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底色,而親子關係是孩子這一生中所有經歷的各種關係的源頭和模板。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是如何與孩子互動的溝通交流的,那以後孩子長大與朋友、同事、配偶等之間就是如何互動溝通交流的。

既然親子關係是源頭,是如此重要,我想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與孩子之間保持一種充滿愛意的、和諧而持久的親子關係,是嗎?那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哪些情況會讓親子關係“破裂”?

我們這裏所講的“破裂”,是指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所經歷的誤會,爭吵和其他衝突,這種衝突就是我們講的破裂。如果是這樣說的話,我們就會注意到,其實這些破裂幾乎天天在發生,我們來看看平時父母採用的教養方式有哪些?

▲案例1:很晚了,3歲牛牛還不睡,講故事越講越興奮,媽媽已經很累了,沒辦法,媽媽失去耐心,嚇唬並警告孩子,再不睡大灰狼就來了把你喫掉!孩子嚇得含着眼淚不敢哭出聲。

▲案例2:媽媽在廚房間做飯,3歲半的棒棒進來很委屈,“媽媽,諾諾把我的新玩具搶走了自己去玩了!”媽媽忙着做飯,“搶走就搶走唄,有啥好氣的。以後這種事要大方一些,要懂得分享,知道嗎?你給他玩具玩,他纔會給你玩,知道嗎?”

▲案例3:媽媽很忙,做飯還要照顧弟弟,哥哥就打開電視看,一直停不下來,媽媽很生氣就把電視關了,哥哥氣得就過來打媽媽,還吐口水說“打死你!”媽媽氣得就打他屁股,讓哥哥回到自己房間反省不許出來。

父母和孩子對生活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標和不同的計劃,很容易產生矛盾衝突。別小看這一件件小事,孩子就是通過這些反反覆覆地發生的小事,去認知自己是怎樣的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周圍環境是安全的還是危險的。那麼如果關係“破裂”不及時修復,對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➀ 年幼的孩子是不會主動對破裂的關係進行修復的,需要大人主動進行修復。如果這些小誤解和衝突沒有及時修復,會影響孩子對自我、對人與人和對這個社會和世界的認知。比如第一個例子中,媽媽說大灰狼來喫你,孩子很害怕,是會乖乖睡覺,但他不知道爲什麼大灰狼要喫他,他會認爲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我要乖點,不要提出要求就會安全點。慢慢地通過幾次類似事件的發生會加強這樣的想法,孩子會去迎合這個社會和別人,變得自卑、會唯唯諾諾。當然這樣不是做一次就會造成這樣的影響,也需要長期積累但最好不要做這樣的積累。

➁ 長期的親子關係破裂不修復,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接。同時間接影響孩子與其他人之間的聯接,造成孩子性格的孤僻,與他人關係處理上缺乏變通和靈活性。這些都需要我們父母給孩子示範和引領,給到孩子鍛鍊的機會。

➂ 如果長期的親子關係破裂沒有及時修復,當孩子有一天做了父母,他的這種行爲模式會帶到他和孩子的關係中,繼續影響。

如果我們的親子關係破裂,又該如何修復呢?我們稱之爲“修復三部曲”。

第一步:父母首先要做自我調適。在關係破裂時,我們的聯接中斷,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心中無比難過,所以我們要儘快自我調適,儘快與他們重新聯接,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自我調適關注兩點:一是理解接納自己的思想負擔。你的反應是由於你自己小時候與父母之間未解決的問題而引起的——尊重自己。二是尊重孩子,關注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感受。自我調適好之後,我們就要向孩子承認“我犯了一個錯誤”。

第二步:第一步如果能夠完成,第二步就會簡單了。自我調適好之後向孩子承認錯誤,重新建立起彼此的聯接,然後順理成章地“和好”,向孩子道歉。“我向你道歉”“對不起,我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對你大吼大叫……”這一步很簡單,但是一定不能省略,這是給孩子在示範承擔責任,當孩子有承擔責任的榜樣時,他們就會學着承擔責任。父母不必擔心,這樣會損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形象。記住:尊重是彼此聯接和糾正孩子行爲最重要的一步,沒有這個,其他都不會發生。而且你會發現孩子很容易原諒放過大人,因爲關係破裂後孩子有強烈地再次聯接的需求。

第三步: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最終指向都是要關注解決問題。所以爲了培養孩子的社會生活技能,我們需要自我調適,與孩子聯接和好,和好之後爲了避免下一次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我們需要“解決問題”——“我們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吧”或“下一次發生這種事,你希望我怎麼做?”或“我希望你能夠……”彼此有一個約定。

修復親子關係的三部曲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需要突破我們自己心裏的重重關卡。親子關係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還有溝通傾聽等等,但我要提醒各位父母。親子關係和諧纔會有孩子與我們之間的合作,有些父母會認爲“熬過”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過程,然後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繼續和孩子相處,但我想說的是,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與自己的意識分離得更加嚴重。

孩子每天都在認知,自己是怎樣的人?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安全還是危險?我要做怎樣的決定?每天都在做着選擇和決定。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海邊有一灘水窪,裏面有幾百條小魚被衝上了海灘,它們掙扎着,看樣子很快就要死去。有一個小男孩不停地抓起水窪裏的小魚,把他們扔回海里,他拼命地不停地扔着,這時一位成年人走過來很疑惑,看着小男孩說:“你這樣做是沒用的,他們都會死的,你爲什麼還要這樣做呢?誰會在乎你這樣做呢?”小男孩顧不上看一眼這位成年人,一邊拼命地扔小魚一邊大聲地說:“我知道的,可是這條小魚在乎呀!”

所以我希望各位父母知道,即使每個父母都不完美,即使我們會一遍遍傷害到孩子,可是我們也要一遍遍修復。正是在這破裂修復,修復破裂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建立了起親密感和彼此的適應力。

作者: 袁倚喬;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