有30多公里,但山路崎岖,翻山越岭,村里人想要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村里教学点当时仅有7个孩子,三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四个二年级的学生,由村里一位姓姚的退休老会计看着。

潘皓到这里后,针对孩子少年龄差别较大的情况,认真的钻研了复式教学的方式内容。他认为即便是再小的学校也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完整的,于是他设计制定了山里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利用现有的条件开设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因为缺少教学设备,潘皓便利用第一个周末开车回桃源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大量的儿童阅读书籍和体育、绘画、书法等大量教学用具。每天除认真备课钻研复式教育方法外,还撰写教育心得,将自己在深山的教学心得通过自己的公众号与外界分享。现在,村民们都特别的感谢潘老师,他们深知,孩子必须要上学,因为孩子才是未来。

的确,对于一个生活在县城的中年教师来说,大山里的生活是艰苦和很不容易适应的,基本生活物资很匮乏、一个人的孤独、家庭对他的依赖。但,俗话说你若真爱,你就留下。潘皓老师正是用他的满腔热情践行着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的教育情怀。

“致富不致富,关键靠干部”,桃源县委县政府以中央和省《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产业扶贫、企业扶贫、公益扶贫、教育扶贫多管齐下,已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良好格局。习总书记说:“扶贫工作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样的好产业、好企业、好公益,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桃源县全县贫困户脱帽只是时间问题了。

(来源:中报融媒)

(一审:陈为民  二审:王华  终审:廖资水)

猜你还想看:

人民网:产业立市看常德 新“风口”产品走向订制化 企业集聚助推产业链

关于常德市2018年“最美扶贫人物”“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评选结果的通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