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磚”是一種常見的建築材料,百姓居住的房子、帝王修建的陵墓,都需要使用“磚”。但是,爲何常州市南郊茶鄉戚家村陵墓中,出土的七塊古磚,竟成爲一件國寶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1975年,常州南郊茶山公社浦前大隊戚家村生產大隊,接到上級指示,在村內進行路面平整修工,爲春天的耕種做準備。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生產大隊在處理一座土堆時,竟挖出了一些磚頭。這些磚頭與現代的紅磚有明顯的不同。看到這個情況有,一些有文化的村民懷疑,這是修建古墓時使用青磚。

戚家村的村幹部介紹消息後,立即給當地的文物管理局打電話,將具體情況上報。不一會,專家們便帶着工具,趕到了當地。經過一番調查研究後,專家們確定,這座土堆下有陵墓。

文物專家馬上加派人手,準備對陵墓進行挖掘。這座陵墓方向朝南,是一個橢圓形單室穹隆頂磚室墓。西部的甬道保存完好,但是,東部的甬道和牆壁卻只剩下一角,看到這個狀況後,專家們一致認爲,這座陵墓很有可能被盜墓賊光顧過。

專家們打開陵墓,發現這座陵墓果然被盜了,金銀等器皿已經一件不剩,墓中只剩下了一批瓷器(盜墓賊認爲不值錢)。這批瓷器,以青瓷爲主,有少量的白色瓷器。其中碗最多,罐、壺、盒制物品較少。專家們將瓷器整理後,小心翼翼地帶出陵墓。

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專家們認爲這座陵墓是南朝末期至隋唐初期的陵墓。但是,爲何專家經過研究後,卻認爲這座陵墓中最珍貴的東西不是瓷器,而是幾塊奇怪的“磚”呢?

專家們收拾陵墓中的物品時,曾發現了在陵墓中存在一些“磚”,起初,他們並未在意,甚至覺得這是修建陵墓時殘留下來的。但爲更好的研究陵墓的歷史,他們還是將“磚”帶回研究所。專家們經過細緻的研究發現,這些磚並不簡單,它們一種非常難見的“畫像磚”。

墓主在修建陵墓時,命工匠們雕刻了大量的“畫像磚”。比如,一些磚的表面雕刻着花紋,一些磚表面雕刻着人物或者動物,非常富有立體美感。

但是,在衆多出土的畫像磚中,專家們的注意力卻被七塊組合磚吸引到了。

這七塊畫像磚,非常神奇,只有放在一起後,才能組合成一條完整“龍”的圖案。此時,這七塊磚又被稱爲龍紋磚,磚上的龍被雕刻得非常精細,張着大口,舌頭露在外面,神情比較兇猛。龍頭頂的雙角,身上的龍紋,上揚的龍尾,飄動的龍鰭,細節處理的非常細膩,生動地向衆人展現出瑞獸的氣勢。

畫像磚是用拍印和模印的方式製作而成的,它是我國古代的一枝奇葩。根據資料記載,畫像磚藝術是從戰國晚期興起的,在古代美術藝術園林中,持續發展了十四五個世紀。

目前,常州戚家村畫像磚墓中出土的“畫像磚”被收藏在常州博物館內,繼續向衆人展示出它們獨有的風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