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童年的我看來,外婆簡直是萬能的。爲什麼我們懷念童年時,會忍不住懷念外婆。

原標題:良言 | 嘎公、嘎嘎與童年

今天是個容易追憶童年的日子。

我們都曾是懵懂孩童,都有這種經歷:在兒童節的時候,紮上小紅花或打上小領結,在班會上手拉手,高聲合唱《歌聲與微笑》。

回到家裏,外婆端出晚飯,特意做了我最愛的紅燒魚,還不顧父母的反對,執意要給我開一罐飲料。

這美好的童年回憶,結束於晚上外婆的哄睡,我喫得飽飽的小肚皮,窗外微弱的路燈光。

這些,至今想起來都讓我覺得:太溫暖了。

01

父母工作忙,從小就是外婆負責照顧我。

我的外婆身材瘦小,但總是腰背挺直,每天風風火火,白天打理家務、晚上輔導我寫作業,好讓其他人潛心工作。

在童年的我看來,外婆簡直是萬能的。在她的操持下,整個家庭運轉得井井有條。

外婆對我永遠充滿耐心。哪怕我跟她講我的動畫片、電子遊戲,她完全聽不懂,也會放下手頭的事情,用好奇的眼神鼓勵我繼續與她分享。

外婆是我安全可靠的監護人,同時也是我親密無間的夥伴,充實了我的整個童年。以至於成年後我常有錯覺:每個人的童年裏,都有外婆濃墨重彩的身影。

比如,小紅帽在回憶與大灰狼鬥智鬥勇的時候,她會記得事情最開始的緣由,是她要去給外婆送糕點;

比如,小學語文課本里高爾基的《童年》,他不厭其煩地反覆描繪外祖母的濃密頭髮,臉上洋溢的微笑,和溫柔的語氣;

再比如,兒童文學家伍劍專門爲外婆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外婆》,講述了外婆在黃石鄉下的家裏,怎樣將窮苦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生活智慧。

看,我們在回憶童年、回憶外婆的時候,是不是都充滿了粉絲濾鏡。

02

爲什麼我們懷念童年時,會忍不住懷念外婆?這竟然是有科學依據的!

從微觀角度看,從母親懷孕起,外婆就開始關注母子的生活,成爲她們最親近、最可依賴的人。孩子出生後,外婆也常是養育“責任人”之一,生活密不可分。

心理學理論認爲,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往往來自於對父母的安全依戀。

在隔代撫養的情形下,孩子會從“第一責任人”,也就是奶奶或外婆身上尋求安全感。她們照料孩子的喫喝拉撒,帶孩子曬太陽、與小夥伴交際,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外婆在孩子身上傾注的關愛,往往比孩子父母更細膩、更柔軟,更容易留下“外婆情結”。

從宏觀角度看,進化心理機制認爲,從外婆到母親到外孫,這個鏈條上的親緣關係是完全確定的,出於生物本能,外婆會比其他長輩更疼愛外孫。所以,我們想到童年就想起外婆,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今日歌曲:《馬馬嘟嘟騎》 演唱者:斯斯與帆

《外婆說》 演唱者:暗槓

編輯 | 劉派 製圖 | 嚴婷 剪輯 | 趙怡然 主編 | 鄒嬋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