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蒙36年的時間南宋合州釣魚城,是以防守爲主的城池選地方也非常經典。釣魚城的地址是一個地勢險峻之地,它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的釣魚山頂,三面全是水,城與山相連,城牆沿陡峭的懸崖建造,城牆外坡大多數都大於70度,不能攀爬。還有一點位置很重要,釣魚城上可駕馭三江、下可障蔽重慶。城內低地多爲良田,有92口水井,可是長時間自足自給。釣魚城當初的選址助大宋隊伍多次抵抗住蒙古人的攻擊,製造了光輝成績。

1259年初,蒙哥帶兵攻擊釣魚城,從2月打到7月,釣魚城穩如泰山。7月21日在他在一處臺樓下領導瞭望,被南宋守將王堅發現,立即下令用石頭攻擊臺樓,蒙哥被飛石打成重傷,沒幾天就死了。後來,南宋的守軍依然依靠城池頑固抵禦多年,一直到1278年,蒙古拿下重慶才投靠。

在很多的電視劇中,進攻城池的現場大多是用雲梯登上城牆,推車撞門。其實,古代攻城的方法,特別是大城的進攻,進攻主要是以城牆爲中心,馬面、甕城、羊馬牆、護城壕等,設備相配合的立體化防守。中國古時的城池一般都是夯土城牆,全是靠人力取土、夯土,每一層厚度大約10-20釐米,一層層夯上去的。而城牆外砌燒製城磚的方法,西漢時就已經有了。但是普遍應用是在大明以後的事,今天看到的北京、南京、西安等地的大明城牆都是以這樣的方法做的城牆。在頂部外側還有雉堞,凸起的部分高度一般在1.5米以上,爲守城的士做保護,凹下去的部分是垛口,用於放武器,或者由士兵向下射兵器。

城牆外延伸出去的長方形是馬面,上面一般建有敵樓,用做查看和儲備軍事物資,馬面主要是打擊攻城的死角敵人,在作戰時有很大作用。1624年大明完成了遼東寧遠城的改造工作,改造後寧遠城東西長800米,南北寬820米,總面積不大,就沒有修建馬面。但是外城四個方向都有城臺,凹出城牆20米,就是發揮馬面的作用。大明的城臺設有11門大炮等火器,射程是270度。1626年,努爾哈赤帶兵6萬人進攻寧遠,大明守城爲袁崇煥,守軍不到2萬人,12月23日,後金包圍了寧遠,連着發了3天的強攻,雖說都到達城下,但卻遇到了城牆與城臺相互的火力打壓,一直不能破城。最後努爾哈赤遇到了帶兵的第一次失敗,因此抑鬱成疾,沒幾個過就死了。

城門是與門外相連的關口,古時的城池大多隻有一層厚木做的城門,有的城門還有很多個門道,但卻是防護當中最弱的。爲了守住城門,很多城池在門外修造與城牆相連的半圓形、長方形或者梯形的甕城。面積非常大還可以屯兵,成爲對攻城的人發起衝鋒的基地。北宋都城開封在1116年就擴建完了,有12座城門和9個水門,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了5處甕城遺址,面積在5千-1萬平方米。有的城池還建在城門裏。大明的南京城聚寶門就有建三座甕城,都在城門裏,那裏面還有27個藏兵洞,可以屯兵3000人以上。

甕城在往外面,就是護城壕與羊馬牆。護城壕是人工挖的深溝,一般離城30-40米,寬度與深度要看城的大小,灌上水就是護城河,也有用城池的開然水做護城河。馬羊城就是城牆與護城壕的中間高度2-3米。早在東周時代護城壕就有很多,羊馬牆則是在大唐末年才發展起來,守軍可以靠着羊馬牆,對填壕或者過河的敵人進攻。敵人就是過了羊馬牆,由於羊馬牆與城牆中間很窄,不方便開展兵利,也沒有辦法用攻城機器,反倒是利於守軍的發揮和威力。例如順昌防禦戰。1140年6月,大金攻擊順昌,順昌是小城,北面是潁水,大宋以此爲護城河。守將劉錡與陳規在順昌原有的城牆外建了一道羊馬城,城牆與羊馬牆都加上暗門便於調遣兵力進攻。大金攻城時,雖說有部分兵過河,但是被擋在羊馬牆,只能在它們中間向大宋放箭,大多都紮在城牆上。

不只這些,劉錡還組織人通過羊馬牆的暗門,對大金進行夜攻,大金被打退了15裏,順昌防守以大宋勝利結束。順昌的另一守將陳規是一個文臣。他曾任德安府知府5年,先後打敗李橫等9個武裝的長期圍攻,戰功明顯。他將城防和作戰經驗寫成書,此書在我國古時非常有價值的一部書。我國古時的城池防守還有一些非常有特點,例如曹魏時鄴城的銅雀臺、金虎臺、冰井臺,是高度達到26.6米到33.3米的臺式堡壘。曹叡在洛陽城建造金墉城,佔據城池西北高處,從而達到限制全城的效果。大唐焉耆督府城外建有7個弩臺,是城外的防範的火力支點等,但這些設計也只出現在特定時期與地點,不是哪裏都能用的。嚴格監管工程質量才能保護好城池。選址再好,設計再好,城池也要堅固,還離不開施工的質量,這方面有名的就是統萬城。

407年匈奴赫連勃勃立國大夏,413年他下令建造國都,命名爲統萬城。其城是砂、黏土、石灰加水合成的材料,爲了保證質量,他監管質量非常的嚴格。每天在建城結束後,都會派人去用鐵錐刺夯土層,如果能刺進去1寸,就把夯築這一段的人全部殺了,如果刺不進去1寸,那就把檢查的人殺了。在這樣的壓力下,統萬城修的非常堅實,直到今天仍有部分遺留保護的比較完整。他的做法非常殘忍,不可以用,但是古時還是有其它的方法,例如南宋時,由總管全國軍務的樞密院負責檢查軍匠的城磚燒製質量。大明初期修建南京城,城牆外的磚由長江中下游33個府149個縣供應,所有的磚上都有銘文,上面寫名府縣名稱,造磚的人,窯匠的人姓名,一出問題一下就能到。攻不破的城不存在,一座座城池凝結的,是一個國家的實力與智慧,更多的展示了信念與胸懷,也許這纔是堅城的真正意義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