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有着晚清第一铁血硬汉之称,有着“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他是民族英雄,为收复新疆和李鸿章激辩紫禁城,他刚正不阿,在慈禧太后的生日庆典,他也敢空手而去,不送任何礼物。他是官场“另类”,不畏权贵,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清仁宗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11月10日),一代中兴名臣左宗棠降生在湖南湘阴东乡的一户耕读之家。

至嘉庆年间,左家已在湖南湘阴繁衍生息了五百余载,传到左宗棠祖父左人锦这一辈时,家境已十分贫寒,最难时,全家只能用糠屑做饼,艰苦度日。

左宗棠出生于贫农之家,他生下来后,左宗棠的母亲因为贫寒,乳汁不足,只能用米汤来喂养他。对于贫寒的家世,左宗棠后来回忆说:“吾家积代寒素,先世苦况百纸不能详。”

贫寒的家境,父亲的早故,并没有消磨掉左宗棠发奋苦读的决心。道光十一年,左宗棠到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只能靠书院发给的奖学金勉强度日。一年后,左宗棠参加长沙乡试,结果左宗棠成功中举。

之后,左宗棠遵从父亲生前为自己定下的婚约,赴湘潭与周家大小姐周诒端完婚,随后“入赘”周家,度过了九年寄人篱下的生活。

随后在周诒端的支持下——拿出自己的嫁妆一百两银子给丈夫作川资,力挺左宗棠赴京参加会试。然而,就在左宗棠准备动身时,他的大姐因为家里急需要钱而求助他,左宗棠毅然将钱财奉送给了大姐。

亲朋听说后,都为左宗棠的义举所感动,帮他资助了盘缠。就这样,左宗棠得已远赴京城参加会试。然而,结果却落榜了。

四年后,也就是道光十五年,左宗棠再次赴京参加会试,结果还是落榜。

无奈之下,宗棠应湖南巡抚吴荣光之邀,到湖南醴陵主持渌水书院。期间,左宗棠写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也使得他和道光朝重臣陶澍结成了忘年交。

之后,在陶澍的帮助下,左宗棠第三次北上参加会试,结果左宗棠第三次名落孙山,令他心灰意冷。

道光十九年六月初,陶澍病故江宁,妻儿护送灵柩返回湖南安化,左宗棠遵守与陶澍生前订下的君子之约,赶到安化小淹,在陶澍家教养陶家幼子陶桄八年之久。

太平天国起义袭卷湖南时,左宗棠在曾国藩的举荐下,独领一军攻伐浙江,从此左宗棠开始发迹,后来因为战功而位列封疆。

据悉,左宗棠去世时原本晴空万里的福州城却突然大雨倾盆,老百姓悲伤不已,“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

左宗棠临终前还在忧国忧民,留下了一份遗书,并让儿子转呈给朝廷。慈禧太后见其遗折中写道:“伏念臣一介书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屡奉三朝,累承重寄,内参枢密,外总师干,虽马革裹尸,亦复何恨!而越南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对此,慈禧太后不但落泪了,而且立即下了懿旨:“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命于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国史馆立传。”

之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之后,左宗棠的灵柩运到了家乡,葬于善化八都杨梅河柏竹塘(今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

左宗棠下葬后,其家族选了一名守墓人——黄佑春。谁也没想到了,黄佑春家族四代人一直在默默给左宗棠守墓,至今已经有了135年时间。

守墓也不是一件轻松活,在抗日战争和文革时,左宗棠的墓地遭遇数次劫难。据黄佑春第四代守墓人黄志清回忆时说,“左公墓地最初有百亩,现在已经不到十分之一了。”

1971年,盗墓贼更是用炸药把左宗棠墓炸开,公然盗墓。黄志清听闻消息赶到时,盗墓贼早已闻风而逃。然而左宗棠墓却被搅得千疮百孔了,他只好又匆匆重新掩埋好。

现在的左宗棠墓地早已重新修复了,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上也刻了16个大字,“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一些游客来到墓地前祭拜时,看着这16个字,无不感动垂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