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六廣門毛光翔公館舊址(下)


毛光翔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軍長

毛光翔,字羣麟,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人,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生。幼年喪父,家境困苦。光緒三十四年,入桐梓縣私立明德小學。宣統三年,與表哥兼大舅子周西成一同從軍。後入貴州陸軍講武學校。民國七年,任貴州陸軍第十團第二營第一連連長。後升營附。

十一年,黔軍第一混成旅旅長竇居仁去職,營長周西成以全旅糧餉無着,逼走參謀長徐朝光,控制全旅,自稱旅長,光翔升任團長,王家烈、江國璠、猶國才升任營長,周、毛、王、江、猶等人皆爲桐梓人,結合成爲桐梓系;夏,隨周西成旅入川,投效四川討賊軍石青陽部。十二年,周西成決定率師回黔北,於四川涪陵召開軍官會議,自稱靖黔軍,確定「羣、紹、佩、用」的繼承順序(毛光翔字羣麟、王家烈字紹武、江國璠字佩璵、猶國才字用儂),光翔成爲桐梓系集團的首席繼承人,亦升任旅長;九月,駐守涪陵時,攔截載運彈藥之日輪宜陽丸,繳獲吳佩孚接濟袁祖銘的槍彈百餘萬發;十月,周西成通電就任川軍暫編第十二師師長,光翔任該師第二十三旅旅長。後任黔軍第九混成旅旅長。


國民革命軍第25軍

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北京政府任命光翔爲陸軍少將。十五年五月, 袁祖銘將駐防川南合江的軍隊調走,電令周西成派隊接防,光翔遂於 是月十三日率部移駐合江;六月,周西成就任貴州省長,光翔仍率部 駐紮川黔邊境。由於毛部常與川軍發生軍事摩擦,十一月,川康邊防 督辦劉湘任命光翔爲川南邊防軍總司令,於二十四日在赤水防次宣佈 就職,並表示將與川軍提挈合作;冬,周西成奉委爲國民革命軍第二 十五軍軍長,光翔爲副軍長,兼該軍第一師師長。周軍長對軍隊控制 得很嚴,規定各營直屬於軍部管轄,所有師長、旅長,除護衛一個連 外,平時都不直接掌握所屬部隊,有事則臨時調撥隊伍交其指揮,以 防止下級軍官尾大不掉。


十六年,任援滇軍總司令,率黃道彬師、猶國才師、楊寰澄旅入滇, 助滇軍胡若愚、張汝驥部,攻打龍雲部,結果被龍雲所部擊敗,退回 黔境,使得周西成扶植毛光翔攫取雲南政權的幻想破滅。十八年,滇 軍龍雲部聯合第四十三軍李燊部(黔軍袁祖銘系)進攻貴州;五月, 周西成率軍作戰,受傷落水而逝,龍李聯軍於二十八日進入貴陽,光 翔後撤至黔北遵義,整編部隊,籌劃反攻事宜;七月四日,第二十五 軍收復貴陽,光翔以第二十五軍副軍長、貴州省政府軍事廳廳長及桐梓系第一順位接班人身份掌控貴州;十月二日,任貴州省政府委員兼 省主席,嗣升任第二十五軍軍長,同月三十日,在貴陽通電就職,表 示「既奉明令,義不容辭,爰本敬恭桑梓之心,誓盡效忠黨國之志」。 十九年,兼任第十八路總指揮。二十年一月一日,國民政府授勳,獲頒二等寶鼎章。


二十一年初,第二十五軍副軍長王家烈率五個團向貴陽前進,欲與光 翔爭奪貴州政權;二月,國民政府命令,升任王家烈爲第二十五軍軍 長,光翔無力抗拒,被迫讓出省主席職,專任總指揮,二十六日,向省政府各機關聲明「自願休息,所遺主席一缺以王委員家烈代理」,同日,王家烈率部開抵貴陽,光翔以第十八路總指揮名義,率領大小 官員親自到油榨街農林學校迎接,王軍入城後,光翔之馬弁均被解除 武裝;

三月三十日,國民政府明令,任命王家烈爲貴州省政府主席, 光翔免兼省主席,主持貴州省政僅兩年六個月;五月六日,免兼貴州 省政府委員;十一月,第二十五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猶國才(駐防安順)、第三師師長蔣在珍(駐防遵義)、教導師師長車鳴翼(駐防銅仁)等通電,擁護光翔出山,行使第十八路總指揮職權,並出兵攻 擊王家烈,二十四日,猶國才部攻入貴陽,王家烈率殘部倉皇出走, 光翔於十二月五日從遵義趕回貴陽,但反王聯軍意見不一,行動步調 不一。二十二年一月十九日,王家烈部克復貴陽,光翔與猶國纔等出 走,後見大勢已去,遂宣佈下野,隻身逃至川黔邊境之赤水縣。三十 六年十一月一日,逝世,年五十五歲。(於翔麟稿。參考:「貴州軍閥史」、「政府公報」、「國民政府公報」。)


民國 抗戰名將珍貴文獻 《北方快覽十週年紀念》

1935年1月,紅軍佔領桐梓後,在桐梓打土豪,共徵得三十萬大洋,二十多萬斤糧食,爲保障紅軍給養,克服紅軍戰費困難,對保衛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和取得四渡赤水的勝利奠定了物資基礎。


桐梓是黔北重鎮,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五年這十年中,以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侯之擔爲代表的桐梓系軍閥在各地聚集大量錢財,運回桐梓購置田產,修建洋房華居。大洋、金銀、珠寶、大煙、糧食、布匹、綢緞、食鹽、槍支彈藥堆積如山。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均先後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五軍長兼貴州省主席;侯之擔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五軍副軍長兼教導師師長。這些軍閥聞風紅軍要來桐梓,他們紛紛將這些物資和金銀財寶儲藏在城郊的蟠龍洞、天門洞、仙女洞、風巖洞,以及將財產疏散在鄉下百姓家中。1935年1月7日紅軍攻佔遵義後,中央和各軍團在黔北紛紛成立了沒收徵發委員會,林伯渠任中央沒收徵發委員會主任。1月10日,中央軍委給紅一軍團二師電令:“進入桐梓的主要任務,除偵察敵情和道路、徵集資料外,沒收貴州軍閥王家烈、毛光翔、侯之擔等家產。”

林伯渠:長征時任中央沒收徵發委員會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祕書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紅軍根據羣衆揭發檢舉,立即組織力量在縣城打了22家土豪,並先後攻破蟠龍洞、天門洞、仙女洞等山洞,繳獲大量大洋、布匹、食鹽、豬油、衣服、臘肉和幾百斤大煙,一千多擔糧食、土炮兩門、步槍幾十支,子彈3000多發、還打開鹽倉,將萬餘斤食鹽分給窮苦老百姓。


在世界造幣史上,錢幣的鑄造材料多以金、銀、鎳、銅、鐵、鉛爲主要原料,而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貴州省貴陽市曾一度發行以銻爲材料的硬幣作爲流通輔幣。

據童小鵬回憶,“離桐梓兩里路遠的地方有個石洞,叫仙女洞,洞內藏了很多財物。裏面藏有金葉子(用黃金打的)、大洋、大煙、衣服布料、糧食,還有幾隻破槍。打開仙女洞,金銀歸部隊,其他東西分給了羣衆。

童小鵬:長征時在紅一軍團政治部祕書,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等職。“打下桐梓後,我們教導團不久也來到桐梓城。教導團歸軍團部供給部(也叫後勤部)指揮,同時又保衛供給部,還幫他們挑銀圓。銀元五十個一筒,是用木箱裝的,正好一個人挑兩箱。”鄧飛回憶說。

鄧飛:紅軍長征時任紅一軍團二師六團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糧食部副部長等職。據何輝回憶,“我們住在桐梓天主教堂裏,外國神父早逃跑了。教堂裏很富裕,喫的東西很多,一間大屋子堆滿了醃製鹽菜的罈子,有幾百壇。三天時間裏打土豪共收了一萬七千多銀元作爲軍費,一下子收繳了二十多斤金磚、金條和金質的首飾。”

何輝:長征時一軍團二師教導隊隊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天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海軍第二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等職。

“我們就住在新站街上,鹽倉離我們不遠,老闆早就跑了,打開一看,白花花的四川塊鹽,堆得滿滿一倉,有萬多斤。爲了發動羣衆,我們還把塊鹽分給他們。”曾憲輝回憶說。

(曾憲輝:時紅一軍團十五師政治部戰士,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除在桐梓徵收了大量軍閥、土豪劣坤、官僚等的金銀現洋和其它物資外,紅軍還在桐梓徵收或購買了二十餘萬斤糧食,加工製作了數千套軍裝,購買了一批通訊設備及其他器材,部隊得到全面休整和物資補充。總之,桐梓作爲黔北重鎮,川鹽入黔的陸路起點,桐梓系軍閥大量財富聚集的老家,這裏成爲長征路上紅軍最主要的物資徵集之地。紅軍在桐梓徵集的戰略物資和軍需爲紅軍下一步轉戰黔、川、滇,四渡赤水提供了重要的物資準備。


高舉工農紅軍旗幟的戰士進入桐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