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正一品官员有哪些,都是由什么人才能担任如此重任

清朝的官吏制度基本是沿袭明朝,即使有一些变动,也只是在明朝原有的制度框架上做出一些改变。明代不入九品的叫“未入流”。又定文散官阶四十二。清代文武官员的实际等级为十八阶,九品官制。中国的管理制度向来等级分明,清代的官制也基本如此,清代官吏等级从正一品、从一品到九品,九品之下则为吏。

中国由古至今,官本位思想颇为浓厚。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古代、想要做官是非常难的,除了皇亲国戚和高官之子比较容易获得官职,其余平民百姓想登上仕途,基本只有科举考试一条路。

清代,一品官为最高官阶,一品官员的比列很小,官职较少,能够担任一品大员的人更是少只有少。一般来说,清朝的正一品大员文官有光禄大夫,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等且皆为京官,无文职外官。

正一品武官则有建威将军,掌銮仪卫事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其中大部分文官都是虚衔,也就是荣誉头衔,比如光禄大夫就是国策顾问,并没有实际的权力。一般情况下,有重大建树的重臣死后也会追封光禄大夫。太师是皇帝的老师,名义上是最大的官,但是基本不掌握实权。

明代张居正是太师,内阁首辅,掌握了相当大的实权,但是是由于明朝特殊的时期,万历皇帝年少即位,所以张居正是个特列,在清代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太傅一般是在文上面有重大贡献的老臣,如年遐龄,雍正二年加太傅。太保一般是在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大臣,如对清朝做出突出贡献的鳌拜就被封为少保。殿阁大学士前期是有一些实权的,但是也是皇帝权力的让与,后期则完全是有虚衔无实权的职位,也就是荣誉职位而已。但是武官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权力相较于文官来说则大得多。

领侍卫内大臣是保卫皇帝的军队的指挥调度者,必须是要皇帝身边的亲信才能担任的,其更是有直接调动军队,进入京城的权力。要知道在古代,能指挥调度军队的人权力都是很大的。鉴于卫内大臣的权力较大,自然不能一人独大,所以由6人轮值,且六人都是从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中选拔优异者担任。清朝銮仪卫是设置于皇宫中的,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同时保护皇帝的一个机关.掌銮仪卫事大臣称銮仪卫总管,为正一品武官,主要由满族贵族担任。而建威将军则是虚职,一般是荣誉性封号,当然,这个封号是给一些位高权重者交出权力后所加封的荣誉封号,或者一些重臣死后追赠的封号。

所以一品文官基本是荣誉性职位,一品武官是有实权的,但是权力也被严格的控制在皇帝手中。能够担任这些职位的,都是有重大建树的人,而其中又以满人最主,汉人则相对较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