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採用銅紅料的高溫器皿似出現於唐代,其既有可能是實踐總結的成果,也可能純粹出於偶然。公元九世紀,湖南長沙的銅官窯曾出產少量的單色紅釉粗瓷及大批的釉裏紅器。銅綠至銅紅的轉變,對其中某些器物來說,可能僅是偶然,但絕對有部分是陶匠有意爲之。以巴黎賽努奇博物館所藏的一件紅點綠紋陶罐爲例,此意圖便極爲明顯。資深古玩經紀人:198-2022-3201

清乾隆 釉裏紅“穿枝螭龍”圖葫蘆瓶 蘇富比 RMB3803萬

明朝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一名叫徐栻的窯監迫於無奈,向皇上奏表陳情,懇請皇上體察陶匠晝夜趕工之苦,設法改善大量趕製景德鎮貢品瓷的苦況。此奏章的重點之一,便是建議用礬紅彩瓷器代替釉裏紅瓷器。自古以來,中國帝王均不喜被人拂逆旨意,而且礬紅彩需經二次復燒而成,燒壞機率大幅提高,所以窯監等閒絕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由此可見釉裏紅器燒製之困難及上品釉裏紅器數量稀少之原因。

清康熙 青花釉裏紅團花紋搖鈴尊 (一對) 中國嘉德 RMB 2415 萬

元代釉裏紅在放大鏡下有時能看到極少的淡淡的綠色。而青花釉裏紅是指在同一器物上先用鈷料和銅料繪彩,再罩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瓷器。由於銅紅和鈷藍所需要的溫度不同,能同時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色調,就更加困難了。在今天的傳世品中,極少有兩種顏色都十分鮮豔的器皿。

明洪武 釉裏紅歲寒三友玉壺春瓶連紅木原裝舊盒 北京匡時 成交價2760萬

明朝洪武早期的製品多呈黑紅,不夠鮮豔,甚至有些燒成了“釉裏黑”也未被打碎埋掉。即便如此,此類品種貫穿洪武朝始終,堅持不懈。中、晚期多呈較純正紅色。風格古樸、厚重,器型碩大,紋飾豐滿,氣勢奪人。充分展示了明朝開國之君的胸懷與氣度。

乾隆 青花釉裏紅雲龍紋梅瓶 香港皇室貴族 成交價 RMB 3290 萬
瓶外壁以青花繪海水、雲紋,層次深淺清晰;釉裏紅繪五爪龍紋、火焰,髮色鮮豔。龍身雄健壯碩,青花點睛,富有生氣;爪牙鋒利,作騰空盤旋狀,海浪中口吐天漿,氣勢磅礴,在滿瓶雲紋的襯托下更具豪壯,反映出乾隆時期制瓷繪畫技術的高超水平,爲不多見的佳作。

乾隆以後,中國瓷器燒造最輝煌的時代漸漸遠去了。嘉慶初期,乾隆以太上皇身份臨朝,一切與乾隆時期無二,到乾隆死去,進入清中期,嘉慶皇帝崇尚節儉,官窯生產也不斷縮減,青花釉裏紅的燒造數量開始減少,工藝開始下降,胎體漸粗,釉汁漸稀,釉裏紅色變暗。和世上的一切有着共同的命運,釉裏紅,這種曾經輝煌一時的瓷器品種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此篇由 香港皇室貴族 陳健 xghsgz1942 整理 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所有古玩人!願你們終能達成所願!——如有不對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