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一老一小宅家70多天!武漢市民這樣配合小區封閉管理

這兩天

武漢陽光和煦

天氣宜人

目之所及

城市正在迎來全面“重啓”

但戰疫仍在繼續

我們還需堅持再堅持

“非必要不出門”

小區出行:管控不松

車輛專屬識別、人員有序出入

5日上午9時許,漢陽區永豐街龍磨社區居民塗朋飛,通過測體溫和綠碼驗證後,駕車前往武漢經濟開發區上班,自上月復工以來,他每天出入小區一次。

當日,長江日報記者在龍磨社區中鐵建國際城小區出入口看到,居民、車輛出入有序,兩名保安在崗亭內負責閘口放行,1名保安在小區內爲排隊等候的車主,提前檢測體溫、掃健康碼。一旁的行人出口,則有兩名社區工作人員,檢驗出行居民證明、健康碼並測量體溫。

小區居民外出採購前,在社區辦公點登記外出信息。長江日報記者記者汪崢 攝

復工車輛憑識別證出行

小區物業經理陳園介紹,隨着近期復工人數增加,小區物業專門爲復工居民製作了車輛識別證。

“由物業和社區認證復工單位證明和個人健康碼後,發放車輛識別證。有證車輛進入小區,門崗只需要檢查乘車人員信息和體溫,早晚高峯時,可以提高進出效率,避免擁擠。”截至4月5日,該小區已有376臺車輛辦理了復工識別證。

記者注意到,在小區門崗外,物業還特意設置辦公桌,登記首次返回社區返漢人員的姓名、房號、聯繫方式和實時體溫。截至5日上午10時,已登記6名返漢人員。

小區門崗外,物業人員值守登記返漢人員。長江日報記者汪崢 攝

龍磨社區書記楊黎介紹,中鐵建國際城小區目前實有住戶2381戶,自3月27日被評爲無疫情小區以來,該小區物業與社區幹部、下沉幹部持續聯動,確保小區管控不鬆動,目前,該小區依舊僅保留單一出口通行。

外出採購登記出行時間

9時14分,居民嚴莉芬在小區門崗前,出示外出採購證明後,經測量體溫和掃綠碼驗證,步行前往附近的沃爾瑪超市買菜。“我是24日從孝感返回武漢的,這是第一次出門購物,準備買一週的量。”她認爲,“ 現在還是儘量不出門好。”

嚴莉芬所持出行證明上,清晰註明了姓名、房號、外出採購時段以及目的地。記者看到,證明上外出時間段爲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兩小時劃分爲一區間,已標註出行人的具體出行時間段。

居民嚴莉芬出示出行證明後,掃健康碼登記。長江日報記者汪崢 攝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步行15分鐘範圍內,有沃爾瑪、家樂福兩家大型超市,小區附近也有便利店正在營業。

楊黎介紹,居民外出證明均分爲一式兩份,上下聯分別由社區和居民持有,以便留存管理。居民在申請外出採購時,負責登記審覈的下沉幹部,會在紙質的樓棟表上,登記該戶居民出行次數。

目前,龍磨社區居民,復工、就醫人員憑相應證明,可每日有序進出社區。有采購及其他出行需求居民,則需到小區內的社區辦公點,開具單次出行證明,在申請時間內,單次出入小區。

“目前,我們號召除復工、就醫的居民外,每戶保持三天一次出門頻率,大多數居民都能自覺遵守。”

宅家老小:配合防控

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4月5日晚,家住礄口區榮華街幸樂社區的鄂穎下班後,在經過查驗復工證明和健康綠碼,回到了家中。此時她的母親和女兒在家中正等候她一起喫晚飯。

鄂穎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自從疫情暴發後,她就在第一時間“要求”家人不外出,如今老人和女兒已經70多天沒有出過小區大門了。

“其實在家裏最難受的是小朋友,我女兒聽見外面的狗狗叫,都羨慕狗狗能在外面玩。”鄂穎說,自己的女兒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愛玩的天性擋不住,自己就決定幫她找點事做。

女兒喜歡畫畫,鄂穎便教她用繪畫爲武漢加油。“她有一次畫了白衣天使,還照着新聞裏的樣子給醫生畫上了防護服。”鄂穎向記者開心地展示女兒的畫作。

鄂穎女兒畫的畫

3月23日,鄂穎所在的單位開始復工,鄂穎也辦理了復工證明,開始外出上班。“我上班前特意叮囑了老公,一定要看好老人和小孩,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鄂穎說,現在丈夫偶爾會下樓去拿社區裏團購的生活物資,其餘時間都在家裏網上辦公,而老人和孩子在家畫畫、唱歌、學習。

“雖然現在疫情有所好轉,但還是不能鬆懈。我們一家人一定會配合社區的工作, 繼續堅持非必要不外出,不能讓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白費。”鄂穎說。

志願者:防控不能鬆勁

疫情過後給父親補過90壽誕

“請大家拿東西時保持1.5米以上距離。”5日上午,洪山區卓刀泉街吳家灣社區,一羣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一邊幫忙整理、分發團購物資,一邊提醒排隊居民保持距離。

54歲的志願者任愛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之前居民們主要是團購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現在社區被評爲無疫情社區,有些居民想換換口味,開始出門逛超市。

看到這種情況,小區業委會和志願者便開始組織團購米酒、熱乾麪、小龍蝦、新鮮活魚等“新花樣”給居民換口味。“雖然社區已被評爲無疫情社區,但防控依然不能鬆勁,志願者每天都會在羣裏倡導居民非必要不出門。”

而任愛萍除了參加志願服務,其他時間幾乎不出家門。記者看到,她家的冰箱裏囤滿了蔬菜水果和冷凍豬肉,通常5天“補一次貨”。

宅家70多天,任愛萍的生活卻過得有滋有味:早上起來做套瑜伽鍛鍊身體,下午拿出字帖練習硬筆書法,晚上則研究營養食譜和西點烘焙。

隨着疫情好轉,前幾天,任愛萍接到父親的電話,老人想做90歲大壽,希望兒女們能來家聚一聚。“老人家蠻看重這個,但現在疫情還沒結束,就算是家人也不能搞聚餐。”任愛萍在電話裏跟老父親解釋了半個多小時,老人終於理解了。“其實心裏還是很愧疚的,疫情過後一定要給爸爸補辦一個大壽。”

小學生:勸父母少出門

宅家變“小小美食家”

“媽媽,我們現在還是少出門,能團購的菜就團購,能自己做的糕點就還是自己做吧!”5日,青山區吉林街小學二年級12班的蔡京珂同學又開始在家鼓搗鍋碗瓢盆,準備做她最喜歡喫的蛋糕。

蔡京珂的媽媽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自從放了寒假以後,蔡京珂已經在家“關”了70多天。不過,她在家裏可沒有閒着,都快變成小小美食家了。

蔡京珂自己在家做美食

最開始,蔡京珂只是看媽媽做各種美食,後來自己也開始學着做。每天上完網課後,她在媽媽的指導幫助下製作各種美食,有煎餃、面窩、雙皮奶、蛋糕、油條等。

雖然現在小區已被評爲無疫情小區,蔡京珂全家都儘量減少出門次數,他們表示,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少出門就是爲疫情防控做貢獻。

再次提醒市民

疫情尚未結束

大家再堅持堅持

久違的煙火氣終會回來的

長江融媒出品 記者汪崢 楊蔚 王靜文 陶可禕 李銳 通訊員:劉晶晶 詹鷗 陳學兵

編輯 | 李杏 校對 | 張玉明 值班主編 | 劉嘉 劉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